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7310072 上传时间:2020-1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备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鸡蛋营养价值很高,一个重约50 g 的鸡蛋,约含7 g 蛋白质。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沉积,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一般人群每天吃12 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烹调鸡蛋达到7080才能杀灭沙门氏菌,当蛋黄凝固时说明温度已接近。所以最好是蛋黄刚凝固时起锅,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市售鸡蛋常采用三种涂膜保鲜技术,分别是: A-聚乙烯醇溶液涂膜、B-聚乙烯醇和双乙酸钠溶液涂膜、 C-聚

2、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三种涂膜剂涂抹于鸡蛋表面后,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 70%的贮藏柜中贮藏 30 天,测得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其中 CK 是对照组,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鸡蛋买回家后,在-1、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储存,最长可以保鲜6 个月。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每 100 g 鸡蛋,约含蛋白质_g。(2)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鸡蛋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_。(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_方法。(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鸡蛋营养价值高,每天可以多吃鸡蛋煮的

3、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生吃鸡蛋、吃溏心蛋和不吃蛋黄,是不科学的做法【答案】14 Ca(OH)对比实验2+CO2=CaCO3 +H2O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解析】(1)每 100 g 鸡蛋,约含蛋白质 =100g7=14g;(2)用 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保鲜50 g鸡蛋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 O; (3)哈夫单位和蛋黄指数的数值越小,鸡蛋越不新鲜,分析两幅图可知,三种涂膜保鲜技术中,保鲜效果最好的是:C聚乙烯醇和氢氧化钙溶液涂膜;(4)在进行涂膜保鲜效果的研究中使用了三种方法,利用了对

4、比实验法;(5) 鸡蛋营养价值高,一般人群每天吃 12 个鸡蛋不会造成血管硬化,但多吃会增加肝、肾负担,故错误,鸡蛋煮的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杀灭细菌,烹调时间过长会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故错误,鸡蛋不宜生食,也不建议吃溏心鸡蛋;因为生鸡蛋中含有抗营养因素,会影响营养素的利用,还可能被沙门氏菌污染,故正确。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 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 种。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 pH 的不同而变化。花青素具有

5、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 E 高出 50倍 , 比维生素 C 高出 20 倍。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 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 1。表 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名飞燕草色矢车菊色矮牵牛色天竺葵色芍药色锦葵色称素素素素素素紫薯ND134NDND428ND蓝莓23010251113ND2161000黑葡萄47313233ND155466黑桑葚ND1015ND21NDND菊花NDNDNDN

6、DNDND* ND 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 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 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 3)根据表 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 4)由图 1 得出的结论为 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填字母序号)_。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答案】 15:11:6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 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蓝莓在 pH18 范围内,随着pH 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ABC【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详解】(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6 。(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与自由基反应。( 3)蓝莓中的花青

8、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蓝莓。( 4)由图 1 得出的结论为在 pH18 范围内,随着 pH 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5) A、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可以保持,则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故A 正确;B、菊花基本不含花青素,则不适合提取花青素,故B 正确;C、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则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故C 正确;D、维生素 C、维生素 E 也具有抗氧化性,所以不具有花青素的食物也可能具有抗氧化性,故 D 不正确。故选 ABC。3 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

9、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图 1 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 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填字母序号)密切相关。A 最外层电子数B 质子数C 电子层数 图 2 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 B、 C 三处中B 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是 _。图 3 所示物质Na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答案】 AH 3 Cl 2 2NaClO 2 =2ClO 22NaCl【解析】【分析】【详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故填: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B 处是盐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故

10、填: H在 NaClO2 中,钠元素是1 价,氧元素是 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有 ( 1) x( 2) 20, x 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Cl2 和 NaClO2 反应生成了ClO2 和 NaCl,故填: 3, Cl 22NaClO 2 =2ClO 2 2NaCl 。4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2)煤燃烧会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煤燃烧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请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_。(3)汽车

11、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该反应后生成的C 与D 的粒子个数比是_。根据如图所示,请写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_。【答案】石油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2:1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解析】【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催化剂2CO+2NO2CO2+N2 进行分析。【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填: 石油(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的危害是:腐蚀大理石建筑物;故填:温室效应加剧;腐蚀大理石建筑物( 3)由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一种单质,单质为氮气,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2CO2+N2,所以 该反应后生成的C 与 D 的粒子个数比是2: 1;故填: 2: 1 根据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获得关于化学变化的一条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