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57474247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白蚁危害及防控现状课件PPT12(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古建筑的白蚁危害及防控概况,中国古建筑及其保护的重要性,中国历史悠久,灿烂文化、丰富文物和优秀的人文传统,积淀、凝固于一座座古城、故建筑中。古城、古建筑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文化遗产。 古城进行保护与改造,来发掘和利用历史文物资源,提高城市的形象、地位。 不限于对文物古迹、园林名胜单体保护、利用,而是扩展到古民居建筑群落的修缮适用及历史街区成片改造,并逐渐转向整个古城遗址开发保护,保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1 白蚁危害古建筑事件,1.1北京香山古建筑侵害事件 散白蚁 修缮2年完成 上世纪60-70年代,香山碧云寺西配殿曾发生古建筑坍塌,是因建筑中一根30cm30cm的陀架彻底被白蚁蛀空。 2

2、007年5月1日,油工在对香山碧云寺涵碧堂补做地仗时,发现金柱与槛墙接缝处存在轻微糟朽,故同时拆除四根金柱相邻处槛墙对金柱详细调查,发现金驻两柱柱根已被蛀空高达1米以上,尤其是木柱中早材部分已完全蛀光,仅剩质地坚硬的晚材及蛀虫分泌物。施工中在涵碧堂,御碑亭,中山堂等建筑内发现不 同程度的白蚁虫害, 尤其在中山堂北配殿内发现活体白蚁。 ,1 白蚁危害古建筑事件,1.2北京故宫古建筑侵害 2006年,故宫毓庆宫发生白蚁侵害; 2010年,北京故宫宝和殿发生侵害。经专家鉴定,故宫2处都是黑胸散白蚁危害 木质立柱是故宫发现白蚁危害的建筑中被白蚁危害最严重的部位。,毓庆宫是康熙年间(1679年)特为皇太

3、子胤礽所建,雍正以后不再预立皇太子,改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后又迁回毓庆宫。 不对外开放,黄陵庙古建筑白蚁综合治理概况,2016.68月启动-2017.2验收。据调查,黄陵庙白蚁面积达到65,截头堆砂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台湾乳白蚁等4种。白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区治理、长期维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加以“乳剂药物处理、喷粉处理、药物灌浆、药物屏障、诱杀灭治、灯光诱杀、设置监控装置、木材保护剂”等具体技术措施,达到了基本控制当前为害白蚁的灭治效果,在5年质保期内,将持

4、续进行跟踪治理,白蚁危害率控制在2以内。(2018年)。,黄陵庙位于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南岸黄牛岩山麓,为春秋时期我国原始农耕的重要内容,也是记载自古川江水患及治水的立体通史。面朝长江,背靠青山,加之大部分为木结构建筑,多年来白蚁危害严重。,2 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原因(一),2.1 我国的古建筑特点 木质:我国的古建筑绝大多数采用的是传统的立柱式砖木结构,木结构较多,而且承重结构中主要以木质材料为主,这些都是白蚁喜爱的食料,因此白蚁发生率高,危害程度较重。 潮湿: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往往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依山傍水而建,或溶山水于园林之中(有土地),而且大部分的房屋常年失修或空关(管

5、理不善),加上长期渗漏,容易造成内部阴暗潮湿,使木材和墙体处于潮湿环境,给白蚁的繁衍造成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温暖:避风向阳,空调系统的使用,2 古建筑遭受白蚁危害的原因(二),2.2古建筑修缮、翻修、开发建设中的白蚁侵害风险 在原有基础上修缮、翻修的古建筑,以及按照历史的遗址或痕迹重新开发建设的一些项目,其本身大部分木结构或遗址已经遭受白蚁的危害,而对其的修缮、翻修、重建本着修尊重历史原貌的原则,主要是对损坏的木构件进行加固和更换、重新建造木结构等办法,而这些木构件的使用反而为白蚁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食物来源。 古建筑内部杂物堆放,院落杂草丛生,房屋漏雨,都有益于白蚁孳生。,2 古建筑遭受白蚁危

6、害的原因(三),2.3外部环境对古建筑的影响 外部:土壤、绿化树、古树等,都是白蚁长期筑巢危害古建筑的虫源之一。这些白蚁有可能迁移、扩散到古建筑,造成危害。 周围民用建筑物、周围排水系统不畅、疏于管理。 经费短期,管理不善,缺少针对白蚁的定期监测与早期防控,是影响我国古建筑屡屡遭受白蚁危害的主要原因。,3 古建筑白蚁危害难防治的原因,3.1白蚁活动隐蔽,一旦发现就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 白蚁生存繁殖力强,数量多,扩散蔓延快;社会化程度高,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对外界环境恶劣环境的生存适应能力强,仅仅使用,喷洒杀虫剂等普通虫害控制方法,不仅无法有效杀灭隐藏在地下和木构件中的大量白蚁,相反可能造成蚁

