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0724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 试题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26 分)本部分包括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A用纯碱制玻璃B用煤炭作燃料C用铁矿石炼铁D用氨制碳酸铵6D纯碱制玻璃反应式为 Na2CO3SiO 2 Na2SiO3CO 2;煤炭燃烧反应式为 CO 2 CO2;高 温 点 燃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式为 FexOy yCO xFe yCO2;用氨制碳酸铵的反应式为 2NH3CO 2H 2O=(NH4)高 温2

2、CO3,只有 D 项不产生 CO2。7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7ANaOH 溶液应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B 项不正确;吸收 HCl 尾气,漏斗口不能过多浸入液面以下,C 项不正确;中和热的测定,温度计应该测液体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浸入小烧杯中,D 项不正确;只有 A 项正确。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浓硫酸BAgI 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CK 与水反应比 Li 与水反应剧烈D红磷在过量 Cl2中燃烧生成 PCl38C铝制容器只能在常温下盛放浓硫酸,A 项错;AgI 胶粒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B 项错;C 项正确;红磷在过量 Cl2中燃烧生成 PCl5,D 项错

3、。9能鉴别 MgI2、AgNO 3、Na 2CO3、NaAlO 2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AHNO 3 BKOH CBaCl 2 DNaClO9AHNO 3能将 I 氧化成 I2,溶液变成褐色,与 AgNO3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与 Na2CO3溶液混合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与 NaAlO2溶液反应先产生沉淀,HNO 3过量沉淀溶解,A 项正确;KOH 不能鉴别 Na2CO3和 NaAlO2溶液,B 项错;BaCl 2与 AgNO3、Na 2CO3反应都生成沉淀,与另两种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C 项错;NaClO 只能鉴别出 MgI2,D 项错。10COCl 2(g) CO(g)Cl 2(g); H0

4、。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升温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增加 CO 浓度减压加催化剂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 COCl2转化率的是()A B C D 第 2 页10B要提高 COCl2的转化率,必须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题目所给条件中,只有升温、减压、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能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 项正确。11贝诺酯是由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阿斯匹林扑热息痛 H 2O贝诺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eCl 3溶液可区别阿斯匹林和扑热息痛B1 mol 阿斯匹林最多可消耗 2 mol NaOH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DC 6H

5、7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11B阿斯匹林分子中无酚羟基,扑热息痛分子中有酚羟基,可用 FeCl3溶液鉴别,A 项正确;1 mol 阿斯匹林最多可消耗 3 mol NaOH,B 项错;由于贝诺酯分子中无亲水基团,而扑热息痛分子中羟基是亲水基,故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C 项正确;扑热息痛水解生成 CH3COOH 和,D 项正确。12已知 H2(g)Br 2(l)=2HBr(g); H72 kJmol1 ,蒸发 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H2(g) Br2(g) HBr(g)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

6、/kJ 436 a 369则表中 a 为()A404 B260 C230 D20012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 H(43630 a3692) kJmol 1 72 kJmol 1 , a200,D 项正确。13pH2 的两种一元酸 x 和 y,体积均为 100 mL,稀释过程中 pH 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分别滴加 NaOH 溶液( c0.1 molL 1 )至 pH7,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Vx、 Vy,则()Ax 为弱酸, Vx Vy Bx 为强酸, Vx VyCy 为弱酸, Vx Vy Dy 为强酸, Vx Vy13C一元酸 x 和

7、 y 均由 100 mL 稀释至 1 000 mL 时,酸 x 的 pH 由 2 变为 3,酸 y 的 pH 由 2 变为2.5,则 x 是强酸,y 是弱酸,酸 y 的浓度大。分别滴加 NaOH 溶液( c0.1 molL1 )至 pH7,弱酸消耗 NaOH 溶液体积大,即 Vx Vy,C 项正确。 第 3 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74 分)26(15 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 M 和 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的 CaO。(1)C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2)Ca 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A 形成化合物 D,D 的电子式

