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

上传人:浩瀚****粟 文档编号:158042079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贫扶贫纪实故事的征文(五篇)【篇一】金秋时节,走进*市* 县*村,500 亩菌草已长到 3 米左右高,村民忙着进行收割,运往村委对面的厂房。厂房内,进料粉碎机、混合机、烘干机、冷却机等生产设备轰隆隆地运转着。南方电网*供电局驻*村第一书记*手把手地教村民将收割来的菌草加工成颗粒饲料,用于牲畜饲养。从种玉米到种菌草,*村在*的带动下仅用了 3 年不到的时间便形成了以菌草为核心的产业链,年产值超 300 万元,人均增收达 8500 元。城里人转型当起“草根”书记城里长大的*,有些好强。别的驻村干部被选派之前,单位领导要提前做思想动员工作,*则主动请缨到脱贫一线。得知*要去扶贫时,同事都笑着说:“

2、你不适合去驻村,别人会以为你是去村里才吃胖的。”每当这时,*总拍着胸脯自信地回答:“我会带领村民一块胖起来的。”* 年 9 月 11 日,*收到了选派调令,当天便立即驱车赶往*村,连夜召集村支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开座谈会。“村里有多少贫困户?”“条件最艰难的有哪些?”村支两委被*问懵了,村民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不清楚。于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与村民促膝长谈,摸清村情村况和民情民意村里基础条件落后,村民发展动力薄弱,村支两委干部缺乏点子。为此,*从组织村干部为 805 户村民通自来水干起,引资 30 余万元把原先的塑料小口径水管改为不锈钢大口径水管,抽水配变容量也从 20 千伏安增至 100

3、 千伏安,并安装智能净水器。村民王元忠高兴地说:“用水*期不再停水,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安全放心水。”除此之外,*通过项目协调,为*村修建 19.4 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 1.38 公里的产业路和 2 万平方米的连户路,建起文化广场,安装 40 盏太阳能路灯,改造 30 户危房,完成全村农网升级改造,电压达合格标准。村主任雷进洪说:“虽身处基层,但*这位草根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做的也都是为民的实事,村容村貌因此有了大变化。种菌草突破产业发展“壁垒”“若一个县的每一个村都只发展相同的产业,那么在市场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产量过剩,导致产值下降。”在*看来,惟有创新产业发展,才能避免

4、产业雷同,突破“壁垒”,实现差异化竞争。为此,*一边上网搜资料,一边到省外进行实地考察,单*一个省就去了 5 次。结合*村土地状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经过 7 个月的反复比对筛选,*最终确定种菌草。难题接踵而至。“菌草是什么?”“有什么用?”“种草能赚什么钱?”面对村支两委和村民的质疑声,*拿着从省外带回的菌草样本进行宣传,当着村民的面给鸡喂食菌草,以实际行动表明菌草可以喂养牲畜。然而,村民又担心种植菌草会导致土地不易复垦,不愿拿出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便进行种植示范。三个月后,约手掌大的菌草苗长到了 2 米高,土地没有出现任何异样。经*再三劝说,村民逐渐同意拿出土地进行流转。“现在,全村有 50

5、0 亩菌草,每到收割季节总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王源算了笔账:500 亩菌草一年最少可收割 3 次,年产 1800 吨,按照年初的订单,产值近 90 万元。家住格冗组的吴大兰,* 年年底因土地流转分到了* 余元。吴大兰感慨地说:“去年,我养的 6 头猪因非洲猪瘟全死了,好在有土地流转分红,心里便不那么慌。”如今,菌草种植已从*村延伸到*县板当镇,种植面积约*亩。拓产业拉动就业促进增收在*村伊拉兔养殖场,*忙得热火朝天,清理卫生、喂食饲料、查看育种和生长情况,为养殖的约 1 万只伊拉兔做好保障。*说:“伊拉兔都非常健康,长势也非常好,因为我们喂养兔子有秘 方。”*口中的“秘方”便是指用菌草研磨、

