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57393689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 心理论文的开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课题的提出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

2、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

3、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

4、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 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三、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

5、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

6、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

7、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8、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五、课题研究的难点 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家长不同意。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 八、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创新之处 1、加强家校联系 加强学校与

9、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能够并乐于努力去达到目标。另外,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还有,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 关心、指导。 2、加强师生联系 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

10、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 3、上好学习心理课 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课余生活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可以召开“我的课余生活”、“做文明的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六、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七、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

11、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确立研究方案; 2、开题论证; 3、进行学生学习能力分项调查(问卷法、谈话法)。 阶段成果:调查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进行实验,个案研究; 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 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并设计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阶段成果:创造性学习个案及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得失,继续深入研究。 2、收集小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及研究报告。 3、展示课题成果。论文、案例、随笔等。 4、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 最终成果形式:实验报告、经验论文和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开放性学习案例。八、参考文献 1、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教育研究 2、黄荣光:写作论文 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