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2011).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77183 上传时间:2017-06-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2011).2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统计学(2011).2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统计学(2011).2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统计学(2011).2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统计学(2011).2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20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2011).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统计设计,一、统计设计的概念 概念: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结果表现:各种设计方案,如统计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等等二、统计设计的作用 a.从认识上讲,是对统计总体的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连接点,它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反映和研究,避免统计标准的不统一b.从工作上讲,起通盘安排作用,分清主次先后,按需要和可能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避免重复和遗漏,使统计工作有序顺利地进行,三、统计设计的分类 四、统计设计的内容 1)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统计资料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搜集统计资

2、料的方法的设计 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阶段的协调与关联 统计力量的组织和安排,2)全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 明确统计工作的目的 确定统计对象的范围 规定统计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制订出调查登记的项目,分类和分组的方法以及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 制定保证统计资料准确性的方法 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各个工作阶段的联系和各阶段的基本方法 安排好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工作,第三章 测量,第1节 测量的概念,一、测量的概念 就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 具体说,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

3、化 例如,图3.1 测量图例,二、数字分派规则 概念:是操作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各种描述性的分类规则和数学或统计学规则 函数形式: 确定分派的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最困难的工作 分派规则的有效性取决于所观测量的特点三、有效的测量须满足三个条件 1)准确性 2)完备性 3)互斥性,四、测量的作用 准确分类,便于研究对象的各种差异的比较五、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不可过分强调以数量来区分某种特征的差异,第2节 测量尺度,一、测量尺度的类别,图3.2 测量尺度分类图,低 层次 高,二、应用测量尺度时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字能否用在标记?类别是否能用数字表示? 2)定序的主要测量方法: 等第顺序法 配对比较法

4、恒常刺激法 连续型类别法 3)定距尺度中的数字是否可以相加、相减?是否可以相乘、相除? 4)定比尺度是否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第3节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一、概念的具体化过程 含义: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就是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 过程阶段:,图3.3 拉扎斯菲尔德(美)的概念具体化的四阶段说,例:,图3.4 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二、操作定义 进行测量,就需要将抽象定义转换为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的含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 操作定义的功能: 澄清概念在研究中所选用的意义 说明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 使一些陈述变量间关系的假说得到

5、验证的机会 使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依据,以便比较彼此的结果三、测量指标 指标是概念内涵的指示标志,它们直接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 也可以说,指标是把现象的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便精细描述现象的某一特征 单一与多个指标之分,四、建立综合指标 1)类型法:即将各指标交互分类建立新的类型,以形成一个新的指标 基本方式: A(a3)=a1,a2 A:所要研究的变量; a1,a2:测量A的两个指标 a3:是A的综合指标 2)指数法:即利用简明合理的公式综合各指标,以建立一个新的指标,+ -,+ -,a1,a2,变量A, ,a3,四类,图3.5 类型法构建综合指标,第4节 测量理论的问题,一、量度

6、化方法 测量的三个维度:1)物理维度 2)心理物理维度 3)心理维度,图 3.5 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令x0表示50%以上的受测者刚能觉察到的刺激值(绝对阈限) y0表示心理感觉的绝对零点 xi表示比x0更大的刺激值 yi表示xi引起的心理感觉量,二、观测值的分解 1)测量理论的基础:数理统计中的误差理论或变异理论 2)观测值的构成: X:观测值; T:真实值;O:其他变量的影响值; B:系统偏差;E:随机误差 3)在评价研究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这一测量有没有系统偏差?这种偏差会不会影响研究的有效性? 这一测量是不是可靠的?即随机误差对测量的可靠性有没有影响?

