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7280029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PT 页数:37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0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0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0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0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部分PPT课件(3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分布,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情分析,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18%,题型:单选、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第1-4章 学习的认知基础 第5章 学习动机 第6章 学习迁移 第7章 学习理论 第8章 学习策略,第1-4章 学习认知基础,了解:感觉的特性、注意的分类、记忆的分类、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理解:知觉的特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

2、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二)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映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它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三、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而这种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二)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

3、相互作用:,(1)感觉的适应。 这是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2)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种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知识回

4、顾: 1、感觉的概念 2、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3、感觉的一般规律: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 4、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相互作用(联觉),知觉,一、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来划分 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及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4、社会知觉,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出现的四种偏差: (1)第一

5、印象 它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晕轮效应 它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3)刻板印象 这是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4)近因效应 它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补充: 错觉:错觉是指不正确的知觉。,四、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二)知觉的理解性,所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三)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

6、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四)知觉的恒常性,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直觉印象仍然不变。,如图所示,这个图形虽不是封闭的,但我们知觉时,通常不会把它知觉成四条分割的线段,而把它知觉成完整的图形,这反应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重点知识回顾: 1、社会知觉的偏差:第一印象

7、、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 2、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注意,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特点,(一)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三)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三、注意的功能,注意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主要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选择功能 (二)保持功能 (三)调节功能,四、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二)有意注意,有

8、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五、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越长,注意就越稳定。,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 是很困难的。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 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有时

9、也称注意的动摇。,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重点知识回顾: 1、注意的概念(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2、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 3、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

10、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二、记忆的分类,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1)瞬时记忆的概念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2)瞬时记忆的特点,A 时间极短。图像信息贮存的时间约为0.25-1秒之间,声像信息贮存的时间也仅在2-4秒之间。 B 容量较大。一般来说,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其记忆容量是很大的。,2、短时记忆,(1)短时

11、记忆的概念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2)短时记忆的特点,A 时间很短。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虽比感觉记忆长,但也不超过1分钟,一般而言,如果30秒左右得不到复述便会遗忘。 B 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是以单元来计算的。 例如:数字1、9、1、9、5、4,3、长时记忆(永久性记忆),(1)长时记忆的概念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长时记忆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它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2)长时记忆的特点,A 容量无限。 B 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在理论上认为是永久存在的

12、。,三、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二)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三)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四)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四、记忆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一)识记,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的概念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

13、线”。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实验证明,学习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4、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

14、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3)压抑(动机)说,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4)提取失败说,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获线索错误。,(三)回忆

15、或再认,1、回忆的概念 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2、再认的概念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五、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材料分析),(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组织复

16、习的方法有: (1)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重点知识回顾: 1、记忆的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3、遗忘(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及遗忘的理论解释(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4、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有效进行有效的保持和复习的方法。,表象与想象,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事物的形象。,二、表象的特征,(一)直观性。 (二)概括性。 (三)可操作性。,三、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四、想象的种类,(一)从有无目的,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做梦),(二)从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