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58042692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PDF 页数:10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 阿毘达磨杂集论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大乘 阿毘达磨杂集论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第一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卷第一 安慧菩萨糅安慧菩萨糅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诸会真净究竟理超圣行海升彼岸 证得一切法自在善权化导不思议 无量希有胜功德自他并利所依止 敬礼如是大觉尊无等妙法诸圣众 敬礼开演本论师亲承圣旨分别者 由悟契经及解释爰发正勤乃参综 今此颂中无倒称赞最胜功德敬申顶礼,以供养三宝及造此论经释二师,随其所应。所以者 何?此论所依及能起故。佛薄伽梵是契经等一切教法平等所依,无师自

2、悟诸法实性,一分教起 所依处故。从此无间,圣弟子众依法随学,法为依者,法界所流故。经释二师亦契如来所说正 法,一分无倒闻思修行,为依止故,随而造论。初二颂显示如来应正等觉胜德六义:所谓自性、 因、果、业、相应、差别义。 “诸会真净究竟理”者,显自性义,谓诸佛法身以一切种转依真如 为体性故。 “超圣行海升彼岸”者,显因义,谓佛菩提从一切种极喜等十地圣行无量无数大劫, 圆满修习因所生故。 “证得一切法自在”者,显果义,谓永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及彼余习,证 得无边希有功德无上三菩提果,于一切法自在转故。 “善权化导不思议”者,显业义,谓以超非 一切智境,神通、记说、教诫、变现等无量调伏方便,导引可化

3、有情令心界清净故。 “无量希有 胜功德”者,显相应义,谓超寻思数量,无边种种难行苦行,所生无上大悲、力、无畏等功德 法宝相应故。 “自他并利所依止”者,显差别义,谓如来受用、变化、自性身,如其次第,自他 并利所依故。所依者,身义、体义,无差别也。自他并利所依者,就胜而说,谓受用身自利最 胜,处大会中,能受第一广大甚深法圣财故;变化身者,他利最胜,十方一切世界能起无间, 犹工巧业等诸变化事,建立有情所应作故;自性身者,谓诸善逝共有法身,最极微细一切障转 依真如为体故,于自他利并为最胜,由证此身得余身故。此三佛身是差别义。当知此中亦赞法、 僧功德。法宝者,自性因果等义所摄故;僧宝者,随此修学所生故

4、。庶令学者无诸怖畏,方造 论端建兹体性。 本事与决择是各有四种本事与决择是各有四种 三法摄应成谛法得论议三法摄应成谛法得论议 几何因取相建立与次第几何因取相建立与次第 义喻广分别集总颂应知义喻广分别集总颂应知 问:何故论端先辩蕴等?答:欲令学者于几、何因等诸思择处得善巧故。所以者何?由此 善巧能得二种称赞利益:所谓作意称赞利益,论议决择称赞利益。作意称赞利益者,谓善顺增 长奢摩他、毘钵舍那故。善顺增长奢摩他者,谓于如是诸思择处已作善巧,得无疑故,随其所 乐,于一境界正观现前,心易定故。善顺增长毘钵舍那者,以无量门观察一切所知境界,速令 正慧究竟满故。论议决择称赞利益者,由于如是诸思择处善通达故

5、,成就一切问答自在,于诸 异论得无所畏。 问:蕴、界、处各有几种?答:蕴有五种,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问:蕴、界、处各有几种?答:蕴有五种,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 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处有十二,谓 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界有十八,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 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处有十二,谓 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

6、、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问:何因蕴唯有五?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为显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 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 问:何因蕴唯有五?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为显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 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于此五中,前四是我所事,第五即我相 事。言身具者,谓内外色蕴所摄。受等诸蕴受用等义,相中当说。彼所依止我自体事者,谓识 蕴,是身具等所依我相事义。所以者何?世间有情多于识蕴计执为我,于余蕴计执我所。 问:何因界唯十八?答: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问:何因界唯十八?答: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谓眼等六根。 具者,谓色等六

