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

上传人:wox****ang 文档编号:158035225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下面的方框内,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A保留猿的特点B使用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采集和狩猎2(3分)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制作弓箭、烧制陶器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ABCD3(3分)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4(3分)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47

2、2年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3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474年公元前221年5(3分)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A启、桀B桀、纣C汤、桀D汤、纣6(3分)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国”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7(3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A煮盐业的兴盛B纺织业的进步C铁器的广泛应用D奴隶主转化为奴隶8(3分)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汉武帝9(3分)公元前16世纪比公元前21世纪()

3、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10(3分)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A纺织业B制陶业C冶铁业D青铜制造业11(3分)“三星堆”文化的具体地点是在()A青藏高原B成都平原C云贵高原D河南安阳12(3分)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A楚B魏C齐D燕13(3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4(3分)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15(3分)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

4、(15分)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17(20分)“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

5、三个朝代每朝的年代断清楚。请回答:(1)最早三个朝代分别指 、 、 ;建立的时间分别是 、 、 。(2)请写出三个朝代的建立者和三位暴君?(注意先写朝代,人物和朝代一一对应写正确)(3)你能把三朝兴亡的道理告诉大家吗?(至少两点)1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2)谈谈变法的内容是什么?(3)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4)商鞅变法是成功

6、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下面的方框内,每小题3分,共45分)1(3分)下列选项不属于北京人特征的是()A保留猿的特点B使用打制石器C人工取火D采集和狩猎【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远古北京人。【解答】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学会人工取火。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2(3分)下列发生在我国

7、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制作弓箭、烧制陶器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ABCD【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解答】人类的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类先使用自然火,然后学会了人工取火,然后学会了制作弓箭、烧制陶器,再后来农耕成为主要活动。所以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先后顺序3(3分)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形成的知识点。【

8、解答】华夏族是有很多部落融合而成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龙集合了很多动物的图腾,是融合后的华夏族的象征。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故选:B。【点评】本题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4(3分)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472年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473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474年公元前221年【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时期的时间。【解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

9、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战国时期的时间。5(3分)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A启、桀B桀、纣C汤、桀D汤、纣【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位暴君。【解答】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夏桀统治残暴,失去民心,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王,商纣王统治残暴,是有名的暴君。故选:B。【点评】本题把夏商周的灭亡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6(3分)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国”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世袭制D推行郡

10、县制【分析】本题以西周分封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解答】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故选:B。【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7(3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A煮盐业的兴盛B纺织业的进步C铁器的广泛应用D奴隶主转化为奴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器的广泛应用。【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故选:C。【点评】本题

11、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8(3分)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汉武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李冰。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

12、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9(3分)公元前16世纪比公元前21世纪()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分析】本题以公元前16世纪与公元前21世纪相比为切入点,考查公元纪年法。【解答】公元前数越大,说明所处时间越早,因此公元前16世纪比公元前21世纪晚500年。故选:A。【点评】本题以公元纪年法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0(3分)商代最突出的手工业是()A纺织业B制陶业C冶铁业D青铜制造业【分析】本题考查了商代青铜文明【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

13、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但并非说青铜文明就单指青铜器的制造行业而言,夏、商、西周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青铜文明。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商代青铜铸造的地位11(3分)“三星堆”文化的具体地点是在()A青藏高原B成都平原C云贵高原D河南安阳【分析】本题考查了“三星堆”文化。【解答】商周时期,我国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

14、识记“三星堆”文化。12(3分)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A楚B魏C齐D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最东面的是齐。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战国七雄的方位13(3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分析】本题以文字演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解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故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B。【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