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57393643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一、我市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优化营商投资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去年以来,xx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对表”、与发达地区对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一)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方面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近年来,我市承接落实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 51 项,对应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199 项、中介服务事项 37 项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21 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已经完成编制

2、和公布,涉及 16 个部门,保留实施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42 项,明确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20 项。在大幅清权减权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依法确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先后公布和出台了“一清单”、“两张图”、“两办法”(即:xx 市政府部门权力与责任清单,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和廉政风险防控图,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办法和行政职权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市级共保留行政职权事项 3081 项,精简率 70%;编制职权运行流程图 775 张,编制廉政风险防控图 775 张。今年,再次拟调整行政职能事项160 项,其中增加 40 项,取消 58 项,下放 11 项,调整 51 项,目

3、前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已经结束,下一步将递交市政府常务会 研究。 2、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了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进了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全面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和“双告知”工作,实行新设立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和网上注册工作。在原“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又将社保证、统计证与营业执照合一,形成工商、质监、税务、社保、统计“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截止xx 年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115081 户,其中企业 29968 户、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5751 户、个体工商户 79362 户。在现有市场主体中,xx 年 3 月 1 日商事制度改革启动后新

4、增的市场主体量有 5 万余户,而改革前市场主体总量约为 6 万户,增量几乎赶上改革前的市场主体总量,政策措施的实施带来的成效明显。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内容和措施,各级各部门也相应出台了本级本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目前,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从规范市场主体活动资格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转变、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一是推行日常监管。对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进行了细化分解,目前正在编制我市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

5、名录库的“一单两库”。同时,推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 抽查机制,通过摇号等方式,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二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出台了xx 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xx-2020 年)、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和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全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项目进行了信用信息“双公示”。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社会公众和政府各个部门、行业组织都可以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信息,有效扩大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拓宽监督渠道和

6、方式,通过举报受理平台、互联网、举报电话、投诉信箱等,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力度,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和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了行政职权运行的透明度。四是强化市场监管。重点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假冒、传销、广告违法等 9 个领域的违法行为。五是加快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去年 12 月 6 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省政府部门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规范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流程管理、服务、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的规 范,目前我们正在按照省里的标准进行对号落实。我们将通过行政许可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二

7、)优化营商投资环境方面 1、提振企业家信心。为认真实施“转型突破工程”和“增 长培育工程”,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制定印发了xx 年度“1533”工业行动转型升级攻坚年行动方案,从投资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上市挂牌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今年的 2 月15 日我们召开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专门对 xx 年度“1533”工业行动中的 32 家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共兑现奖励 4513 万元。同时,以“小升规”企业培育和创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增加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创造就业机会,去年共培育“小升规”企业 19 家,净增数(12 个)在全省居第一;认定省级创业基地 5 家,市级创业

8、基地 5 家,新创办企业5664 家,新增就业岗位 9277 个。 2、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东向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推动 xx 参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交流合作,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打下了良好基础。 3、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条件和手续。进一步充分释放我市更多的场地资源,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我们在全省率先草拟了xx 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通过该办法的实施,对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简化,尤其“一址多照”和“一照多

9、址”的措施,丰富了我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形式,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的热情,使我市闲置场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4、实行企业名称核准电子化和企业设立登记电子化。xx 年5 月 1 日,我们实行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xx 年 6 月 17 日起,实行企业设立登记电子化。通过这两项举措,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名称核准和设立申请,免去了申请人因补充、修改材料而造成的不停往返,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 5、做好平台建设。一是启动“企业通”平台。xx 年 3 月,我们与工商银行 xx 分行正式签订“企业通”平台合作协议;6月,又同建行、招行签订了代理企业注册协议,进一步扩大

10、银行代理企业注册的范围。通过将工商注册登记的咨询、服务前移到银行网点,使企业注册登记渠道从政府部门向银行网点延伸,从纸质审核向电子审核、互联网渠道延伸,实现公司设立登记的“一站式”高效服务,极大方便了创业者。二是搭建“双创”平台。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成功培育了米粒儿众创空间等 4 家省级众创空间,并首次组织了 8 家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星创天地”,其中 xx 天创梦工厂获科技部公示备案。三是建立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我市通过两年努力,建成了上下通达、左右沟通、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并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上线

11、运行。该网络涵盖 1 个市级综合服务平台、3 个专业应用平台(金融、人才、互联网)、2 个产业服务平台(泽州装备制造、高平食品加工)和 130 余家小微企业服务 站,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找得见、用得起、有保证”的公共服务。四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举行“政企对接、银企对接”座谈会,围绕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制定、扩大民间投资及资金投向等方面征求民间企业加大意见,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国有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6、加强园区和开发区建设。一是完成海关国检机构、兰花保税物流园区建设。目前,海关国检机构和兰花保税物流园区,已分别于 xx 年 10 月和 xx 年 3 月

12、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二是推动开发区建设。近 3 年来,我们通过理顺发开发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园区升级,不断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开发区 1 个(规划总面积 9.88 平方公里,全区现有各类工商企业 1313 户。xx 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 116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85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91%)和各类园区 15 个,xx 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测评中都名列前茅,发展态势良好。 7、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一是预列招商引资项目的年度供应需求。每年度初,我们根据签约项目情况,认真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为招商引资项

13、目储备用地规划,以及项目落地、开工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推进招商引资项目的年度督查工作。针对项目存在的发展问题、难点,尤其是土地瓶颈进行重点调研,我们每年重点开展两次招商引资调研督查,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尤其是 xx 年度,我们开展了由市 政府督查室牵头的三方(市招商局、市重点办、市统计局)联合督查,截至目前进行了三次专题督查,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土地问题情况进行上报,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集中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有效性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在简政放权、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商事制度改革、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是在国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收紧

14、的背景下,我市也存在相关政策引导不足、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例如传统产业占用过多的生产要素,挤占新产业新项目成长空间;人才匮乏,人才技术等先进要素不断流失;改革创新缺少试验田和着力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客商的经济发展信心和发展潜力,特别是重点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重点项目等的优惠政策有待加强。 2、工作衔接畅通性不强。一是上下级机构衔接不畅。近两年,上级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xx 年,省政府下达关于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晋政发【xx】55 号)文件,将所有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到市级部门。但我们在承接上级下放权力过程中存在接受上级最新产业政

15、策滞后,机构人员与职责倒挂,人员编制少,属地监管任务繁重,承接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例如,我市县级工商局和质监局已经合并为一家,沁水县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 合并为一家,市县两级工商机关的业务工作衔接不畅;金融机构也不健全,从各县(市、区)情况看,只有高平市单独设立了金融办,城区、泽州县挂靠在中小企业局,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挂靠在经信局,开发区挂靠在发改局。除阳城县外,其余县(区)从事金融工作的科室和人员均为兼职。二是部门之间衔接不畅。例如,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后,证照衔接面临困难。目前,还有前置审批 34 项,后置审批 201 项,部分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以后,很难取得相关许可证,陷入“有照无证”

16、“无证经营”的境地。 3、法律支持有待补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与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匹配。例如,地方金融办的监管职能定位与作用发挥不匹配,缺少法律支撑。在政策层面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提出了任务要求,但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地方金融办在行政执法方面缺少法定依据;申请人取得营业执照时,究竟取得了许可没有或者应当在什么期限内取得许可,以及对于长期未取得许可的营业执照应当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4、土地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土地从长远来看,是重要的稀缺资源,而良好的土地储备和预先规划也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项目用地的重要前提。从我市土地使用实际看,存在着县区间储备和需求不平衡的现象。城区、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但土地储备不足,尤其是大块待开发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