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57542977 上传时间:2020-1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财政局2014年工作计划3篇 2014/02/09 第一篇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和区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区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重文化、惠民生、谋幸福”为主线,围绕全区工作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构建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突出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责

2、任预算、绩效预算、阳光预算;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效能提升,加快建设三创之都、大桥新城、幸福提供有力保障。围绕上述指导思想,结合我区201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2014年我区财政收支计划安排如下:财政总收入确保目标90亿元,力争目标94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5.8%和21%;一般预算收入确保目标40亿元,力争目标42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8%和24%;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7.9亿元,比上年增加4.9亿元,同比增长15%,通过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努力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3、。2014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以服务发展为主导,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高调优以集约和统筹的理念,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这两个最直接有效的工具,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着力打造推进产业集聚的园区平台。按照高点定位和适度超前的原则,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融资担保、专项奖励等措施,突出做强做大四大片区,支持重点园区高标准建设“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沿江沿海集疏运体系、服务平台和城市商务等配套功能,以基础设施快出形象、功能作用快速释放,吸引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向锡通科技产业园、开发区、滨江新区、滨海新区等重点园区集聚,倾力构建江海开发大载体,全力打造全区活力强、成长快的

4、经济增长极。着力培育推进转型升级的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落实各种产业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综艺光伏二期、金驰永磁电机、泰德光伏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培植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围绕支柱产业升级计划,实行“一企一策”重点扶持,推进现代纺织、机械设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努力提高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对全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贡献率;围绕服务业提速计划,通过政府补助、财政贴息、财源奖励等方式,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质态提效,推动金融业、商贸业、旅游业等

5、税源型经济向更高层次提升。着力优化推进转型发展的财政手段。完善政策,促进转型。在进一步完善出口增长、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品牌创建等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健全财政科技人才资金使用机制,抓好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列支、研发投入补助等政策落实,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及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制定科技企业上市融资、保险费补贴、贴息贷款、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和创业投资引导等具体措施,促进资本向科技型产业集聚。加大投入,支持转型。立足财政资金支持产业转型效益最大化,筹集更多财力支持产业链条长、成长速度快、带动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发挥其产业升级引领作用,带动整体经济提质增效。规范筹资,推动转型

6、。整合完善现有融资平台,组建实体运作公司,构建新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金融票据等方式,拓展政府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聚集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服务全区重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资本支撑。(二)以科学征管为依托,促进政府财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明确了今年财政征收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充分挖掘税源潜力,突出抓好均衡入库,不断提升财政收入质效。完善收入激励机制。健全动力压力并存、奖罚并举的纳税贡献考核办法,完善财政收入上台阶激励政策,继续强化对镇区园收入的目标管理,突出收入质量考核,稳步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G

7、DP比重,努力实现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结构均衡,促进财政收入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开展收入监控分析。建立重点骨干企业税收调研制度,为组织收入和提高征管水平提供决策服务;健全财税库行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做好宏观税负、行业税负、产品税负和重点税源的综合分析和收入预测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纳税大户的税源排查及税收征管工作,不断提高掌控税源、实现税收的能力。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研究完善非税收入征收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执收单位的征收计划和相应责任,探索更加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超收奖励政策,激励各部门各单位强化征收,确保非税收入稳定有序增长。深化社会综合治税。继续加大社会

8、综合治税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建立“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据规范、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库,有效解决征管透明度低和税负不均等问题,为实施快速、有效的税源动态监控和依法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提供有利条件。(三)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促进社会建设进一步提档提速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有效投入,优先安排“三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支出,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有效就业政策。支持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认真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就业的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和就业援助制度,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支持实施“创业扶持计划”,以

9、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完善社保救助体系。按照公平、效率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程,巩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和提高城乡低保、五保等低收入居民及重残无固定收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待遇标准,及时落实尊老金、优扶金及城乡老党员生活补助调标政策;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支持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关爱工程”,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普惠型”救助机制,通过临时救助、生活补助、危房改造、物价补贴、医疗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真情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继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10、。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和扶困助学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支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巩固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社区公共卫生补助政策,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支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培育创意设计、工艺美术、体育休闲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通江达海、文化”江海文化品牌;支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着力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加大社会安全稳定保障投入,保障公检法司法定支

11、出,加快法治建设。继续支持城镇和环境建设。支持打造品质主城区和重点卫星镇,加快城镇开发建设节奏,完善市政道路、管网管线、绿化游园、景观亮化、公共交通等功能配套,进一步提升城镇品味,优化人居环境;加大交通网络建设投入,加快平海、临海、先锋互通等道路续建,积极推进金通公路快速化、市人民东路东延等工程,加快尽早融入主城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构建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全面实施金通二大道、江海大道等绿色通道建设,加快“绿色”建设步伐。(四)以强农惠农为目标,促进城乡发展进一步协同协调认真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三个高于”支农投入政

12、策,确保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总投入逐年增加。通过预算安排和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的投入,扩大区域供水覆盖面,全力推进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努力构建“农路、河道、绿化、垃圾处理”四位一体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贯彻落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完善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支持以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项目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努力拓展农业功能,加快接二连三,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对税收的贡献份额;

13、支持实施“万倾良田建设工程”和“土地换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惠农政策覆盖面。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各项惠农政策,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增添新的活力;按照防通涨、控物价、保稳定要求,加大粮食储备专项资金补助力度,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加快农村综合改革进程。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支持和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村级经费保障标准;进一步扩大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和范围,壮大村级

14、集体经济综合实力;积极支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引导,让更多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支农项目竞争立项和资金分配机制,实现项目库建设、项目申报、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的有机统一;以激励性、绩效化为导向,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土地复垦、项目建设等专项资金,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精细管理进一步增绩增效遵循统筹兼顾、规范合理、便捷高效原则,创新财政管理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科学

15、化精细化管理。健全区镇财政体制,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按照“财权与事权统一、责任与财力匹配、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区镇两级财力分配关系;健全统一、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区对镇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立和完善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硬化预算约束机制。围绕全区重点工作,依据部门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探索项目管理社会化、专业化论证制度,强化项目支出的滚动管理;扩大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范围,建立项目验收和使用效益分析报告

16、制度,切实改变“重要钱、重分配、轻管理、轻问效”现象;健全预算编制评审和披露制度,控制和约束一般性消耗支出增长,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动态预算监控体系,提高社会公众对财政分配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继续加快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深化综合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统筹能力;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规范采购行为。深化集中支付改革,提高资金运行效益。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和规模,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进一步完善国库现金收支基础数据库,强化库款变动趋势分析,提高国库现金流量预测水平和运营效益;加强项目预算支出审核,优化资金拨付程序,继续扩大远程报账和远程记账范围,强化部门预算单位责任主体意识;深化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镇级财政管理和调控能力。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物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处置办法和产权交易办法;升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动态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