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钢的热处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75594 上传时间:2017-06-26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8.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钢的热处理(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操作方法,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所需性能的加工工艺。,2,3,通常加热的目的是得到奥氏体,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决定了奥氏体状态,冷却速度决定了组织结构的类型。 铁碳相图中平衡临界点A1,A3,Acm,在实际热处理时要变化。加热时要升高(过热),冷却时要降低(过冷)。,4,Ac1: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Ac3:加热时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Accm:加热时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5,Ar1: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温度。Ar3:冷却时亚共析钢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先共析铁素体温度。Arc

2、m:冷却时过共析钢中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温度。,6,7,热处理工艺分类:(一)普通热处理1、退火;2、正火;3、淬火;4、回火。(二)表面热处理1、表面淬火:火焰加热;感应加热。2、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渗硼;渗金属等。,8,4-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一、奥氏体的形成(一)基本过程1、共析钢 原始组织为珠光体,加热到Ac1,分四个步骤形成奥氏体。,9,(1)奥氏体在铁素体-渗碳体的界面上形核。(2)奥氏体晶核向铁素体及渗碳体两侧长大。 (3)铁素体完全转变后,残余渗碳体继续向奥氏体中溶解。(4)奥氏体中碳的扩散均匀化。,10,由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组成,分四个阶段。,11,2、亚共

3、析钢 原始组织:F和P。 Ac1: PA, Ac1- Ac3:FA。 Ac3:单相奥氏体。,12,3、过共析钢 原始组织:Fe3C和P。 Ac1: PA, Ac1- Accm: Fe3C A。 Accm:单相奥氏体。,13,(二)影响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因素1、加热温度升高,碳原子扩散能力增大,加速奥氏体形成。2、原始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多,形核率高,奥氏体形成速度快。(1)高碳钢比低碳钢快。(2)细小的珠光体比粗大的珠光体快。(3)片状珠光体比粒状珠光体快。,14,二、 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影响因素(一)晶粒大小的表示方法1、以晶粒度级别N表示。 通常为1-8级, 更粗大:0级、-1级

4、等, 更细小:9级、10级等。2、晶粒度级别N与晶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 n=2N-1 n:在放大100倍下,1平方英寸视野中平均晶粒数。,15,16,17,(二)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1、起始晶粒度:奥氏体转变过程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度。 通常,起始晶粒度较小,但大小不均匀,需要适当长大。2、实际晶粒度:在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实际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度。 加热温度越低,奥氏体晶粒越细。,18,19,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930,3-8小时)奥氏体的晶粒度。(1) 1-4级为本质粗晶粒钢,通常为沸腾钢;5-6级为本质细晶粒钢,通常为镇静钢。(2) 本质晶粒度反映了钢在规定条件下的奥氏

5、体晶粒长大倾向,本质细晶粒钢不易长大,本质粗晶粒钢易于长大,但不代表实际晶粒度。,20,加热温度对晶粒大小的影响,21,(三)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影响因素1、加热温度升高,奥氏体晶粒长大。2、保温时间延长,晶粒长大;但长大到一定程度后,长大速度将减慢。3、过共析钢组织中的未溶碳化物能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4、V、Ti、Nb形成的特殊碳化物和Al形成的氮化物、氧化物,能阻止晶粒长大。,22,4-2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性能 过冷奥氏体:温度在A1以下,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的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可以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23,一、珠光体类型组织形态与性能(一)珠光体转变的

6、特点1、珠光体:层片状铁素体与渗碳体相间排列的机械混和物。2、在A1-550温度范围内转变,也称高温转变。3、扩散型转变。 Fe:扩散型转变重建bcc晶格。 C:扩散形成渗碳体。,24,(二)珠光体的分类1、珠光体: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在5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即可分辨。用符号“P”表示。2、索氏体(细珠光体):形成温度为650600,片层较薄,在800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才可分辨。用“S”表示。3、屈氏体(极细珠光体):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用符号“T”表示。,25,(三)珠光体的性能片状珠光体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片层间距越小

7、,则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也越好。(四)粒状珠光体1、通过球化退火,得到铁素体基体分布着粒状渗碳体的组织。2、硬度、强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好,是高碳钢切削加工和淬火前的预备组织。,26,不同类型的片状珠光体 (1000 ),27,二、马氏体类型组织形态与性能(一)马氏体转变的特点1、马氏体: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用“M”表示。2、在Ms(230)以下温度范围内转变,也称低温转变。3、马氏体转变是在MsMf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其转变量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28,4、非扩散型转变。 Fe:通过切变重建体心正方晶格。 C:保持固溶态。分布在-Fe体心立方晶格的c轴上,引起c轴伸长,a轴缩

8、短,使体心立方晶格发生正方畸变,形成体心正方结构。,29,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由于碳的过饱和作 用,由体心立方变成体心正方晶格。,30,(二)马氏体的分类1、板条状马氏体(1)含碳在0.25%以下,也称低碳马氏体。(2)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马氏体束,不同位向的马氏体束组成马氏体晶粒。(3)板条内的亚结构为高密度的位错,也称位错马氏体。,31,32,33,2、片状马氏体(1)含碳在1.0%以上,也称高碳马氏体。(2)马氏体片呈针状或片状,各马氏体片之间相交成一定角度,马氏体片之间为残余奥氏体。(3)片内的亚结构为孪晶。也称高碳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34,35,36,3、含碳量在0.25-1%时,形