7、境。过、现六行受用者,谓六识。能持者,谓六根、六境、能持六识,所依、 所缘故。过、现六识能持受用者,不舍自相故。当知十八以能持义故说名界。 问:何因处唯十二?答:唯身及具能与未来六行受用为生长门故。问:何因处唯十二?答:唯身及具能与未来六行受用为生长门故。谓如过现六行 受用相为眼等所持,未来六行受用相,以根及义为生长门亦尔。所言唯者,谓唯依根境立十二 处,不依六种受用相识。 问:云何名取蕴?答:以取合故,名为取。蕴取者,谓诸蕴中所有欲贪。何故欲 贪说名为取?谓于未来、现在诸蕴能引不舍故,希求未来,染着现在,欲贪名取。 问:云何名取蕴?答:以取合故,名为取。蕴取者,谓诸蕴中所有欲贪。何故欲 贪说

8、名为取?谓于未来、现在诸蕴能引不舍故,希求未来,染着现在,欲贪名取。 欲者希求相,贪者染着相,由欲希求未来自体为方便故,引取当蕴令起现前,由贪染着现在自 体为方便故,执取现蕴令不舍离,是故此二说名为取。 问:何故界、处说有取法?答:应如蕴说。问:何故界、处说有取法?答:应如蕴说。当知界、处与取合故,名有取法。 问:色蕴何相?答: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二种:一触对变坏;二方所示现。触对 变坏者,谓由手足乃至蚊蛇所触对时即便变坏。方所示现者,谓由方所可相示现如 此如此色,如是如是色或由定心,或由不定,寻思相应种种构画。 问:色蕴何相?答:变现相是色相。此有二种:一触对变坏;二方所示现。触对 变坏者,谓

9、由手足乃至蚊蛇所触对时即便变坏。方所示现者,谓由方所可相示现如 此如此色,如是如是色或由定心,或由不定,寻思相应种种构画。方所者,谓现前处 所。如此如此色者,谓骨锁等所知事,同类影像。如是如是色者,谓形、显差别。种种构画者, 谓如相而想。 问:受蕴何相?答:领纳相是受相。谓由受故,领纳种种净、不净业所得异熟。问:受蕴何相?答:领纳相是受相。谓由受故,领纳种种净、不净业所得异熟。 若清净业受乐异熟,不清净业受苦异熟,净不净业受不苦不乐异熟。所以者何?由净、不净业 感得异熟阿赖耶识,恒与舍受相应,唯此舍受是实异熟体,苦乐两受从异熟生故,假说名异熟。 问 : 想蕴何相?答 : 构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

10、,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 觉、知之义,起诸言说。 问 : 想蕴何相?答 : 构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随所见、闻、 觉、知之义,起诸言说。见闻觉知义者,眼所受是见义,耳所受是闻义,自然思构“应如是 如是”是觉义,自内所受是知义。诸言说者,谓诠辩义。 问:行蕴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谓于善、恶、无记品 中驱役心故。 问:行蕴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谓于善、恶、无记品 中驱役心故。又于种种苦乐等位驱役心故。 问:识蕴何相?答:了别相是识相。由此识故,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 种种境界。 问:识蕴何相?答:了别相是识相。由此识故,了

11、别色、声、香、味、触、法等 种种境界。 问:眼界何相?答:谓眼曾、现见色,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界相。问:眼界何相?答:谓眼曾、现见色,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界相。眼 曾见色者,谓能持过去识受用义以显界性。现见色者,谓能持现在识受用义以显界性。 “及此种 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者,谓眼种子。或唯积集,为引当来眼根故;或已成熟,为生现在眼根 故。此二种名眼界者,眼生因故。 如眼界相,耳、鼻、舌、身、意、界相亦尔。如眼界相,耳、鼻、舌、身、意、界相亦尔。 问:色界何相?答:诸色,眼曾、现见,及眼界于此增上,是色界相。问:色界何相?答:诸色,眼曾、现见,及眼界于此增上,是色界相。眼界于此

