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57486401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新自由主义思想体系探讨 2020/01/22 摘要:沃尔特李普曼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新闻记者之一,曾两度获得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在美好社会一书中,李普曼痛陈自由放任主义的泛滥使自由主义失去了在西方社会思想领域领导权,控诉极权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撕裂,反对罗斯福滥用行政权力。他追溯“自由主义”一词在过去的发展历程,对它进行新的阐释,目的是为了重新凝聚社会共识,从思想上引领大家走出大萧条的泥潭。关键词: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极权主义;沃尔特李普曼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报刊编辑、政论家。他为美国新闻业界服务超过

2、50年,素以深刻的洞察力和不偏不倚的态度闻名于世,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朝野一致推崇,称其为“白宫的谋士”、“首屈一指的无冕之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华社的论述中,也将其称为“资产阶级政论家”、“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员”,可见我国官方对李普曼这个对手还是相当尊重的。1966年,他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中提到,舆论(1922)、道德序论(1929)、美好社会(1937)和公共哲学(1955)是他认真思考社会问题的四大结晶。本文就以美好社会为中心,着重阐述李普曼为改革内外交困的美国而提出的新自由主义体系的社会改造方案。不同于许多人的“事后诸葛亮”,面对大萧条带来的社会衰败,李普曼针贬时弊,奋笔疾书发表

3、自己的见解,却由于他的社会改造方案试图寻找中间道路,不偏向激进也不趋于保守,在文章面世后,多遭到来自不同派别的人士攻击。在他发表美好社会一书时,美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在此刻达到了顶峰:外有德国、意大利等法西斯主义不断扩张的危险,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反衬了资本主义的混乱与失败;内有大萧条以来经济持续低迷,“新政”在罗斯福的第一个任期后被证明不能有效挽救萧条的市场,再加上社会党人呼吁“不愿做奴隶的美国人”站起来,实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法西斯极权主义和3K党阴魂不散,民主、共和两党又无法提出有效的办法应对这场深刻的社会危机,使得美国原有的共识和精神纽带彻底破裂。社会撕裂带来的混乱使人们呼唤一个无所不能的

4、政府,让李普曼预感到极权主义有可能在美国生根发芽。而在种种的混乱背后,他意识到要重建共识,才能推动社会稳步前进,于是他便通过追溯“自由”这一词的诞生、发展和各个时期不同的意义所在,试图使已经僵化的精神纽带重新焕发出光芒,继续引领人们前进。李普曼在美好社会一开篇就提出了“自由即权利”这一概念,认为这一概念是从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中发展的,是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发展后的思想结晶。这一观点贯穿文章始终。他既不认同自由放任主义所说的绝对自由,即自由不受政府干预,政府只作为“守夜人”维护国家安全,其余事项一概不管;他也反对极权主义管控一切、包揽一切的做法,认为这样剥夺了人们在生产、生活

5、中的应有权利,使每个个体矛盾都聚集到政治层面,导致国家为了转移矛盾只能对外扩张。他提出的新自由主义的设想,就是在国家进行一定的积极调控之下,把部分权利留给社会和个人支配,并且受国家管理。国家要做的就是不断调试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使社会力量壮大,成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缓冲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本文将从自由主义信仰的崩溃、对极权主义的控诉和李普曼的新自由主义设想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客观分析李普曼的观点。1自由主义信仰的崩溃在美好社会(1937)出版的24年前,李普曼写了一本名为政治序论(1913)的书,这本书是他初出茅庐的第一本书,书中混杂着各种思潮的思想。但那时,他对人类未来的总体规划似乎相当

