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7685794 上传时间:2020-12-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教案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授课对象: 林学, 本科绪 论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门课程总体情况的介绍,使同学对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的内容、学习方法有大致的了解,以便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主动地学习。二、主要讲解内容:1、森林有害生物及其控制的含义2、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内容、研究方法3、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4、森林有害生物控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三、时间分配:共1学时四、讲授重点:通过列举森林生物灾害的实例, 如松材线虫病、杨树光肩星天牛虫害等, 使同学明确森林有害生物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认

2、识到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讲述森林病害、虫害、鼠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由于本门课是一门整合课程,要特别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性,使同学感到在生产实践中,病虫害防治是紧密结合的,不应也不能将病、虫害防治割裂开来。要介绍森林有害生物的概念,“有害”是相对的、动态的,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是正常的组成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当数量、种群超出一定程度,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损害,必须通过人来调节其种群密度以便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原理、策略正是基于此种理念。五、教学法1、多媒体教学2、多举病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

3、趣六、教具1、多媒体课件2、教学彩色图片七、参考书1. 周仲铭. 1990. 林木病理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 李传道. 1996. 森林病害的流行与治理.中国林业出版社3. 张执中主编 森林昆虫学(第2版,林业专业用) 1993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一章 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目的和要求二、主要讲解内容:1、 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2、 林木病害的症状及其类型三、时间分配:1学时四、讲授重点: 本章着重介绍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如病原、环境因素、诱因、病原菌、感病植物、寄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等。这些概念在林木病害防治实践中经常出现,必须准确把握。在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中,通过多媒体演

4、示大量林木病害症状实例,讲解病害症状的各种类型,同时理解症状、病征、病状的含义。注意各种症状类型的区别。五、讲授难点:“病原”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病原就是生病的原因,但有些病害生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它们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林木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把病害体系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称为病原。其他的各种相关因素则视作环境因素或诱因。以杨树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为例,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联,树木失水时常发生溃疡病,但若没有葡萄孢腔菌的存在,并不会使树木的皮层产生溃疡斑。溃疡斑的产生是葡萄孢腔菌分泌水解酶分解树皮皮层细胞组织的结果,因此该菌是病原。而干旱导致树

5、木皮层失水,降低树皮皮层水分相对膨胀度,使树木的抗病性减弱,从而为潜伏在树皮组织中的病菌的扩展创造了条件,导致病害的产生。通过此例的介绍,可使同学对病原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也把病原与诱因之间的关系阐释清楚了。六、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参考书 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Manion,P.D.1990. Tree disease concepts.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第二章 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原一、目的和要求二、主要讲解内容:1、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2、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各种病原3、 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

6、和联系。4、 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三、时间分配:1学时四、讲授重点: 非侵染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与联系及其诊断。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是不同性质的两类病害,但两者又是有联系的,非侵染性病害常常是侵染性病害的先驱,如银杏茎腐病,侵染性病害也会为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创造条件,如杨树黑斑病的发生使杨树枝叶易受早霜的危害。五、教学法1.多媒体教学2.举实际病例,如北京市平谷县柿树果实软化病,说明污染物所引起的植物病害。并且以其诊断、防治的过程说明此类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特点。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参考书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三章 林木的侵染性病原第一节 林木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一

7、、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同学除了掌握真菌的基本形态、分类外,还要了解各类病原真菌与所致病害的对应关系。最后,了解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问题。二、主要讲解内容:1. 真菌的基本形态2. 真菌的生活史3. 林木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4. 真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三、时间分配:第一节需3学时,其中真菌的基本形态1学时、真菌的主要类群2学时。四、讲授重点:真菌是侵染性病原中最重要的类群,在林木病害研究中,真菌所致病害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主要讲述林木病原真菌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也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当前正在研究的科技问题。真菌是典型的多态生物。在它所处的不同发育阶段,常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真菌产生

8、的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类型多样,有的真菌五、讲授难点:不产生孢子,同学经常被各种孢子搞得晕头转向。讲清真菌类群与其产生的孢子类型之间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为此,要精选图片,重点讲解,使同学概念清楚。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六、教具多媒体课件思考题:如何理解真菌是典型的多态生物?七、参考书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陆家云主编,2001,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节 林木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一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同学主要掌握病原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以及细菌病害的防治方法。二、讲解内容1 病原细菌的形态和分类2 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3 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和防治方法三、时

