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天工开物两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58065837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天工开物两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天工开物两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天工开物两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天工开物两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工开物两则一、基础考查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其生芽,撒于田中俟:等到B秧过期老而长节 老:变老C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 绝:断绝D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 幻:想象解析:选D。“幻”的意思是“培育”。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项,“为”,都是动词,制造。B项,“之”,助词,的;代词,指代铁器。C项,“其”,代词,那些;代词,它的。D项,“以”,介词,用;连词,用来。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早者七十日即收获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D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解析:选C。“十

2、七”“十三”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4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其炎更烈于煤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判断句;B.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翻译句子时需分析句子结构,将状语调整到动词前。状语后置句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状语后置句的形式例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

3、(赤壁赋)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4、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

5、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包:包裹B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俟:等到C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刈:收割D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异:不同的解析:选D。D项,异:奇特的。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B夏种秋收之/谷必

6、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C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D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解析:选C。句子中的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因此应在“夏种秋收之谷”后断开;“六月”为时间状语,其前应断开。因此答案应为C。原文标点为: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

7、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黏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B第二段作者记述了一些水稻栽培技术,这些虽然是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但现在看来已无多大价值。C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有关系。D第四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奇迹。解析:选B。“但现在看来已无多大价值”错。这些技术对水稻种植仍具有指导作用。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8、。译文:(2)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译文:答案:(1)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苗,总共可供移栽二十五亩稻田。(2)再生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蔗种宋应星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世间作甘之味,十八产于草木,而飞虫竭力争衡,采取百花酿成佳味,使草木无全功。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取汁适口,不可以造糖。似荻而小者为糖蔗,口啖即棘伤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红砂皆从此出。凡蔗古来中国不知造糖,唐大历间,西僧邹

9、和尚游蜀中遂宁,始传其法。今蜀中种盛,亦自西域渐来也。凡荻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凡蔗性至秋渐转红黑色,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五岭以南无霜国土,蓄蔗不伐以取糖霜。若韶、雄以北,十月霜侵,蔗质遇霜即杀,其身不能久待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红糖也。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造冰糖者将洋糖煎化,蛋青澄去浮滓,候视火色。将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斩撒入其中。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凡冰糖有五品,“石山”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

10、”又次,“沙脚”为下。(选自天工开物甘嗜,有删减)【注】飞虫竭力争衡:飞虫指蜜蜂,它竭力与草木争夺在甘甜一味中的地位。洋糖:白糖。甘嗜:语出尚书甘誓:太康“甘酒嗜音”。原意是喜欢喝酒和音乐。此处的意思是喜欢甜味。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主张:主宰B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 啖:吃C口啖即棘伤唇舌 棘:刺伤D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 冬至:到了冬天后解析:选D。冬至为一个节气。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均之二策B不可以造糖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造冰糖者将洋糖煎化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D“沙脚”

11、为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解析:选D。A项,助词,的;代词,这。B项,表目的的连词,用来;表并列的连词,并且。C项,介词,把;动词,率领。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B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C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

12、迟早惟人也D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解析:选A。根据语意及标志词进行判断。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译文:(2)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译文:(3)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译文:答案:(1)宋先生说: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欲望。(2)甘蔗大致有两种,主要盛产于福建和广东一带,其他各个地方所种植

13、的,总共合起来也不过是这两个地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3)经过一夜之后就自然凝结成天然冰块那样的冰糖。制作狮糖、象糖及人物等形状的糖,糖质的精粗就可以随人们自主选择了。宋先生说: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欲望。有些芳香特别浓烈,有些颜色特别艳丽,有些滋味尤其可口,这些在自然界有着特殊的安排。世间具有甜味的东西,十之八九来自草木,而蜜蜂却极力争先,采集百花酿成佳蜜,使草木不能全部占有甜蜜的功劳。是谁在主宰这件事,而使天下人都为之受益呢?甘蔗大致有两种,主要盛产于福建和广东一带,其他各个地方所种植的,总共合起来也不过是这两个地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甘

14、蔗形状像竹子而又粗大的,叫作果蔗,截断后可以直接生吃,汁液甜蜜可口,不适合于造糖。另一种像芦荻那样细小的,叫作糖蔗,生吃时容易刺伤唇舌,所以人们不敢生吃。白砂糖和红砂糖,都是用这种甘蔗制造的。在中国古代还不懂得如何用甘蔗造糖,唐朝大历年间,西域僧人邹和尚到四川遂宁县游历的时候,才开始传授制糖的方法。现在四川大量种植甘蔗,这也是从西域逐渐传播开来的。用荻蔗可以造出冰糖、白糖和红糖三个品种的糖。糖的品种不同,是由荻蔗的老嫩不同而决定的。荻蔗的外皮到秋天就会逐渐变成深红色,到了冬至以后就会由红色转变为褐色,然后出现白色的蔗蜡。在华南五岭以南没有霜冻的地区,荻蔗冬天也被留在地里而不砍收,让它长得更好些以用来制造白糖。但是在广东韶关、南雄以北地区,十月份就会出现霜冻,蔗质一经霜冻就要受到破坏,那些地区的荻蔗就不能在地里留很长时间等它变成白色再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