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58025395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克和千克3-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单位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质量单位,又因为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区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加深体验,从而比较顺利地学习克与千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

2、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三、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建立并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与关系 五、教具准备:课件、各种秤、各种实物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 展示一袋糖和一袋食盐,请同学们猜一猜哪袋重哪袋轻。 2. 请刚才作出判断的学生上来掂一掂。 3. 引导学生质疑: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呢?(用秤来称) 4. 生活中,

3、你都认识哪些秤? 学生汇报。教师播放幻灯片进行补充。 5. 出示从超市里买来的物品上标注的“净含量”。 6.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克与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 克与千克的来历。 (1)怎样表示物品有多重呢?“公斤、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除了斤和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 (2)克与千克的来历。以前,中国人用斤作质量单位,英国用英镑作为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一样,在进行买卖物品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给交易带来很多不便,所以世界各国统一用“克与千克”作为质量单位,而我国则从1990年才开始使用。克用“g”

4、表示,千克用“kg”表示。2. 教学例1。(1)1克有多重?请同学们左手拿出一枚2分硬币(或一角硬币),右手拿出一个乒乓球,掂一掂,说出掂量的真实感觉。教师讲解。一枚2分硬币(或一角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做单位,称量时一般用天平来称。(板书)(2)思考:这么轻的东西用哪种秤来称比较合适?(天平)(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呢?(一根圆珠笔芯 ,一张卡片 ,六粒干黄豆等)学生汇报。教师补充。3. 教学例2。(1)1千克有多重?请同学们左手托着一枚2分硬币,右手托着两袋食盐,掂一掂,说出掂量的真实感觉。请同学们单独把两

5、袋食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教师讲解:两袋食盐的质量是1千克。小结: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做单位。(板书)(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呢?(5本数学书,5个土豆 , 三个易拉罐啤酒 ,15个鸡蛋等)(3)克与千克的关系。一袋食盐500克,两袋重多少克?500克 + 500克 = 1000克,1000克 = 1千克,1千克= 1000克 ,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1千克1公斤。 (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 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质量间的大小比较、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以及判断。 2. 秤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块,哪个重?2.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 克与千克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做单位,称量工具可以合理选择。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 做单位,称量时一般用天平来称。 1千克=100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