9、成上述两种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含碳量越高,板条状马氏体量越少而片状马氏体量越多。,37,(三)马氏体的性能1、硬度(1)硬度随马氏体的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超过0.6%以后,由于残余奥氏体增多,硬度不再增加。(2)马氏体的硬化主要来源于碳的过饱和固溶强化,其次是切变产生的位错和孪晶。,38,39,2、塑性和韧性(1)板条状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好。主要原因一是含碳量低,晶格畸变轻微,二是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为位错。(2)片状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很差。主要原因一是含碳量高,晶格畸变严重,二是马氏体内的亚结构为孪晶。,40,三、贝氏体类型组织形态与性能(一)贝氏体转变的特点1、贝氏体:过饱和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机械

10、混合物。用“B”表示。2、在550-Ms温度范围内转变,也称中温转变。3、半扩散型转变。Fe:通过切变重建bcc晶格。C:既扩散形成渗碳体,也保留一定的过饱和度。,41,(二)贝氏体的分类1、上贝氏体(1)在550-350温度范围形成。(2)铁素体条成束的平行分布,具有羽毛状特征,渗碳体以不连续的短杆状分布在铁素体条之间。,42,43,44,2、下贝氏体(1)在350-Ms温度范围形成。(2)针片状铁素体之间相交成一定角度,短条状-FexC沿着与铁素体长轴相交55的方向成行排列。(三)贝氏体的性能1、上贝氏体强度和塑性、韧性均较差。2、 下贝氏体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具有较优良的综合机械性

11、能。,45,46,47,48,4-3 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根据冷却方式不同,可分为: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因TTT曲线的形状像字母“C”,又称C曲线。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图,49,50,(一)C曲线的建立1、将试样加热奥氏体化后,2、在A1以下不同温度等温不同时间,3、测定奥氏体开始转变和结束转变的时间,4、标注在温度-时间图上,5、将所有开始转变点和结束转变点分别连成曲线。,51,52,(二)C曲线的特点1、高温、中温、低温转变产物分别是P、B、M。2、P、B转变随等温时间延长,转变数量增加; M转变数量与等温时间无关,但随温度下

12、降而增加。3、P、B转变有孕育期,550时孕育期最短,孕育期随等温温度升高或降低而延长;M转变无孕育期。,53,4、P、B转变需要原子扩散和相变动力。等温温度降低,相变动力增大,但原子扩散速度减慢;等温温度升高,原子扩散速度增大,但相变动力减小,所以在550孕育期最短,反应最快。5、亚共析钢在珠光体转变前析出先共析铁素体;过共析钢在珠光体转变前析出二次渗碳体。,54,55,56,(三)影响C曲线的因素1、共析钢的孕育期最长,含碳量增加或减小都使C曲线左移。2、除单独加入Co以外,所有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3、提高加热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使C曲线右移。,57,58,二、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 生

13、产实践中奥氏体大多是在连续冷却中发生转变的。虽然TTT曲线(C曲线)实验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建立,但和生产实际相差较大,所以有必要建立CCT曲线。(一)CCT曲线的建立 试样经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用金相法、膨胀法等方法测出转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组织种类和硬度。,59,(二)CCT曲线的特点1、CCT曲线和TTT曲线相比,向右下方移动,即转变开始时间推迟,开始温度降低。2、P、B转变曲线中出现中止线,当实际冷却曲线和此线相交时转变停止。,60,3、上临界冷却速度:保证过冷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4、根据CCT曲线,可以推测在已知冷却速度下得到的组织种类、相对数量和硬度。

14、,61,上临界淬火速度VC 下临界冷却速度VC,62,亚共析钢的CCT曲线,63,过共析钢的CCT曲线,64,4-4 钢的退火和正火 一、退火 (一)退火的定义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后缓慢炉冷,获得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65,(二)退火的分类和操作1、完全退火(1)工艺: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到500以下出炉。(完全是指加热时完全奥氏体化)(2)组织:细小、均匀的F+P。(3)目的: 降低硬度; 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均匀组织。,66,2、球化退火(1)工艺:将过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到500以下出炉。(2)组织:球状珠

15、光体(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球(粒)状碳化物)(3)目的: 降低硬度,便于切削; 为淬火做组织准备。,67,3、等温退火(1)定义:将钢加热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720-680)等温,待奥氏体转变结束直接出炉空冷。(2)优点:组织均匀;并可大大缩短退火周期。(3)适用范围:亚共析钢的完全退火;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68,4、扩散退火(1)工艺:将工件加热到1100-1200,长时间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2)组织:成分和组织均匀化。(3)目的:改善或消除铸态偏析。(4)适用范围:合金钢铸件、铸锭。,69,5、去应力退火(1)工艺:将工件缓慢加热到500-650,保温后随炉缓慢冷却到200-300以下出炉。(2)组织:金相组织不发生变化。(3)目的: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变形、开裂。(4)适用范围:铸、锻、热轧、焊件。,70,二、正火(一)定义:将钢加热到Ac3 或Accm以上30-5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71,(二)正火的特点1、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组织细化。2、亚共析钢的珠光体数量增多,铁素体数量减少。3、过共析钢不出现二次渗碳体,力学性能好。4、正火的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