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7281011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变化,正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展及其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引发的中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变革将决不局限于课程本身,它更将开创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它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的部署,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使命首先落在42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肩上。国家缎实验区是课程改革的特区,是课程改革的先锋队。课程改革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过程。实验阶段的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推广乃至

2、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有六项基本任务: 1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指导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六项改革目标,设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等实验方案并组织验证,实施,验证并修订、颁发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建立教材编写资格审查制度,鼓励有创意的教材脱颖而出;加强对教材的审查与管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教材的多样化:建立有教育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及教师参与的、公开透明的教材选用制度。 3通过实验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

3、资源增强课程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作用。在农村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民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实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鼓励广大教师开展行动研究,逐步建立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制度,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5探索中小学课程的考试改革。探索方式多样的评价策略。帮助每一个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了解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逐步形成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革单纯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状况,尝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

4、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及时地调整和修订,促进评价不断发展。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鼓励各实验区积极运用参与式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能力;倡导教师在实践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展问题研究,并及时组织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对照以上任务,对近两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实验了作的启动、推进和逐步铺开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建设性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进程: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后,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

5、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出台。根据意见的部署,在各省教育厅(教委)组织、各地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教育部确定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区(县、市)为首批义务教育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2001年6月起,教育部开始对实验区部分行政、教研人员、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与此同时。各地区也组织了二级培训。 2001年9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材在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47万名中小学生中正式开展实验。为了切实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38个国家级实验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先后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并积极探索三级课

6、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和评价、考试的改革,为建立省级实验区积蓄经验。 2001年12月和2003年3月,教育部组织力量先后两次对部分实验区的工作进行了调查评估。 同时,为了加强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和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成立了由大学课程专家,省、市,区教研员及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支持工作组”。工作组多次赴实验区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教学实际问题,与一线管理者、教研员、教师深入讨论、交流,共同提出解决对策,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 2002年4月28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电视电话工作会议。陈至立部长在会上讲话

7、,对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在国家级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扎实做好新课程实验推广的组织、教师培训、业务指导及新教材的管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2002年秋季,实验规模扩大到全国530个县 (区、市)参加实验的学生数达870余万人,约占同年级学生人数的18一20。新课程实验推广进入由点到面过渡的关键阶段。 2002年12月,教育部在充分总结和研究实验区评价与考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2002年底,针对实验区教研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教

8、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召开两次省、实验区负责人研讨会,共同探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修订文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2003年3月底,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布,并决定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展实验。新课程带来的主要变化: 两年来,各实验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为实施新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喜人局面;课程改革使实验区救育行政领导真正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涌现出了一批批学术型、专家型的领导;实验教师正迸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课

9、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一)课堂在变,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分亨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力四射”,课堂充满了师生的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洋溢着对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满足的气氛。以前的教学总是力求整齐划一,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产品,现在则特别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新课程

10、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的声音:“我有个建议”、“我有个补充”,“我认为”。学生普遍反映:以前老师讲得多,我们只能被动地听,课堂上死气沉沉,直想睡觉,现在老师让我们动手做实验,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我们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不但课堂变了,教师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和鼓舞。许多老师反映他们“经常有惊喜”,“经常被难住”,有的老师甚至说自己在课堂上就像个“实话实说的节目主持人”。 (二)学生在变,变得更加喜欢学习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强制,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受逼”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变得爱读书、爱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特别关注的任务。因为当学习源于外在要求与强

11、制时,对学生来说,它就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和压力,学生的体验就会是痛苦的,甚至是痛恨的。如果学习发自内心要求,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这是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行为。去过实验区的同志都有同感,学生变了,变得更爱学习了,学校渐渐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在实验区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学习成了快乐的事情,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场所。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因而一向禁锢的课堂开始沸腾起来,学生们争着、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我还有别的解题方法”;“老师,我不赞同这种做法”。 实践证明,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对于激发学生

12、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热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只有学得好,他才愿意学习;儿童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他才乐于学习。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不仅是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人格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在变,素质变得更高了 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不能成功。但这支队伍不可能在改革之前就预先准备好。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之中造就。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边改革边造就适应改革的教师。在实验区,我们欣喜地发现,课程改革正在使教师焕发激情,有力地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课堂教学日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

1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现阶段有机地实现二者的整合并不容易,但可贵的是,教师们已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追求。 2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观念是改革的先导,对行为起指导和统帅作用。本次课程改革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启蒙运动”。几乎每个实验教师都谈到参与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体会就是教育观念真

14、正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其中,突出表现为教师的学生观变了。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确立起来。它意味着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的学生观。 3教师正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改变了教师只是课程从属者、课本知识的解释者的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是与专家、学生等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

15、,让教师找到了课程的感觉,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平台和依据实践证明,课程建设者的身份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激活了教师经验,丰富了教师生活,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智慧。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 可以说,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变化,每位实验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实验教师正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四)评价在变,变得更加关注学生发展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评价与考试改革受到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各实验区就新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改革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无论是在政策上、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目前实验区在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变化主要表现在: 1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各实验区注意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相对评价),提倡学生与课程标准比较(绝对评价),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强调客观了解和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正确队识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实验区多数学校和教师基本上都引入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也开始在城市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