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57449156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高考[历史]真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生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十年高考年高考真题试炼真题试炼 分项汇编分项汇编逐一击破逐一击破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2 第第 29 课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2020浙江卷)2020 年 6 月, “嫦娥四号”团队 4 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 年份成就 1984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2 年“长征 2 号 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 1999 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 2003 年成功发射“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 200

2、7 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2011 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决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 础 A. B. C. D. 2 (2019.4浙江高考15)邓小平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 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 “如果现 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该讲话的意义在于()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完全形成 C开辟

3、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 (2018天津高考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1982、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3 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 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 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 会议 社会 主义 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国家中国领导 11898455352791111182557 128356212312492117775262 17914252091841731027611859 8433528827242812138685

4、6 AB C D 4 (2018.4浙江高考1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 (略表) ,它 反映了() 200020062010201120122013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 3 185 8 213232 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 8 210 2 246 4 270 3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B C D 5 (2018海南高考12)1949 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

5、。80 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 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 2017 年出境游超过 1 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 我国()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4 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6 (2018江苏高考12)1984 年 10 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 集团政治方式, 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 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

6、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7 (2015江苏高考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 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8 (2013山东高考基能28)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 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 (2020.7浙江高考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

7、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 引自墨 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 。贞观初,太宗谓侍 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 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 引自贞观政要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5 材料三 人物理论思考 毛泽东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8、,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 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 地拥护我们。 ” 邓小平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 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 种形式。 ”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 座谈会上的讲话 (3)从“观百姓” “存百姓”到“谋幸福” ,从家天下到天

9、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 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从“存百姓” 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 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 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6 分) 10 (2020.7浙江高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

10、力和新的历史任务。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 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 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6 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 21 世纪初取得 的重要成就。 (5 分) 11 (2020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二 1993 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 ,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

11、认为在中国“差不多 所有行业都有前景” ,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 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 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 。 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 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 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 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9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

1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6 分) 12 (2018全国卷高考4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19491966 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 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 员会的决定 ,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 “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 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 年 11 月

13、,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 几点意见 ,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 年 12 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 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 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 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 分) 13 (2015广东高考39) (27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

14、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十年高考 | 真题汇编 真金试炼 | 备战高考7 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 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 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 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

15、 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9 分) 14 (2014天津高考13) (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 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 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 “今则竟曰洋气了” 。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 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 ,汽车

16、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 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 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 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 分) 15 (2013四川高考14) (24 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 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 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