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之板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78267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5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踏实地之板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脚踏实地之板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脚踏实地之板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脚踏实地之板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脚踏实地之板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脚踏实地之板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踏实地之板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总结 使 人进步系列 第 五 篇 : 脚踏实地 之板设计 BY:仲夏( QQ763299231) 说明:由于本人为初出茅庐的结构菜鸟,才疏学浅,以下内容未免有引用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网友批评指正,本人将不胜感激。文中所提引用的北京院技术措施、广东省院技术措施等均来自网络,内容真实性无法考证。 从一个问题说起 :板中为什么不配置箍筋?(厚板除外) 从概念 上说 ,板为受弯构件,板的抗弯承载力远小于板的抗剪承载力,故,在板发生剪切破坏之前,早就发生了受弯破坏,故配置抗剪箍筋毫无意义。 以 L=3m, C30, fy=360, h=120,均布荷载设计值 10KN/m2 的单向板为例,假设板底受力

2、钢筋 10200。 取 1000 板带: 板的抗剪承载力: 00.7 htV f bh =0.7*1.0*1.43*1000*(120-15-5)=100KN 板的抗弯承载力 ( 按照 单筋矩形截面梁 计算 ): 01()2ysy s cxM f A hf A f bx求 得 x=10, M=12.5KN.m 剪力设计值: V=10*1*3/2=15KN 弯矩设计值: M=ql2/8=10*3*3/8=11.3 KN.m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抗剪承载力与剪力的比值是抗弯承载力与弯矩比值的好多倍,弯矩先于剪切破坏发生。 但是对于厚板,受力和破坏机理和薄板明显不同,剪切或者冲切破坏可能会成为主导,

3、故需要验算抗冲切或抗剪。 一、 关于板厚 : (摘自北京院技术措施) 最小板厚 常用板厚取值 注意: 1) 有管线暗敷的楼板厚度不小于 110mm,电梯厅最小板厚 120mm。 2) 电梯厅、加强部位及薄弱层连接部位板厚一般取 150mm10200 的双层双向拉通钢筋。 3)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楼板 厚度不宜小于 180;当地下室顶板结构梁截面不小于 700mm 且板跨不大于 4.5m 时,板厚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 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30,双层双向配筋,且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 160mm。 (广东省院) 4) 屋面

4、板最小厚度:一般为 120mm,异形柱为 130mm,复杂、超长、框剪、复杂屋面为 130150。(华东院技术措施) 5) 楼板削弱厚度加强分三类:楼板一般不规则为 130mm,楼板严重不规则为150mm,连接板带为 150180mm。 二、板配筋 1) 按照单向板 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 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 0.15%,分布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但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混规 9.1.7) 2) 因建筑使用要求而局部降板的较大跨度楼板,当

5、 板底 不要求平整时,可做成折板的形式,并应绘制折板配筋大样,平面上板配筋可同普通楼板。当局部降板要求板底平整时,宜做成楼板局部变厚度的形式,板厚变化不宜超过50mm,有条件时,宜在变板厚位置设置暗梁;薄板区域宜双层双向拉通配筋,并应按照实际薄板计算配筋。当异型板在转角部位需要设置暗梁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 暗梁一般作为抗裂措施而不作为板筋的支座 ,暗梁宽度一般可取 4 倍的板厚。 (广东省院技术措施) 3) 当建筑使用要求设置转角窗时,转角窗板厚不应小于 120mm,转角窗处在混凝土墙之间无直线拉结连梁时,应在两边墙(柱)间设置暗梁,暗梁厚度不宜小于 150mm,宽度不宜小于 500

6、mm,暗梁底面纵筋不宜小于 5 14,箍6150(4)。同时,两端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宜适当加强。( 广东省院技术措施) 4) 标准层楼板宜按弹性板计算,板与剪力墙支座按照嵌固端计算;板与边梁按照简支边计算;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大于梁宽时,按照简支计算;当连续支座、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小于梁宽时及边梁可作为嵌固端时可按照嵌固端计算配筋。对于按简支计算的板支座,可不按照受力钢筋最下配筋率控制,统一取 0.15%。 (广东省院技术措施) 5) 温度应力较大的楼板可采用隔根贯通或全部贯通的板面钢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楼板全截面的 0.15%。(华东院技术措施) 6) 一般楼板的构造配筋率: max

7、( 0.2,45ft/fy) % 三、 画图相关: 1) 单向板配筋 (摘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 年版) 2) 双向板配筋 (摘自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 年版) 四 、 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目前的楼板设计中,主次梁一般视为楼板无竖向变形的不动支座,从而将整个楼板分割成多个以主次梁为支撑的小板格,楼板的设计按照单个小板格单独进行。实际上,次梁作为板的弹性支座,其刚度变化对板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有这明显的影响,板在次梁支座处的弯矩随着次梁刚度的减小而减小,次梁刚度很小时,板格的支座弯矩可能会变成正弯矩,当次梁刚度增大时,次梁所承 担的负弯矩也逐渐增大,同时,板在主梁支座产生的负弯矩也逐渐减小。由此可以看出,设置合适的次梁刚度,可使得楼板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 (上文 自傅学怡大师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 改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