6、清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是在西奥多罗斯福的新民族主义和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主义”的鼎盛时期写作的,他并不预感自滑铁卢战争以来持续的长期和平即将结束。他不理解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沃拉斯的警告说可能会有一场战争动摇社会的基础。事实上,他也无法想象有这样一场战争,和这场战争到底会动摇社会的什么根基。因为和平在美国人心中已成为常态,美国人因厌恶内战时的兄弟阋墙和遵守国父们定下的不干涉原则,在外交中长期遵从中立原则,从不干涉欧洲列强之间的纷争。这使得以李普曼为代表的广大知识分子和民众,都忘记了和平是战斗胜利换来的、自由是通过斗争获得的和社会的繁荣来自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他们呼吸的

7、氧气和脚下坚实的土地一样,这是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赋予他们子民的东西。因此,在他写政治序言时,毫无疑问地假定,在充分发挥个人自由的制度引领下,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日益行使人民主权,逐步创造一种计划宏大和智慧指导型的社会秩序。他十分肯定这就是未来的计划,于是他又匆匆写了另一本书,在书的抬头中宣称,“我们已经走到了漂泊时代的尽头,正在进入社会秩序井然的时代。”大约一年以后,世界大战爆发了,从那时起,他对未来规划的信心逐渐消失。二十多年后,他发现自己所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的文章,除了是一个相当困惑的人在每周指定的时间匆忙作出的概括外,并没有适当的思想指导来帮我挖掘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很多时候,他想放下笔杆、避

8、世沉思,找出其真正相信的东西是什么。因为战争对他以前认为是确切无疑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于那些能够全身心地投身于某一学派的人他非常羡慕,他很想要一种确定的学说来支撑自己将要崩溃的精神大厦。但是,他在任何一个现行的学派中都找不到一种使他可以沉醉其中的学说。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愉快的困境。因为在这24年间,他与其他美国人民一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挑战:一战、苏俄建国、威尔逊推行十四点建议失败和美国不参与国联、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德国超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各国相继脱离金本位制和大打关税贸易战、德国法西斯上台等。在没有坚定可行的主导思想的指导下,要求一个人以平心静气的心态来观察外界的滔天巨浪

9、,在描述事件和进行分析中保持中立和超然物外,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慢慢察觉到在日常“浮躁即兴”创作过程中,为什么会惴惴不安了。他的困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现在社会中出现了巨大的思想对立:那些寻求改善人类命运的人认为,他们必须全盘否定前人的工作。李普曼认为,现在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两股水火不容的势力,要么自由放任、维持现状;要么接受极权主义的统治、人民失去所有的个人权利。极权主义方案处处与自由主义传统格格不入。人们被要求在安全和自由之间做出选择。为了增加他们的财富,他们被告知必须放弃自己的权利;要使他们的工作条件得到保障,就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为了获得更大的平等,他们必须拥有更少的自由。为了提高他们

10、的尊严,他们必须奉承暴君。为了实现科学的承诺,他们必须摧毁自由探索。为了宣扬真理,他们不能让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这些选择对他而言是不能接受的。然而,这些都是当代有影响力的人物提出的选择。那些忠于过去成就的人,像接受命运降临一样倾向于维护现状;而那些致力于改善生活的人,则准备抛弃光辉的过去,另立炉灶。这是一个恶性的困境,相互之间的对立使得沟通和改革的空间日益缩小,“要么要么”的对立思维不可避免的将政治的影响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当时的改革共识撕得粉碎,造成社会持续动荡不安。李普曼觉得,如果社会的前进方向一定是这两种路径之一,国家前途将会十分暗淡。因为在极权与放任之间,应该还有很多选择可供大家思

11、考。“更安全”和“更自由”的选择是一个伪命题,李普曼认为有社会改造方案可以同时实现两种目标。他对极权主义兴起的探究中重新发现,一个和平繁荣的社会必须是自由的;而自由主义在美国内战后的长时期发展受到阻碍,在西方失去思想指导的地位,其关键原因在于:自由主义者未能兑现自由主义发展所承诺的社会蓝图,他们不再能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引领民众前进。2对极权主义的控诉李普曼在极权主义政权一章提到,法西斯当局的政权是由武装力量支撑,他们以武力或阴谋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夺取了国家的强制机构。他们利用这种权力监禁、恐吓、流放或杀害那些可能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们消灭了所有表达不同意见的手段,例如选举、新闻自由、自愿集会。对

