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57806859 上传时间:2020-12-27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课件(15张PPT)(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样的?,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著名诗人。 字梦得,洛阳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有刘梦得文集,朗诵诗歌,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的首句中不是“寂寥”吗?为何大家的感情这么高亢呢? “寂寥”是古人的:(意象)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作者不是这么想的,作者的秋是“胜春朝”的,是如鹤般排云上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2、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品意象,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比,发挥想象,描

3、绘画面,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秋词创作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思考一:“排”意为推开,刘禹锡推

4、开的是什么?迎来的是什么?,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思考二:“鹤”是什么的化身?,不屈的化身。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表达了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闲云野鹤,悟诗情,他虽被贬

5、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2)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

6、到碧霄”。 (3)“便引诗情到碧霄”中的“诗情”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诗? 【明确】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2、试比较刘禹锡的两首秋词在立意、写法上的异同点: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同:二者立意相似,都是要把秋天和春天相比,表现秋天自有秋天的美,自有春天所比不

7、上的特点。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异: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 【相关链接】 秋词(其二)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