8、为_,D 的沸点比 A 与 Si 形成的化合物 E 的沸点_。(3)配平用钙线脱氧脱磷的化学方程式:P FeO CaO Ca3(PO4)2 Fe高 温(4)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 NaOH 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M(OH)n,则金属 M 为_;检验 Mn 的方法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取 1.6 g 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应,生成 224 mL H2(标准状况),再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 CO2,最多能得到 CaCO3_ g。26答案:(1)第四周期第A 族Error!(2) 高(3)253 15(4)FeFe 3 3SCN =Fe(SCN)3(5

9、)1.1解析:(1)C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Error!(2)Ca 与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A 形成的化合物 D 是 CaF2,固态时属于离子晶体,而 A 与 Si 形成的化合物 E 是 SiF4,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故 D(CaF2)的沸点比 E(SiF4)高。(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M 为 Fe,检验 Fe3 一般用 KSCN,离子方程式为 Fe3 3SCN =Fe(SCN)3。(5)根据 Ca2H 2O=Ca(OH)2H 2,CaOH 2O=Ca(OH)2,1.6 g 钙线试样溶于水共得到 nCa(OH)2 0.011 mol,最多产生 CaCO3 0

10、.011 mol, m(CaCO3)0.011 mol100 10.2LmolA1.635%golAgmol1 1.1 g。27(15 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加热玻璃管 2 一段时间后,挤压 1 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 2 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为保证在装置 4 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 3 应装入_;若取消 3,在 4 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 第 4 页_。(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 5 替换装置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 X 为_(只写一种),Na 2

11、O2的作用是_。27答案:(1)4NH 35O 2 4NO6H 2O(2)放热(3)浓硫酸生成的 NO 与 O2反应生成 NO2,NO 2与水反应生成 HNO3,NH 3与 HNO3反应生成了 NH4NO3(4)1NH 4Cl与 HCl 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 2 4NO6H 2O。(2)玻璃管 2 中的物质加热到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继续保持红热,说明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3)为保证在装置 4 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 3 中应装入浓硫酸,用来除 NH3和水蒸气,若取消 3,则会发生下列反应:2NOO 2=2NO2,3NO2H 2O=

12、2HNO3NO,NH 3HNO 3=NH4NO3。(4)用装置 5 替换装置 1,则装置 5 中要同时产生 NH3和 O2,故 X 为 NH4Cl,NH 4Cl 分解产生 NH3和 HCl,HCl 与 Na2O2反应产生 O2。28(16 分)阻垢剂可防止工业用水过程中无机物沉积结垢,经由下列反应路线可得到 E 和 R 两种阻垢剂(部分反应条件略去)。(1)阻垢剂 E 的制备C3H4O C3H4O2 阻垢剂 浓 硫 酸 2 催 化 剂 催 化 剂A B D EA 可由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_水解制得(填“糖类” “油脂”或“蛋白质”)。B 与新制的 Cu(OH)2反应生成 D,其化学方程式为_。D

13、 经加聚反应生成 E,E 的结构简式为_。(2)阻垢剂 R 的制备GJ 为取代反应,J 的结构简式为_。J 转化为 L 的过程中,L 分子中增加的碳原子来源于_。由 L 制备 M 的反应步骤依次为: 第 5 页HOOCCH2CH2COOHBr 2 催 化 剂HOOCCH2CHBrCOOHHBr、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 Q 的同分异构体 T(碳链无支链)与足量 NaHCO3溶液作用产生 2 mol CO2,T 的结构简式为_(只写一种)。28答案:(1)油脂CH 2=CHCHO2Cu(OH) 2 CH2=CHCOOHCu 2O2H 2O (2)CH 2BrCH2BrCO 2HOOCCH 2CHBrCOOH3NaOH NaOOCCH=CHCOONaNaBr3H 2O 醇NaOOCCH=CHCOONaH 2SO4 HOOCCH= =CHCOOHNa 2SO4 或解析:(1)根据 转化为 B、D、E 的条件和题目信息,可推知 B 为 CH2=CHCHO,D 为 CH2=CHCOOH,E 为 。油酯水解可得到 ,B 与新制 Cu(OH)2反应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CHO2Cu(OH) 2 C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