6、加工成的颗粒饲料。“建好颗粒饲料厂,打通菌草种植和牲畜养殖的连接点,形成农、殖、加工一体的产业链条。”*介绍,产业链越丰富,村民的就业选项就越多,带动的就业人口也越多。目前,全村产业拉动就业 60 人,每人年增收 3000 余元。村民*身患残疾。自从村里引进了伊拉兔产业,*便每天坐在家 中编竹条,用作兔子窝的“竹粪”,一天可收入100 元。今年刚满 20 岁的*,是*的儿子。在父亲的支持下,*贷款 5万元入股颗粒饲料厂。*说:“现在饲料厂开工了,日产颗粒饲料 70吨,除了供给村里的伊拉兔、杜泊羊、林下鸡等牲畜,还销往周边的村子,供不应求,钱景非常好。”*说:“我们还鼓励村民免费代养伊拉兔等牲畜

7、,调动村民的参与 度和积极性,实现在家里上班。” 今年 38 岁的村民*,年轻时一直 在浙江打零工。上个月,经*的鼓励,*决定在 200 余平方米的老房子 空地上搭建兔舍,饲养 40只伊拉兔。*说:“再过两周,第一批伊拉兔就可以出栏了,村公司会有专人来收购,不忘初心销路。”*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20 万元。*自信地说:“种下草根,挖掉穷根, 收获希望。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人,一定要干出成绩,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这便是一直以来我所期待的。”【篇二】我叫*,是*县*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年,一家子住进了县城的新家后 , 方方面面都好 , 就是收入来源有限,孩子读书花销增

8、多,生活的压力比在农村更大了,我遇到了所有成年人遇到的最大难题和最迫切的事情:拓展收入渠道,找到一份工作,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今年新冠肺炎受疫情影响、孩子上学读书以及家中老人年迈等原因,未能 外出务工就业,只能期望在县城内找到一份工作,挣钱维持生活。新生活带来的压力 , 也是激发我积极向上的动力。今年,*社区将物业进行自我管理,缺乏水电工,心想:这个活我会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报名应聘了,没想到,通过面试后 我就成了一名社区内的水电维修工,也算是找到了一份工作。水电工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 检查社区水电管路,保障社区用电、 用水正常供应就行,都是手上活路,不累!4 月底,*创新开展田园工薪族工

9、作。*社区的主任*找我谈话, 说我为人踏实、能干、可靠,比较值得信任,开展田园工薪族工作后就缺一个 领班的管理人员,然后把他调过去帮助开展工作。得到社区主任的肯定和认可,我的心里比儿子考试拿 100 分还要开心,我开始田园工薪族一线管理的工作后,主要是及时安排社区工人进行务工和协助发放工资。农村人,以前在家里做农活干惯了、闲不住,多干点活可多挣一点,保障 家庭正常开支。有了田园工薪族的工作机会,我也介绍我媳妇过来务工,做农活需要起大 早,吃得了苦,我们都是农村吃过苦、受过累的人,只要有钱赚,辛苦一点都 可以。田园工薪族,车接车送,繁忙的农时,都有机会到*狗场坝区、硐口坝区、 *坡坝区、*坝区、

10、板香坝区等各个地方进行务工,每天 8 小时,管一顿饭,有 80 元的收入!我做管理工资高一点,一家两口子的收入每个月有4000 多将近 5000 块呢,再多努力,小康生活指日可待!有了新工作 , 新生活的压力变成了我们源源不竭的动力。我们时常期盼:夫妻两个努力工作、孩子认真学习、家中老人健健康康、一家子快快乐乐,把 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篇三】我家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老家在偏远的*县*镇*村*组,*组以地处大山之间的山沟沟,光照少、背阴而得名。在老家,住的是破旧房,吃的是包谷饭。过去,路不通,赶集买办生活用品要走3个小时的山间小路,卖头肥猪要请几个人抬出大山,就近找点活路赚点钱不容易。我家两个儿子