7、这一测量是不是有效的?即所测得的数值是否正是想要研究的变量值,其他变量的影响值是否控制为最小?,第5节 信度,一、信度的定义 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二、信度系数的计算 有上节可知 令 为观测值的变异量; 为系统性变异量; 为非系统变异量,则 (这里注意对B的处理),即 ,推得信度系数 ,也即,二、信度的检查(类型)1)重测信度 又称为稳定系数,可检查出被测者是否能正确理解所提问题,并作出真实稳定的回答 用同一份问卷的问题,对同一群被测者前后调查两次,设 和 分别为前后两次的观测值,则重测信度就等于 和 的相关系数,即 相关系数的取值

8、范围,例:假设有一份主观幸福感调查表,先后两次施测于10名学生,时间间隔为半年,结果如表所示,求该测验的重测信度。 表 某幸福感调查表的两次测试结果 解:计算出 , , 代入前面的相关系数公式(略) 得 结合表明,重测信度较好,计算再测信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 再测信度要考虑时间间隔的问题 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难度测验 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注:在测验手册中报告此种信度时应说明时间间隔以及在此间隔中被试的经历, 如有无受过何种教育训练、心理治疗以及有何学习经历等,2)复本信度 含义:让被调查者接受问卷测量,并同时接受此问卷复本

9、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到复本信度 复本信度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复本信度的关键在于两个量表必须等值 测验时距应尽可能短促,以避免知识的积累、练习效应等因素影响 由于问卷内容在许多方面近似,信度系数有稍偏高的倾向 被试易出现疲劳、失去积极性等反应,还会出现顺序效应 复本法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对于许多测验来说,建立复本是相当困难的,练习 假设用A、B两型创造力复本测验对初中一年级10个学生施测,结果见表,请计算其其复本信度 表 某创造力复本测验测试结果,3)半分信度 出现原因: 有的测验很难进行再测,有的测试很难有复本,故要设法利用一次测验所获得的资料来

10、计算信度系数 概念: 就是将测验题目分成等值的两半,分半求出量表题目的总分,再计算两部分总分的相关系数 具体方法: 把一个量表按题目番号分为两半,一半是奇数题,另一半数偶数题。求出每个人的奇数题的总得分和偶数题的总得分,然后求出奇数题总得分和偶数题总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后对相关系数进行校正,校正公式 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 式中, 是两半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为整个测验的信度估计值 采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进行校正的适用条件: 假定两半测验等值,亦即两半测验具有相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当假定不能满足时,可以采用以下弗朗那根公式来估计信度 式中, 分别为两半测验分数的变异数,

11、为测验总分的变异数,练习 有一个由100题构成的量表施测于10个高三学生。测验一次后,应试者即毕业离校。现在怎样评介测验结果的信度? 表 每个应试者的奇数题总分(X)和偶数题总分(Y)数据,采用分半信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 若用分半法时,以按奇数题和偶数题分半为宜 b. 在使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时要求全体被试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的变异 数相等 c. 当试卷中存在任选题时,不宜采用分半法,速度测验也不宜采用分半法 d. 如遇到有牵连的项目或一组解决同一问题的项目时,这些项目应放在同 一半,否则会高估信度的值 e. 一个测验可因半分方法不同而有多个不同的分半信度值,提供分半信度 值时,须要说明分

12、半的方法,4)评分者信度 在测量工具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不同评分者的评分标准也会影响测量的信度 要检查评分者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同一组评分的相关系数 减少这种影响的方法就是删除极端的评分或评分者,由多人评分并计算平均值,四、影响信度的因素 1)在结构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测量中,信度主要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随机误差的来源主要有: 被调查者 调查者 测量内容 测量环境和时间 2)在非结构式和非标准化的测量中,除偶然因素外,信度还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影响,附资料:信度系数的经验值 最理想的情况是1 一般能力与学绩测验的信度系数为0.90以上;标准智力测验的信度系数应达到0.85以上,个性和兴趣测验的信度系数可稍低,一般应达到0.70.80,(也有人认为兴趣、性格、价值观等人格测验的信度系数,通常在0.800.85或更高些)。当信度系数小于0.70时,不能用测验来对个人进行评价,也不能用来进行团体间的比较;当信度系数大于0.70时,可用来进行团体间的比较;大于0.85时,可以用来鉴别个人。 由于信度系数总是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的,因此只有当一个测验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证明具有较高的信度时,才可以说它是比较可靠的测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