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57483691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特色素材专题_城市中国第一期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6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上最扬州的味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些唐宋诗词表明了扬州是一座浪漫、温柔、古典的城市。有细致精美,格调高雅的淮扬菜,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维扬点心(扬州包子)作为淮扬菜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千余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美食文化,它以其精美灵巧的造型和清鲜细腻的口感而闻名遐迩,享誉中外扬州十大名点有: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子、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扬州千年古城,有着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上面所说的太高大尚了,现

2、在介绍一下东关街上扬州本地人最熟悉最扬州的味道:一、四美酱园清代时,扬州酱菜被列为宫廷御膳小菜,曾获得际博览会奖章、西湖博览会金奖。具有鲜、甜、脆、嫩四大特色;系列酱油采用纯酿造工艺生产,酱香浓郁,色泽自然红亮,虾籽酱油独具特色;系列花色酱滋味绵长,味不雷同;系列腐乳酥香绵软,口味纯正。二、谢馥春扬州古老的化妆品品牌“谢馥春”是中国第一家化妆品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清道光10年(1830),曾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名列“全国 300家重点保护品牌”,并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博会大奖。1830年扬州谢馥春香粉铺,品种有香粉、藏香、棒香、香袋等产品。谢馥春制作的香粉以形似鸭蛋而闻名于

3、世,采取天然原料,经鲜花熏染,冰麝定香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轻、红、白、香之特点,为清廷贡粉,百姓冠称“宫粉”。使用后脸上皮肤白里泛红、红白相映、既有美容颜貌、又有去除斑痣,清除皱纹的功效。三、扬州漆器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其曾于1910年和1915年、2001年三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均获得金得金奖。四、扬州三把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

4、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扬州三把刀不仅有精湛的理论,规范的技艺,而且人多艺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文化做支撑,三把刀产业的品位不断得到改善和提升;有市场的需求,三把刀文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的菜刀是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表。五、扬州牛皮糖牛皮糖号称“扬州一绝”,是扬州特产。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味香,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面市扬州,后因战争频繁而失传于世。牛皮糖具有金黄透明,有弹性、粘性,不发硬的特点。六、扬州老鹅扬州老鹅在扬州传统菜肴中无疑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老鹅不仅红烧着吃,而且将之卤制成熟食类的盐水鹅,俗称:

5、“老鹅”。老鹅既可以在饭店当着冷菜,又可以是家里的一道主食,真的算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老鹅其实一点不老,只不过习惯这样叫罢了。一直以来,扬州人对吃是很讲究的。一年到头,漫步扬城街头巷尾,卖老鹅的熟食摊点随处可见,在熟食摊点上,老鹅是分开卖的,而且价格也不同,通常分为鹅头(连着颈部)、鹅肉、鹅爪翅、鹅肫肝、鹅肠和鹅血。一般来讲,当你选好所要的鹅的部位以后,老板会从厨柜中拿出一只整鹅(内脏已掏空),放到案板上,首先一刀从颈部下去,把鹅头和鹅身分开,再将鹅从胸膛部位一分为二,随便你要半边、前夹或后夹,老板会刀刀准确地把它剁成大小差不多的鹅肉块,随即装进食品袋,倒上鹅油,浇上老鹅卤汁,最后用塑料

6、绳扎紧袋口,回家后便可食用了。七、扬剧、评话、清曲、扬州小调、单口相声扬剧是发源于江苏省扬州市,成长于上海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扬剧的唱腔曲调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其中原属花鼓戏的,多数以剧名为调名。扬剧的脚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的区别,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女腔,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和生活气息,丑脚尤为突出。扬州评话,又叫扬州评词,是以江苏省扬州方言说表古老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中、苏北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扬州评话始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初年,到清

7、代中叶的时候就达到了极盛阶段。其以描写细致入微、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但井然不乱而见长,讲求剧情细节丰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上生动有趣。著名书目有三国、水浒等。2006年5月20日,扬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清曲历史久远,元代小唱、散曲是其渊薮,明代的许多小曲风韵至今仍有保留。演唱者分“阔口”和“窄口”,均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每个演唱曲目有一至数人参加,至今保持传统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均操一件乐器外,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为丝竹管弦和打击乐。八、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是扬州市歌,根据民歌鲜花调改编,由音乐家何仿采集整理,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