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

上传人:沧海****19 文档编号:157483719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35.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92(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内容提要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贯彻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需要全面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国及各地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此,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 12

2、大类指标(归纳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对我国 31 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主要依据 2019 年数据)进行了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形成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20)报告。本报告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20)一起,构成了研究系列,可为各地方政府找准在全球、全国的定位和差距、制定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二、2019 年我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经

3、济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从区域层面来看,2019 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稳中趋缓,但也展现出了一定韧性。中部与西南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低位,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2020 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对以湖北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以及输入型疫情较重地区产生较大经济冲击

4、,对原有的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格局造成一定扰动,但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和特点依然有所保持。中部与西南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海陆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与等战略的叠加效应不断累积,中部与西南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不断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网红经济”效应显著,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2019 年,中部与西南地区多数省区市经济增速保持领先,贵州、云南、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国,江西、湖南、安III徽、湖北、四川、河南六省增速分

5、别达到 8.0%、7.6%、7.5%、7.5%、7.5%和 7.0%,均为全国前十名。2020 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除湖北外的广大中部和西南地区经济增长依旧保持领先水平,湖北经济也在疫情后得以快速复苏。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重点城市受疫情扰动较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著,在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2019 年,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北京、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元。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 7.6%,在全国排名第 5 位,领

6、跑东部地区;浙江、广东、江苏分别同比增长 6.8%和 6.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山东、海南与上海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 5.5%和 5.8%。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北京、上海、广东作为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经济受到了较大的输入型疫情压力,在全国的排名有所下降。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低位。在 2017 年东北经济触底反弹后,2018 与 2019 年东北地区经济基本实现平稳运行,但仍处在全国靠后位置。辽宁、黑龙江与吉林 2019 年经济增速分别为 5.5%、4.2%和 3.0%。2020 年新冠疫情中,辽宁与黑龙江受到了显著冲击,但吉林表现较为稳健。整体看,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

7、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 经济结构整体改善,各省差异仍较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2019 年,我国服务业占 GDP 比重达到 53.9%,比第二产业高出 14.9 个百分点。但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仅 8 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发达省市正在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北京和上海两市分别以 83.5%和 72.7%的比重位列前两名。排名最末位的福建省服务业比重

8、仅为 45.3%。进出口占 GDP 比重的区域间差异明显,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由于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占比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上海进出口占 GDP 比重最高,达到 89.3%。大部分省区市进出口占GDP 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贵州和青海进出口占 GDP 比重最低,分别为2.9%、2.7%和 1.3%,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低。我国城镇化率保持稳步上升,并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海峡西岸等大城市群。但我国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相对三大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2019 年,有 13 个省区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

9、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城镇化率最高,均超过 80%,而排名最后的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区城镇化率分别只有 48.9%、48.5%和 31.5%。3.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仍不平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 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公路、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增强当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公路建设方面,2019 年,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50.8 公里,较 2018 年提高了0.5 公里,同比增长

10、 1.0%。全国有 25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重庆、上海、山东、河南等省市公路网密度较大,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211.6、205.8、177.5 和 161.6 公里。广西、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广人稀的省区公路网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53.9、37.3、35.8、17.3、12.0 和 11.9 公里。截至 2019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 13.99 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 3.54 万公里。2019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新增 8248.7 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1.47 公里。23 个省区市铁路网

11、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天津、北京、上海三直辖市铁路网密度遥遥领先,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9.94、8.33 和 7.36 公里。地广人稀的新疆、青海、西藏等三省区仍不足 1 公里,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0.42、0.35 和 0.07 公里。通信水平方面,2019 年,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 114.4 部,较 2018 年每百人增加 2.2 部。11 个省区市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市普及率领先全国较多,分别达到每百人 186.7、165.1、149.3、143.5 和 126.0 部。尤其是北京市,移动电话数量将近每人两部。但

12、也有 20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湖南、湖北、安徽、西藏等中西部省份普及率偏低,分别为每百人 96.1、96.0、91.8、91.7、89.1 部, 人均不到一部。4.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供需异地特征显著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突出,同时供需异地特征显著,通常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并没有较大的需求,而人口密度高,人均生产力强的省份自然资源往往较为稀缺,导致我国需要实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跨度调配资源的工程。水资源方面,2019 年,全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 2077.7 立方米,较 2018 年增加 69.7 立方米。西藏自治区人均淡水资源高达 129407.2 立方米,是第二位青海(1

13、5182.5 立方米)的8.5 倍。京津冀缺水严重,天津、北京和河北三省市淡水资源最为匮乏,人均淡水资源量分别为 51.9、114.2 和 149.9 立方米。耕地资源方面,2017 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1.46 亩,较 2016 年减少 0.009 亩。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甘肃等 5 个省区的人均耕地面积最多,分别为 6.27、5.50、3.86、3.21 和 3.07 亩。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的人均耕地资源最少,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为 0.15 和 0.12 亩,远远低于其他地区。能源矿产方面,新疆、青海、黑龙江、甘肃、陕西等五省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人均石油储量分别为 24.844、

14、13.916、11.231、10.828 和 10.064 吨;新疆、内蒙古、青海、陕西、V四川等西部五省区是我国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均天然气储量分别为 42751.4、38216.2、22840.5、20462.9 和 15966.6 立方米;山西、内蒙古等两省区人均煤炭储量最多, 分别为 2477.6 和 2007.6 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内蒙古两省区人均铁矿石储量最多,分别为 116.4 和 72.1 吨,山西、河北、新疆、四川等地区位列第二梯队,人均铁矿石储量分别为 44.7、35.6、34.4 和 32.7 吨。相比之下,许多经济发达省区市的人均能矿储量极少。5. 基

15、础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医师与病床,初等与高等教育分布特点不同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但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医疗资源方面,2019 年,全国每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 28 人。北京万人医师数为49 人,位列全国第一。甘肃、广西、云南、安徽和江西五省区排在最后,每万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分别为 24 人、23 人、23 人、22 人和 21 人。2018 年,我国每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 60.2 张。辽宁、新疆、四川、重庆四省区市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超过 70 张, 分别为 72.1 张、71.9 张、71

16、.8 张和 71 张。西藏、海南、广东和天津等四省市排名最低,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为 48.8 张、47.9 张、45.6 张和 43.8 张。整体来看,医师与病床分布情况不同,医师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与东部沿海,而西部、东北地区的病床资源相对丰富。教育资源方面,初等与高等教育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2019 年,全国万人专任教师数(不含高等教育)为 84.8 人。新疆、西藏、贵州、河南、甘肃中西部五省区继续蝉联每万人专任教师数前五名,分别为 119.3 人、116.4 人、112.8 人、106.9 和 104 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国末三位,分别为 59 人、58.5 人和 49.9 人。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万人专任教师数普遍高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则相反,2018 年,全国受高中以上教育人口比重为 32.3%,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统计年鉴/数据分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