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57512037 上传时间:2020-12-2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交流提纲,高考试题的命制 高考试题的解法 应对高考的教学反思,高考试题的命制,国家意志 高考改革 试题导向 学科秘书 思考 毛坯题 磨题 组卷 命题专家 学科热点 学术特长 史学素养 高考试题 集体智慧 选拔人才 引领教改,高考命题专家组,命题专家相对稳定但也不断变化 刘宗绪时代 刘芃时代 杨宁一时代 曹大为 李少兵 何德章 王奇生 新时代的历史命题 侯建新 梅雪芹 侯旭东 曹文柱 李剑鸣 钱乘旦 徐蓝 马敏,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

2、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1927-1937国共对峙的十年,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宁汉合流 二期北伐 东北易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铁路与矿山 黄金十年 法币改革 改订新约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井冈山道路 长征 由反蒋抗日到联将抗日 日本大举侵华,时空意识 时代特征 整体思维 证据意识 论从史出 历史理解 继承与发展 史学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历史素养-高考历史的主题,时空意识 史证意识 历史理解 历史阐释 历史价值观,唯物史观 时空意识 史证

3、意识 历史理解 家国情怀,高考试题命制密码,1.考试明确体现国家意志, 引领教改方向,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孔子: 思想家: “仁” “礼” 教育家: “私学” 七十二贤 教育思想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整理“五经”,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史载,宋

4、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 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高考试题命制密码,2.考试命题突出主干知识, 重要问题反复出题,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

5、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

6、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高考试题命制密码,3.考试强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保持试题的稳定 考试的信度 效度 区分度 难度 相对稳定,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

7、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到1952

8、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高考试题命制密码,4.试题的语言风格基本稳定,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

9、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选择题的解法,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准确提取信息 明确出题意图 关注逻辑思维,选择题的类型,时代特征类(关注时空定位) 通史复习的意义 用历史感解题 历史推理类(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 史证意识 举一反三 历史方法类 历史地图 历史插图,“一五”计划期间,

10、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 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

11、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12、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

13、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图6,做好选择题的几个关键,优先关注“阿拉伯” “穿衣戴帽”是重点 省略号后有答案 绝对表述不正确 有全集不选子集 看见什么选什么(现象) 看见什么不选什么(本质) 陌生的选项不是答案,优先关注“阿拉伯”时空意识 最重要,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

14、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

15、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穿衣戴帽”是重点历史概念很重要,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有全集不选子集全面的看问题,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