12、增上者,谓依色根增上力,外境生故。 如色界相,声、香、味、触、法界相亦尔。如色界相,声、香、味、触、法界相亦尔。 问:眼识界何相?答:谓依眼、缘色、似色了别,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 眼识界相。 问:眼识界何相?答:谓依眼、缘色、似色了别,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 眼识界相。 如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相亦尔。如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相亦尔。 问:处何相?答:如界应知,随其所应。问:处何相?答:如界应知,随其所应。谓眼当见色,及此种子等,随义应说。 云何建立色蕴?谓诸所有色,若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云何建立色蕴?谓诸所有色,若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所造者,谓以四大种为生、 依

13、、立、持、养因义,即依五因说名为造。生因者,即是起因,谓离大种,色不起故。依因者, 即是转因,谓舍大种,诸所造色无有功能,据别处故。立因者,即随转因,由大变异,能依造 色随变异故。持因者,即是住因,谓由大种,诸所造色,相似相续生,持令不绝故。养因者, 即是长因,谓由大种,养彼造色,令增长故。 四大种者,谓地、水、火、风界。地界者坚劲性,水界者流湿性,火界者温热性, 风界者轻动性。 四大种者,谓地、水、火、风界。地界者坚劲性,水界者流湿性,火界者温热性, 风界者轻动性。 所造色者,谓眼等五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及法处所摄色。所造色者,谓眼等五根,色、声、香、味、所触一分,及法处所摄色。

14、眼根者,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耳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耳识 所依,清净色为体。鼻根者,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舌根者,谓 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身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清净色 为体。 眼根者,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耳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耳识 所依,清净色为体。鼻根者,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舌根者,谓 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清净色为体。身根者,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清净色 为体。 色者,四大种所造,眼根所行义。谓青、黄、赤、白 ; 长、短、方、圆、麁、细、 高、下、若正、不正;光、影、明、闇;云、烟、尘、雾;逈色、表色、空

15、一显色。 此复三种,谓妙、不妙、俱相违色。 色者,四大种所造,眼根所行义。谓青、黄、赤、白 ; 长、短、方、圆、麁、细、 高、下、若正、不正;光、影、明、闇;云、烟、尘、雾;逈色、表色、空一显色。 此复三种,谓妙、不妙、俱相违色。此青等二十五色建立,由六种因。谓相故、安立故、 损益故、作所依故、作相故、庄严故。如其次第,四、十、八、一、一、一。逈色者,谓离余 碍触,方所可得。空一显色者,谓上所见青等显色。 声者,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因受大种, 若因不受大种,若因俱大种;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计所执;若圣言所摄, 若非圣言所摄。 声者,四大种所造,耳根所取义

16、。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违;若因受大种, 若因不受大种,若因俱大种;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计所执;若圣言所摄, 若非圣言所摄。如是十一种声,由五种因所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因差别故、说差别故、 言差别故。相者,谓耳根所取义。说差别者,谓世所共成等三。余如其所应。因受大种者,谓 语等声。因不受大种者,谓树等声。因俱者,谓手鼓等声。世所共成者,谓世俗语所摄。成所 引者,谓诸圣所说。遍计所执者,谓外道所说。圣非圣言所摄者,谓依见等八种言说。 香者,四大种所造,鼻根所取义。谓好香、恶香、平等香 ; 俱生香、和合香、变 异香。 香者,四大种所造,鼻根所取义。谓好香、恶香、平等香 ; 俱生香、和合香、变 异香。当知此香三因建立:谓相故、损益故、差别故。俱生香者,旃檀那等。和合香者,谓和 香等。变异香者,谓熟果等。 味者,四大种所造,舌根所取义。谓苦、酢、甘、辛、醎、淡 ; 若可意,若不可 意,若俱相违;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 味者,四大种所造,舌根所取义。谓苦、酢、甘、辛、醎、淡 ; 若可意,若不可 意,若俱相违;若俱生,若和合,若变异。建立此味,应如香说。 所触一分者,四大种所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