12、外国的民众和观察家,当局会解释说这虽然是令人不快的,但却是必要的:比如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地震后可能宣布的戒严令,这只是个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措施。这一论点的含义是,他们最终将恢复宪政,并恢复民众持不同意见的权利。然而,尽管这种解释是针对那些必须安抚情绪的外国人,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过渡”时期会被无限延长,而且在政权存续期间也永远不会完成。而不同意见的表达,背后是不同的利益在相互交织。因此,所有极权主义主义制度都必须确实而含蓄地假定,实际上无处不在的利益多元化是邪恶的,必须予以消除。他们会提及现在资本主义政体的混乱和困顿,用自由的混乱和强制的和平作对比,据此要消除地方和地方共同体中个人、团体

13、和阶级的“所有众多私人利益的相互作用”。极权主义者的生活观念是深刻的一元论的,因为他们认为多样性和竞争是邪恶的。他们并不把国家看作是人类各种利益之间的正义分配者,而是把国家看作万物的创造者,除官方承认的利益之外,不能兼容其他各项的社会利益。因为正义的概念是公平地评价各种事物,里面包含着对多样性的承认。因此,尽管在现行的社会制度下,反对是一项宪法功能,但在极权主义社会,这是叛国行为。因此,正如墨索里尼所正确认识到的那样,极权主义理想在一个地方最彻底地实现了,不是在家庭中,不是在伙伴关系中,不是在市场上,不是在大学里,不是在教堂里,而是在纪律严明的部队中。因为在效忠元首的军队组织中,每个人的劳动,

14、每个人的时间,甚至每个人的生命,都由最高统帅支配。因此,如何消除人类固有的多样性和矛盾性,是摆在极权主义理论家面前的关键问题。他们认识到,恐怖高压统治,无论在一段时间内多么有效,都是令人反感的,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任何政权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足够的警惕,随时随地粉碎反对派。过去曾存在着像罗马帝国一样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专制统治。但这个实验从未在一个了解自由、习惯高生活水平的人群中进行过。此外,古代的专制制度是靠征服建立起来的,而新的专制制度,只有在人民全体改变信仰的情况下方能延续。因此,集体主义学说有义务提供某种似是而非的公式,承诺消除社会上的冲突。为了消除社会上的冲突,极权主义者开始制造官方的学说

15、,希特勒的人种改良计划“生命之源”就是其中的关键一步。希特勒宣称雅利安人至上,迫害犹太人,但当时很多人不明白统一人种对希特勒有什么意义,统一人种为了什么,为什么屠杀的是犹太人而不是其他人。李普曼说,“大家视法西斯主义为一种社会改造学说看不懂时,不妨换个角度。我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假设:他们的政策源于缺乏物资资源来维持人民的生活水平,他们在准备对外扩张。”“到1900年,犹太人中已有80%上升到中、上层资产者的纳税阶层之中,其中50%以上是独立经营者,这是非犹太人比率的2倍。而在1914年,六成犹太人居住在大城市中,这是非犹太人比率的3倍。100个最富有的普鲁士人中有30个是犹太人”。“到1895年,犹太人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已上升到10%”犹太人又只占全国人口1%,所以很容易将其与“权贵阶层”、“剥削者”等可用于污名化的词汇挂上钩。消灭他们,在希特勒看来,是他能煽动民众、统一思想,克服人民不同诉求所带来的矛盾,同时又将社会损失降到最低,并可以一举夺取犹太人控制的资产资金,一石多鸟的“好方法”。同时,李普曼分析道:“正是大家没有把法西斯主义视为一种国家动员令,这种整体才显得新奇或难以理解。”width=17,height=17,dpi=110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