11、也都成家,他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街道办*社区,我和老伴入住城东社区。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入住县城,不花一分钱就搬离了大山,成为“城里人”。搬进县城的头几天,我最担心的是如何就业的问题,怕找不到活路做,没有收入来源。可是,这些就业、孙子读书等系列问题,党委政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社区安排我们到附近的林下经济种植场、蔬菜种植基地去务工,每做一天有80至100元不等的收入。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去坝区蔬菜基地干活,还有车辆接送,中午饭也不用我掏钱。国家政策太好了,要是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还在大山里过苦日子。如今,我们一家老小都住进县城,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大山。【篇四

12、】*年4月,从单位同事手中接过“扶贫接力棒”,我成为*县*镇*村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科长,我下乡的时间比较少,*村又是一个地处岩山地带的深度贫困村,肩上的重担不言而喻。我来*村时,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建成投入使用了,村里已修建了296口小水窖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调优产业结构,发展扶贫产业是*村的一道坎。为接好“扶贫接力棒”,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不辜负*村父老乡亲的期盼,来到*村的头几天,我白天走访摸底,晚上对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梳理。紧接着,我和*村的党员干部一起,继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民增收助

13、脱贫。*年,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新建了19个小水窖,全村小水窖个数达到315个,全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如今,*村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实现全覆盖,每个寨子都安装有太阳能路灯,百姓夜晚邻里串门不再打手电筒。*村新建鸡棚,养殖生态蛋鸡;建成饲料加工厂和养*,种植菌草养牛,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脱贫致富好路子。随着*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一栋栋小楼房依山而建,昔日贫困落后的山村变了样。我能够见证一个深度贫困村的蜕变,并且出了一份力,使得驻村的日子虽苦亦乐。【篇五】我是一名退伍军人,1986年退伍进入农行至今工作整整37个年头,从军人到行长再到扶贫干部,一次又一次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

14、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精准靶向扶贫 因地制宜解民困为使贫困村尽快的摘帽,贫困人口尽快的脱贫,从*年至*年的两年时间里,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想办法,找路子,筹资金,争项目,最终摸索出了一套“三结合”扶贫方法,即坚持全面扶持和重点扶持相结合,长效扶持与短期支援相结合,物质扶助和信心扶助相结合。在全面帮扶的同时要搞好重点帮扶工作,大力发展村经济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一是建好了70KW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二是根据村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规划并建好了漂流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整平了可停80台旅游车的停车坪,并通过和省旅游公司以及发改委对接,将漂流项目纳入了省旅游开发项目;三是

15、为丰富村民的娱乐休闲建好了农民大舞台和休闲广场,为打造美丽乡村并拓宽硬化了村主干道路7.7公里和村内道路11.3公里,建好了进村的特色大牌坊,成为一个亮丽的大景点;四是依托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认真抓好了贫困户的基本医疗,教育助学,住房保障,民政求助工作的落实,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充分享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我当时所驻的双元村于*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年株洲市唯一上榜村落。扶贫先扶志 巧帮“贫困户”脱困为帮助贫困户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之路,我从最苦的贫困户谭梅姑一家着手,谭梅姑现年57岁,丧夫,一家四口都是残疾人:她本人聋哑;儿子和女儿因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缩,终身靠轮椅生活;一个孙女,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帮助其家庭走出困境,我通过向亲戚朋友和爱心人士的善心宣传,积极帮其家庭筹集捐款8000元。为了帮其家庭走出一条生存之路,*年我自购鹅苗60只和鸭苗40只给她家喂养,并找有技术的师傅帮助指导。通过五个月的努力,出售的鹅、鸭收入达7000元。2020年我又购买了150只优质鹅苗给她家喂养,因经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鹅的长势喜人,预计年收入将达到2万元。初步摸索出了一条走出困境之路后,让这一家人重燃了生活信心。因势利导,稳步前进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当地支村两委的肯定,“一户一策”也为本村其他贫困户做出了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