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57393662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出台的一揽子、一系列政策,xx 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县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疫情以来,我县认真落实有关疫情防控文件精神,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调研,统筹谋划,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全县中小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一是提前谋划,制定复工政策。国家、省、市相关复

2、工复产的文件下发后,第一时间成立县长冯云波为组长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帮扶、统筹谋划,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鄂政办发20205 号、襄政办函20205号文件精神,提出了 14 条政策措施,包括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给予企业贷款财政贴息支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优化物资保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项目审批服务、免除出租车司机在疫情防控期间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管理费和承租费、实施审批服务投诉查处追责制度、减免相关税费、延期申报缴纳税款、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增加就业补贴;向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下达关于规上工业企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及时通知企业提

3、前摸排员工流动及健康信息,提前筹备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资,制定详细的企业疫情防控方案和复工方案,为如期复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严格督查,防控复工风险。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xx 县关于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工作指南,对开复工企业列出疫情防控项目清单,指导企业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疫情防控实施细则和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专班,深入各乡镇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六个必须”、“五个到位”、“四个坚持”的复工要求,重点督导企业完善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预案,督查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重点疫区或接触人员上岗、是否全员佩戴口罩、是否进行上下班和就餐体温测量并登记、是否对生产生活区域每天消毒并登记、是否实行

4、分时段间隔就餐等情况,切实保障复工复查企业安全生产。 三是干部下沉,解决复工难题。抽调党员干部联合成立了企业指导服务小组,对口联系规上企业派驻联络员进驻企业,现场协调解决配套企业防疫物资缺、资金压力大、物流运输难等问题。针对企业外地员工返岗难问题,采用“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方式,采用服务专车和自驾拼车模式,先后分别与丰利、龙蟒、楚磷、楚烽、尧治河酒业、荆楚水泥等 22 家企业对接,协助派专车 56 辆前往陕西、四川等多地接送关键性岗位员工 3000 余名。针对企业运输难问题,实行“五定”、“六统一”封闭式点对点运输保障。 四是完善机制,引领复工速度。按照分类、分时、分批、稳妥、有序的原

5、则,完善机制“加急办”,特殊情况“赶超办”。建立部门联动作业、县镇两级联动、责任落实到人的破解难题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供电、通信、铁塔等公司抢修物资的运输,确保了疫情期间企业生产用电、通信、用工等要素保障到位。同时采用助力企业抢时间、抢订单、抢市场,稳定员工队伍等措施,稳定生产经营。截至目前,我县开复工工业企业达 92 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98.9%,企业到岗员工数 7682 人,复岗率达 99.2%。 五是发挥信息化优势,科技助力抗疫。积极引导县内通信营运商承担社会责任,组织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四家运营商通过手机短信、电视机顶盒等方式发布各类公益短信 300 多万条,将防控知识传播到千

6、家万户。组建通信抢险应急小分队 23 个,疫情期间累计出动通信保障人员 1059 人次,保障车辆 500 多台次,巡检基站 862 站次,启用油机 474 台次,紧急更换动力设备 15 站次,处理基站告警 600余次,处理线路故障 220 余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稳定的网络信息支撑。教育部门研究制定了云课堂免费服务方案,针对贫困学生网上上课出台了专属流量包优惠政策,助力全县网络教学。积极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第一时间在 xx 县政府、医院、客运站、超市等 11 家行政单位及企业完成了 5G+热成像人体测温设备的安装调试交付和培训工作并投入使用。 六是统筹力量,夯实发展底盘。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县域经

7、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快我县各行各业健康有序复工复产,组建了综合协调、工业企业、商贸流通、农业和重点项目五个工作专班。整合发改、财政、人社、卫健、税务等18 个部门力量,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协调好各类生产要素保障,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认真梳理国家、湖北省、襄阳市应对疫情政策措施,组织编辑了xx 县应对疫情惠企政策重要问 题解答,从复工复产措施、疫情防控、交通管理、财政税费、金融扶持、劳动关系、合同履行、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九方面系统的解读了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措施及疫情防控产生的各项问题,有针对性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保经营、稳发展,携手抗疫,共渡难

