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7359162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及答案(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思绪,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A. 这怎么能是在诗意地生活呢?B这.是在诗意地生活。C. 难道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吗?D. 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吧?【答案】B【解析】 【分析】反问句中,肯定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转换成陈述句以后就是:这是在诗意地生活。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和句子转换。

2、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所谓 “工匠精神 ”,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 ”的魅力。 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1)给 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 2)写出 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 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 “_”。( 4)请将第 句改为疑问句。【答案】 (

3、 1) A( 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3)铸( 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 【分析】( 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第 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故选A。( 2)考查词语的解释。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3) “踌”是个错字, “铸就 ”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 “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 句,可用 “ 道不 ”的 志性 来造句。如:我 年

4、 一代, 道不 把 种精神 承下去 ?故答案 : A 里指他 的技 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铸 我 年 一代, 道不 把 种精神 承下去 ?或我 年 一代,不 把 种精神 承下去 ?【点 】 本 考 学生 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 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 气,揣 所用 点是否正确。 本 考 的理解,注意 合 境和 原 。 本 考 同音字字形的辨析,注意 合 境明确 字字形,辨析同音字字形的区 。 本 考 句式的 。要求句意不 ,所以可以把 述句 成反 句。3下面是摘自网 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 目。杜甫是家家 都知道的 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 片在微博上 。在 些 文 本插

5、的“再 作 ”中,杜甫 而手扛机 , 而身 白 , 而脚踏摩托_不 , 搞 是有底 的。印度人不会不 搞泰戈 ,希腊人不会不 搞柏拉 ,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 有的尊重。“杜甫很忙 ”的 象 引起我 的思考和反省。( 1) 用合适的成 替 划 的文字:_。( 2)横 上 加上的 点是 _。( 3)根据上下文,修改划 的句子,使之符合文意。【答案】 ( 1)家 ( 2) (省略号)( 3)改 :印度人不会 搞泰戈 ,希腊人不会 搞柏拉 ,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 有的尊重。【解析】 【分析】 意思是每家每 都明白; 人人皆知。根据 个解 ,很容易想到常用成 “家 ”, 度不大, 几个 “ 而 ”开 的

6、句子构成排比句,最后的 点符号 是省略号,表示并列和列 的省略。 病是否定不当,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文段 要表达的外国 名人的尊重,不会 搞,所以两个分句个去掉一个“不 ”字, 成否定句。故答案 : 家 (省略号) 改 :印度人不会 搞泰戈 ,希腊人不会 搞柏拉 ,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 有的尊重。【点 】 本 考 理解重要 的含 。答 注意, 关 性 含 的理解。一般来 , 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 言 境来理解 在 个 境中的比 、象征 、指代 等。 本 考 正确运用 点符号的能力。答 注意,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 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

7、分析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想起去年的紫薇花,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到底是什么让她们如此衰()败,仿佛气数已尽,难道她们的存在也只是为了那一场花事?花事已过,她们就自觉完成了 “使命 ”,不再重复昨日的风华决代。紫薇花呀紫薇花,倘()若如此,你岂不是我的知己,可是我又怎么忍心看你如此zo蹋自己,是天灾,还是人为,你倒是给我一点启示呀!花开无语,花落有期,花开花落皆有时

8、。花开了,理应感激,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衰( _)败倘( _)若zo( _)蹋(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3)划线的句子中,有一处标点称号使用不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4)将文中 “花事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句改为陈述句。【答案】 ( 1) shui;t ng;糟( 2)风华决代;风华绝代( 3)把 “感激 ”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4)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解析】 【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

9、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衰败 ”:指衰落,衰弱。形容事物的发展具有衰退和败落的样子。读“shubii ,”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糟 ”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风华绝代 ”: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注意据义定形。( 3) “花开了,理应感激 ”与 “花落的时候,也无需惋惜 ”属于一个层面的并列关系,再结合对上下文的分析,中间应该使用分号,不能用逗号。(

10、 4)反问句改陈述句。将反问句 “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的否定词 “不 ”改为 “也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 “何尝 ”去掉。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即可。注意改后的基本意思不变。故答案为: shu ;i t ng; 糟 风华决代- 风华绝代 把“感激 ”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花事如此,人事也是如此。【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 察的 ,注意 字的 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 境中确定 音及字形。 此 考 学生 字形的辨 能力。所 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 的 , 些有的是同音 字,有的是形近 字。解答此 ,要注意平 正确 写,尤其注意同音字

11、、形似字的区 与 写。 本 考 正确使用 点符号的能力,解答 要明确各种 点符号的用法,特 是 于那些易混淆的 点,更要弄清它 的区 ,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本 考 句式的 ,注意疑 去掉, 号改 句号。5比 下列两 句子,看看每 中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并 明理由。A 急促的鼓点像 雨一 。 雨一 ,是急促的鼓点。B 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 得燥 了 腰鼓,使冰冷的空气 得燥 了【答案】 A 中 句表达效果更好些。因 写 了鼓点像“ 雨一 ”,更生 、更形象地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B 中 句表达效果更好些。因 “立即 ” 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 了周 的气氛。【解析】 【分析】 A 中

12、两句的区 在于 序不同,将 “ 雨一 ” 整到前面, 就构成了一个倒装句,起到 作用,更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B 中 中增加了 “立即 ”一 ,同 起到 作用, 了速度之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 了周 的气氛。【点 】此 考 句式和 运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句式、修辞、用 、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答 根据不同的句子,具体分析。6 李香 我 : “我今天 ,不能到校上 了, 你替我向老 假。 ”(改 述 言)我 老 : _。【答案】 老 ,李香跟我 ,她今天 ,不能到校上 了, 我代她向老 假。【解析】 【分析】根据 意 “李香 ”“不能到校上 ”“向老 假 ”, 以自己的口吻 述

13、。注意叙述要明了,文字要 明,用 要得体。 要注意 人称。故答案 :老 ,李香跟我 ,她今天 ,不能到校上 了, 我代她向老 假。【点 】本 考 口 表达能力。 述人物和故事,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 上回答。7下列 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 是()A. 郭老当年在游艇中伏案疾 的形象,又浮 在眼前。郭老浮 在眼前。B. 满头白 的李老 是 致盎然地教我 写作文。李老 教作文。C. 我不相信那些 人的鬼 。我相信鬼 。D. 迅从青年 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 ”的宏 志向。 迅立下志向。【答案】D【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分析句子,应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找出各自的附加成分。所谓“主干 ”,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单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A 项的主干应为 “形象浮现在眼前”;B 项的主干应为“李老师教我们写作文”;C 项的主干应为“我不相信鬼话 ”。故答案为: D。【点评】此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