9、间分配:40分钟四、讲授重点:本节简要介绍病原细菌的动态和分类。关于细菌分类,近年来进展较大。植物病原细菌的属由原来的5属,增加到目前的18属,指出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方法。重点介绍细菌病害的症状和诊断;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和防治特点。五、教学法1、多媒体教学2、通过实际病例,阐明细菌病害的症状、诊断,侵染循环和防治特点。提问:如何区分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六、教具多媒体课件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参考近年来出版的普通植物病理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补充病原细菌分属、致病变种概念的有关内容。复习思考题八、参考书许志刚 1997 普通植物病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王金生主编,2000,植物病原细菌学, 中国农业

10、出版社第三节 林木病原病毒及其所致病害一、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林木病原病毒有关知识的介绍,使同学认识到病毒可以作为一类病原物危害树木的健康生长,以便根据其侵染循环的规律制定措施防治林木病毒病害。二、 主要讲解内容:1 病毒的一般性状2 病毒病的症状和诊断3 病毒病的侵染循环及防治三、时间分配:共40分钟四、讲授重点: 病毒病的侵染循环及防治。五、讲授难点:病毒病的诊断。由于讲授本课时林学专业的同学尚未学习微生物课程,对病毒的基本知识还缺少了解,因此,对一些用于病毒病害诊断的生化方法,如酶联免疫法,还较陌生。可通过一些图片介绍,使同学有较直观的印象。六、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举国槐花叶病诊断的实例,使

11、学生了解植物病毒病害的基本性质和诊断方法。七、教具1、多媒体课件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病毒病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八、参考书裘维蕃著,1984,植物病毒学(修订版),农业出版社梁训生、谢联辉主编,1994,植物病毒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版社第四节类菌原体及其所致病害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类菌原体有关知识的介绍,使同学认识到类菌原体可以作为一类病原物危害树木的健康生长,以便根据其侵染循环的规律制定措施,防治林木类菌原体病害。二 主要讲解内容:1 类菌原体的一般性状2 类菌原体病害的症状与诊断3 类菌原体病害的侵染循环和防治三、时间分配:共1学时四、讲授重点: 类菌原体

12、病害的侵染循环和防治五、讲授难点:类菌原体病害的诊断。类菌原体病害的诊断一般可根据症状和人工诱发试验进行, 其早期诊断也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需要对某些试验手段进行介绍,这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六、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可举桑萎缩病病原诊断的实例,说明类菌原体病害一般特点和诊断过程。七、教具多媒体课件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1995年国际植物病理学术界提出将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s)改名为植物菌原体(Phytoplasma)。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八、参考书刘仲健等著,1999,植原体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黄文晋,崔效江等,类菌原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微生物学通报,1

13、994, 21(1):37-40第五节 林木的其他病原物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对线虫、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介绍,使同学了解这几类病原物的一般性状。增强病原诊断的能力。二、主要讲解内容:1、 寄生性种子植物2、 线虫3、 螨类三、 时间分配:共20分钟四、讲授重点: 通过列举由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螨类所引起树木病害的实例,使同学了解这几类森林有害生物的侵染循环特点和防治途径。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七、参考书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第四章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抗病性一、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了解到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抗病性是树木病害体系的两

14、个相对的方面,树木生病是病原物、寄主、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二主要讲解内容:1.病原物的寄生性2.病原物的致病性3.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异4 抗病性的概念5 林木的抗病机制三、时间分配:共1学时四、讲授重点: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和林木的抗病机制。五、讲授难点:林木的抗病机制。林木抗病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一系列的深刻关系。许多问题的实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六、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七、教具多媒体课件补充内容提要:补充林木抗病性原理一书中有关林木抗病的遗传与变异的内容。复习思考题:病原物的致病机制有哪些?八、参考书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王军,林木抗病性原理,1997,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五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 目的和要求通过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两方面知识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林木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知道病害流行的条件与规律,为病害防治策略的正确制定打下牢固的基础。二主要讲解内容:1.侵染的过程2.病原物的传播和越冬4.初侵染和再侵染5.病害的流行6.病害流行的预测三、时间分配:共2学时四、讲授重点: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五、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侵染性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六、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七、参考书周仲铭,1990,林木病理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