7、害向其他区域扩散蔓延。 3.2 古建筑的工程结构和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因此,将常规白蚁防治经验应用于古建筑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对策。 3.3 古建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白蚁防治工作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白蚁防治难度。,4 古建筑白蚁遭受危害的重点部位,古建筑遭到白蚁危害后,立柱和墙体的底部容易被白蚁蛀空,直接影响到房屋安全。 古建筑的房屋橼条等也会不同程度遭到白蚁的危害。,5 古建筑白蚁防治的重要时期,古建筑白蚁防治,应与建筑物的保护或改造工程相结合而进行,有以下时期比较有利于白蚁防治工作的开展: (

8、1)古建筑修缮的时期; (2)古建筑翻修的时期; (3)按照历史遗留的痕迹,进行开发建设的时期。 如果在这些古建筑的保护、改造和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不进行白蚁防治,将有可能导致刚修缮好的古建筑再次或很快遭受到白蚁危害。,6 危害古建筑的常见白蚁种类,由我国报到的古建筑白蚁危害事件看: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黄胸大白蚁等是主要的侵害白蚁种类。 北防危害古建筑的白蚁种类少且单一,南方白蚁种类多且会有多种同时危害。,7 白蚁检测技术,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 声波探测技术 微波探测技术 X射线探测技术 湿度检测技术 气味探测技术 微孔探测技术 木材抗力检测技术 白蚁探测犬 在实际操作中

9、,往往依靠多种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来查找蚁源,确定白蚁危害的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等。,红外线成像检测技术,一般有白蚁活动的部位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红外热像仪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光波转变为可见的热像图,利用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如果热图像某一区域颜色偏冷色,与周边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则可能内部存在白蚁活动。地面返潮、房屋漏水等因素可能造成误判,应注意辨别。该设备探测深度与微波雷达设备接近,也无法探查深层活动的白蚁。,红外线摄影机,(钟俊鸿教授 提供),红外线摄影机,(钟俊鸿教授 提供),红外线成像技术,(钟俊鸿教授 提供),红外线成像技术,(钟俊鸿教授 提供),Activity dete

10、cted in support beams,红外线成像技术,(钟俊鸿教授 提供),微波探测技术,原理:当微波信号遇到移动物体反射后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物体向接收器方向运动则反射频率略高于发射频率,反之反射频率略低于发射频率。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检测木材中是否有活动的害虫。 注意事项:使用时要手持稳定,尽量避免周围人员走动或其他物体运动。该设备的有效探测深度,一般在木材中为10-25cm,在砖石中为4-8cm。白蚁活动深度超过有效深度则无法准确探知。 特点:用的较多,有产品。灵敏度高,10个白蚁就可以探测到。,微波探测仪,X射线探测仪,X射线检测成像技术,声波探测仪,探测并放大木材中细微的声音,然后根

11、据音频特征,判断是否存在白蚁白蚁运动和取食。该设备可能受到噪音干扰,对探测环境要求比较高。,声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声波探测仪,气味探测仪,微孔探测镜,微孔探测镜,微孔探测镜,微孔探测镜,白蚁探测犬,美国和澳大利亚均有公司提供培训和服务,7.1无损探测技术白蚁检查,(3)木材湿度计:木材湿度计是一种手持便携设备,只需将湿度计的两个探针插入木材,即可显示木材含水量。与红外热像仪相同,该设备也是利用白蚁活动的部位湿度较高这一特点判断白蚁危害,但仅能测量浅层木材湿度,且同样需要注意返潮、漏水等造成的误判。,7.2微损探测技术白蚁检查,阻力仪:利用微钻针在电动机驱动下,以恒定速率钻进木材,

12、并实时采集微钻针遇到的阻力,绘制出阻力曲线。根据阻力曲线的特征,可以判断木材是否已经受到白蚁的破坏。阻力仪监测需要在木材上钻出3mm左右直径的孔,属于微损探测方法。,7.3监测&控制防治白蚁,将监测控制装置/系统布设在房屋建筑周围的土壤中,当觅食的工蚁侵入其内取食时,用毒饵或药粉对工蚁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全歼区域内所有白蚁的目的。优点: (1)、对房屋建筑所在区域内可能出现的白蚁进行长期监控,避免了化学屏障处理因施药不均匀或药物失效儿导致白蚁入侵的弊端。 (2)、在有白蚁入侵时(早)用极少量药物并起效,避免过度用药。 (3)、施工时不需特殊的保护措施,对处理区的人和宠物无影响(安全),极大的减少了常规白蚁防治中工作施工人员、居民和宠物发生药物中毒的可能性。 主要的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心居康(Sentrlcon)系统、网罗牌监测控制系统、Exterra系统、Advance系统和Orkin白蚁监测装置。这些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构造和效果的不同,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