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58065503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新人教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片: (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时间、科目、相关人物及作用。 (2)科举制完善的时间、科目及相关人物。 (3)科举制的影响。 (4)掌握“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雁塔”等重要图片。 2.重、难点: (1)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难点:科举制的影响。,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_的子弟中选 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担任高官。 2.诞生: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_的方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设置_,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_。,高门权贵,分科考试,进士科,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 1.科目: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_两科最重要。 2.完善: (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 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 (2)武则天:创立_。 (3)唐玄宗: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明经,状元,殿试和武举,诗赋,三、科举制的影响 1.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_有机会进入各级 政府任职。 (2)促进了_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_。 2.衰落: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 _末年才被废除。,读

3、书人,教育,唐诗繁荣,清朝,1科举制的出现是一种制度的创新,对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崭新局面的出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清末(1905年)废除,前后沿续了1 300多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3.科举制度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活力。 4.唐玄宗重视诗赋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 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

4、制度,具有较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打破了世袭制和对地位低下者进入仕途的限制。同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探究主题 科举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材料三 材料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探究思考】(1)材料一中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参考答案】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有效地进行统治。旧的选官制度使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

5、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2)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思考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哪几位皇帝有关。 【参考答案】维护封建统治。 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评价:进步: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风气的形成。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消极: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谢,谢,观,看,致自己的励志语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