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7483684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名师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辛寨乡辛锐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名师教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设 有 中 国 特备 课 补 充 材课题色的社会主义课型新授第 10 课时料教学目标:认识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 学生对邓小平的敬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教学过程:导课:(实用、新颖、简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讲授: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 分钟左右)1.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2. 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3.1982 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4.1987 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5. 党如何解决前进道路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姓“资”姓“社”问题的?6.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7 1992 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8 1997 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二、研讨、交流(

3、求助、互助5 分钟左右)1. “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2.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 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会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 分钟左右)1.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2. 改革开放初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

4、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5.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7. 在社会主 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1名校名 推荐8.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9. 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当堂检测(续助 5 分钟左右)1.“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于()A党的七大 B 十一届三

5、中全 会 C 十二大 D 十三大2.、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的会议是()A 党的七大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五大3、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A 毛泽东思想 B 马列主义 C 三个代表 D 邓小平理论4. 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针对()A 经济特区的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D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的出现5. 我国加 快了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A 中共八大后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以后D 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6.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颂扬的 历史人物是()A 孙中山,毛泽东B孙中山,周恩来C邓小平,江泽民D毛泽东,邓小平作业学检板书设计:教后札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