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97320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介绍(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科学类(Marine Science) 本专业类涵盖海洋科学、军事海洋学、海洋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海洋科学物理基础,掌握海洋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海洋调查和资料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处理专业是国家首批 15 个“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而扎实的数学、技术,了解海洋科学及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前沿,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调查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海洋环境要素计算、大气物理、动力气象等。毕业生

2、数理化基础扎实、海洋科学知识系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外语熟练,经受过海洋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业务能力。本专业设有“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基地班,由本专业学习优秀学生组成,并实行滚动管理。基地班的同学将受到更加严格的训练,为将来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他们在享受学校、学院各种奖学金之外,还可享受“基地专业奖学金”。本专业近年升研率平均达到 60%以上。毕业生主要去向: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单位、地方海洋局、高等学校、海军相关部门等。 军事海洋学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精神,系统地掌握军事海洋学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海军军事理论和海

3、军武器装备,具备初步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在海军以及地方相关部门从事军事海洋学应用、教学和科研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海洋环境要素计算、大气物理、动力气象、海洋声学与声纳技术、军事海洋学、海军武器装备等。毕业生主要去向:海军相关部门、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单位、地方海洋局、高等学校等。 海洋管理专业是为满足国家海洋管理需要,依托“海洋学人才培养基地”,与国家海洋局合作设置的特色新专业,属于海洋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

4、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能从事海洋管理及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流体力学、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卫星海洋学、海洋环境2要素计算、管理学原理、海洋管理概论、海洋法、海洋带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监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毕业生主要去向: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单位、地方海洋局、高等学校、海军相关部门等。 咨询电话:0532-66782270 E-mail: 联 系 人:吴克俭 教授/系主任大气科学类(Marine Meteorology)本专业类涵盖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两个本科专业。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

5、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气象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和应用气象学,特别是与海洋相关的上述领域从事业务服务、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要系统掌握大气科学所必需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主要专业课程有:天气学、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大气探测、统计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海洋学、海洋调查实习等。 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气象局、环保局、民航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军队从事业务服务、科研、教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考取或免试推荐为大气科学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应用气象学专业培

6、养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应用气象学、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和气候学,特别是与海洋相关的上述领域从事业务服务、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要系统掌握大气科学所必需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主要课程有:天气学、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学、动力气象学、大气边界层、应用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海雾、海上灾害性天气过程、风暴潮、海洋调查实习等。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气象局、环保局、民航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军队从事业务服务、科研、教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考取或免试推荐为应用气象学或相关学科的

7、研究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Marine Technology)本专业以海洋探测技术和海洋信息技术为主要方向,培养数理基础扎实,具备海洋科学基本知识,掌握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遥感和海洋信息等现代海洋探测技术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胜任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探测技术研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保护、海洋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包含海洋声学技术、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和3海洋遥感与 GIS 技术三个人才培养模块。(1)海洋声学技术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水下目标探测、水下导航和定位、水下通信、海洋环

8、境遥测、海洋资源开发、水声工程及水下声传播理论研究等海洋声学技术方面进行科研、教学和应用开发的能力。(2)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海洋环境光学探测、海洋激光探测、水下目标光学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光传输理论及应用、光学工程等海洋光学探测技术方面进行科研、教学和应用开发工作的能力。(3)海洋遥感与 GIS 技术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在海洋遥感反演与应用技术、海洋大气地理信息技术、虚拟海洋仿真技术和数字城市等海洋信息探测技术方面进行科研、教学和应用开发工作的能力。主要课程有:海洋科学导论、声学基础、水声学原理、声学测量、海洋光学导论、光电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海洋遥感、海洋测绘、地理信

9、息系统及其海洋应用、海洋探测与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系统、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海军所属单位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管理、海洋探测与监测仪器及其它与声学、光学、电子信息相关的技术、开发等工作。咨询电话:0532-66782949 E-mail: 联系人:林巨 教授/系副主任物理学(Physics)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物理学为自然科学其他学科提供原理、思想和

10、方法,是自然科学的共同基础。物理学专业着力培养数理基础扎实、科学素养良好,能系统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相应的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在物理学各分支领域创造地开展工作,或能够在相关应用领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及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开设的基础性课程有:数学类系列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等。本专业包含物理学和计算物理与信息技术两个人才培养模块。前者努力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学术功底,具备明

11、显的特色专长,通过进一步深造,能够适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部门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研发等工作。除上述基础性课程外,设置材料物理、光学光电子、海洋物理等方面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后者培养学生具备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胜任计算物理、信号处理等专业性工作或一般性软硬件开发应用工作。学生除进一步深造外,也可进入各行各业从事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或其他技术工作。除物理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外,设置一系列计算机软硬件课程供学生选修。咨询电话:0532-66781280 E-mail: 联系人:沈月龙 副教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

12、hnology)本专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宽口径专业,坚持“理工结合” 的特点,培养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理论实验训练和科研实践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电路与电子学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以及电子技能实训等。4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部队以及与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有关的企业,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研究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攻读 “信号与信息

13、处理”和“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咨询电话:0532-66781215 E-mail: 联系人:姬光荣 教授 葛玉荣 副教授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本专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宽口径专业,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依托,并突出专业的声学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信息工程与声学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电子信息、声信息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电路与电子学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声学系列课程以

14、及电子技能实训等。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部队以及与电子信息、声学工程有关的企业,从事电子和声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攻读 “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及“声学”硕士研究生。咨询电话:0532-66782917 E-mail: 联系人:傅圣雪 教授 任新敏 副教授授 通信工程(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本专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掌握通信理论、通信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信工程中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

15、计、制造、运营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包括:电路与电子学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理论及技术系列课程以及电子技能实训等。毕业生主要去向: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部队以及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部门、通信产品设计制造企业和通信服务行业,在通信网络、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系统设计、集成、制造、调测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研究生。咨询电话:0532-66781231 E-mail: 联 系 人:赵犁丰 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

16、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体系结构及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分析能力及软、硬件系统开发能力,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依据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需求,本专业分为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数字媒体和信息安全四个方向进行培养:(1) 嵌入式系统方向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无线网络等方面的专门化人才;5(2) 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方法、软件工程、大型应用软件设计等方面的专门化人才;(3) 数字媒体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动漫游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数字音视频技术等方面的专门化人才;(4) 信息安全方向主要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