8、关。截止目前,我县“四上企业”累计开复工 309 个,复工率达 97.8%。 二、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产能恢复普遍较慢。产业链内部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不能同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矿山企业因疫情影响复工较晚,丰利、施而佳、丰源肥业等磷复肥生产企业原材料紧缺,生产受到限制,不能满负荷生产。还有部分复工企业,因员工复工率低、原材料采购受阻、证件到期等困难,生产量与正常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如荆楚水泥公司生产量仅为同期的 40%左右;中坪磷化公司、尧治河矿业九里川磷矿因采矿权证到期不能及时续证影响到矿石开采等。 二是重点行业冲击较大。面对疫情冲击,目前除水电企业一直坚持生产,影响相对较小外,其

9、它产业均大幅下滑。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建材行业降幅均在 40%以上。在市重点监测企业中,我县产值达 5000 万以上的仅有尧治河化工 1 家,楚烽、丰利、尧治河酒业 3 家企业产值均在 3000 万元左右,同比降幅均在 40%以上。 三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此次疫情导致企业停产时间达一个半月,带来企业停工期间的员工工资、金融机构利息、各项税费和水、电费等均需按时支付,再加上产品积压、订单萎缩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大幅减少,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到期还款压力。 四是稳岗就业压力较大。一方面企业缺乏管理、销售、培训等方面专业人才,急需招聘。同时在企业员工中有少部分是因照顾孩子上学而应聘的,因疫情影响学

10、校停课而不能到岗;另一方面因市场疲软,需要裁员。 三、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要加大对渡过疫情难关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宣传力度,加大让企业对政策的了解,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对省政府 30 条、市政府 12 条、县政府 14 条支持企业发展共渡疫情难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银行贷款融资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银行对受疫情影响、授信到期还款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调整还款方式、还款时间 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积极争取将防疫重点保供企业纳入全省重点保障企业支持名单,争取政策支持。 二是高度重视零售和餐饮业平稳运行。一是

11、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强沟通衔接,组织商超、电商与本地蔬菜、蛋禽、水果等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对接,全力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进超市、进电商网络,千方百计帮助农户打开销路,促进增收。二是采取政府补助一部分,居民自费一部分的形式,鼓励居民在做好安全防控的情况下扩大消费,为疫情之后的商贸流通营造更好的消费发展环境。三是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密切关系居民生活的零售和餐饮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促进商贸服务业平稳运行。 三是加大稳岗就业力度。一是要加大对外输出劳动力力度,确保务工收入不因疫情影响出现断崖式下降。二是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

12、。引导商协会建立应急资源共享平台,为需求方搭建供需信息服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及防疫所需物资等问题 四是全力打造优良的市场环境。一是依法从严打击借疫情哄抬物价,破坏市场运行等违法行为。二是全面开展精细化服务。第一时间把政策、服务、信心送到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全力为企业发展营造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树立“产业第一”的理念,为企业茁壮成长培育“生态湿地”。四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针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多发的物业租赁、劳动争议等纠纷,提供针对性法律服务指导,为企业复工复产扫清障碍。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助力优化全县营商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6 月上旬起,县人大常委会成

13、立 3 个调研组,深入全县相关部门、部分乡镇、工业园区、相关水电气暖公司等,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听取部门、企业办事人员和部分县、镇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等方式,开展了为期 1 个多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 施意见精神和“营商环境提升年”总体安排部署,我县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在今年四月通报的陕西省

14、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综合排序中,石泉县以 56.23 综合得分,位居 138 个县、区(高新、自贸、经开区)52 位;居全省 107 个县(区)第 46 位、全市第 4 位 ,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主要特点: (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关于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县政企信息交流和发布制度的通知、关于推行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石泉县招商引资项目“一事一议”工作规则等 13 个配套文件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一是通过搭建“石商贷”融资互助平台,设立

15、5000 万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000 万元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周转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一事一议”做好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干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政务环境。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 36 个入驻单位、服务各类事项 759 项,基本实现“应进全进”和审批事项网上受理。二是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 4

16、73项,占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总数的 62.3%;推行互联网+,网上及手机办理和发放微信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电子发票等,117 项事项实现“零跑路”目标;三是按照“一窗”改革目标,实施金融服务专区、联合办税区、自助服务等分厅改造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五是完成“建设审批”和“企业登记”两大类 6 项并联审批流程及细则,建立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流程、办理事项压缩至 5 个工作日,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 (三)强化执纪监察,改善法治环境。出台石泉县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