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讲义:11.传染病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57662709 上传时间:2020-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讲义:11.传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础讲义:11.传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础讲义:11.传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础讲义:11.传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础讲义:11.传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讲义:11.传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讲义:11.传染病(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传染病内科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细目要点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抗原抗体系统艾滋病(1)病原学:病原体(2)发病机制:CD4+T细胞受损伤的方式及表现伤寒(1)病原学:病原体(2)病理解剖特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特点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出现早,有现症感染意义。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有A、B、C、D、E、F、G、

2、H8个基因型,我国主要是B、C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 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儿童及年青人多隐性感染,老年人多发病。HBV 3个抗原抗体系统: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致命的机会性感染与肿瘤。一、病原学 两型:HIV-1和HIV-2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也能感染单核巨噬细胞、

3、B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骨髓干细胞等。病毒通过gp120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感染CD4+T淋巴细胞【例题】下列有关HIV病原学特点不正确的是哪项A.有HIV-1、HIV-2两个型B.为RNA病毒C.属逆转录病毒科D.主要侵犯CD8+T淋巴细胞E.慢病毒亚科【正确答案】D二、发病机制CD4+T淋巴细胞受损方式及表现(1)病毒直接损伤:HIV在细胞内大量复制时,导致细胞溶解或破裂。(2)非感染细胞受累:感染HIV的CD4+T细胞表面gp120表达,与未感染的CD4+T细胞的CD4分子结合,形成融合细胞使膜通透性改变,细胞溶解破坏。(3)免疫损伤:游离的gp120与未感染HIV的CD4+T细胞结合成为

4、靶细胞,被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抗体依赖性细胞毒(ADCC)作用攻击而破坏,致CD4+T细胞减少。(4)来源减少:HIV可感染骨髓干细胞,使CD4+T细胞产生减少。HIV外膜蛋白gp120可抑制原始T淋巴细胞向CD4+T细胞转化,导致CD4+T细胞减少。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一、病原学伤寒杆菌,属于D群沙门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具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检测血清O抗原和H抗原相应的抗体即肥达反应,有助于诊断。“vi”抗

5、体主要用于调查伤寒带菌者。二、病理特点是全身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性的增生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经蚊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特征,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可留有后遗症,造成终生残疾。一、病原学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虫媒病毒B组中的一个型。病毒的抵抗力不强,易被常用消毒剂杀灭,加热100 2分钟,或56 30分钟即可灭活,但耐低温和干燥。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人与隐性感染者为1:10002000,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主要感染儿童,尤以26岁儿童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