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7279724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 化学能与电能练习题附详细答案一、化学能与电能1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的操作现象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ii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铁片表面产生蓝加 K3Fe(CN)6 溶液色沉淀(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实验 i 中的现象是 _。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i 中的现象: _。(2)查阅资料: K3Fe(CN)6具有氧化性。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 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实验滴管试管现象iii蒸馏水无明显

2、变化-1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0.5mol Liv 1.0mol LNaCl 溶液色沉淀136K Fe(CN) 溶液-124溶液无明显变化v 0.5mol LNa SO以上实验表明:在有Cl-存在条件下, K3 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 ,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 _。(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够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 结果的影响,又利用( 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填字母序号 )。实验试剂现象A酸洗后的

3、铁片、K3Fe(CN)6溶液 (已除 O2 )产生蓝色沉淀B酸洗后的铁片、K Fe(CN) 和NaCl(O )产生蓝色沉淀362C铁片、 K Fe(CN) 和 NaCl 混合溶液(已除 O )产生蓝色沉淀362D铁片、 K Fe(CN) 和盐酸混合溶液 (已除 O )产生蓝色沉淀362(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 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 _(回答相关操作、现象),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 ,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答案】碳棒附近溶液变红O2-2H2-362 ,会4eO=4OHK Fe(CN) 可能氧化Fe 生成 Fe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

4、生成2的检验-AC 取铁片 (负极 )Fe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解析】【分析】(1)实验 i 中,发生吸氧腐蚀,在碳棒附近溶液中生成-在碳棒上,发生O2 得电子生成OH 的电极反应。OH-,使酚酞变色。(2)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 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既然K3Fe(CN)6具有氧化性,就可直接与Fe 作用。用稀硫酸酸洗后,铁片表面的氧化膜去除,再进行实验iii,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则Cl-的作用与硫酸相同。(3)A. 酸洗后的铁片、K3 Fe(CN)6溶液 (已除 O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表明K3 Fe(

5、CN)6 能与铁作用生成 Fe2+;B.酸洗后的铁片、 K Fe(CN) 和 NaCl 混合溶液 (未除 O )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362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也可能是铁片发生了吸氧腐蚀;362-破坏氧化膜,C. 铁片、 K Fe(CN) 和 NaCl 混合溶液 (已除 O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只能是Cl然后 K362+;Fe(CN) 与铁作用生成FeD. 铁片、 K Fe(CN) 和盐酸混合溶液 (已除 O )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片与盐酸直接362反应生成 Fe2+,也可能是K362+。Fe(CN) 与铁作用生成Fe(4)为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可连好装置一

6、段时间后,不让K Fe(CN) 与 Fe 接触,而是36取 Fe 电极附近的溶液,进行 Fe2+的检验。【详解】(1)实验 i 中,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为正极,发生2-的反应,从而使碳棒O 得电子生成OH附近溶液变红。答案为:碳棒附近溶液变红;在碳棒上, O2 得电子生成 OH-,电极反应式为O2 4e-2H2O=4OH-。 答案为: O2 4e-2H2O=4OH-;(2)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 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既然K3Fe(CN)6 具有氧化性,就有可能发生K3Fe(CN)6与 Fe 的直接作用。答案为:K3Fe(CN)6可能氧化 Fe 生成 Fe2 ,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

7、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用稀硫酸酸洗后,铁片表面的氧化膜被破坏,再进行实验iii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则 Cl-的作用与硫酸相同,也是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答案为: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3)A.已除O2 的铁片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发生铁片、K3 Fe(CN)6 溶液的反应,从而表明K3Fe(CN)6能与铁作用生成Fe2+,A 符合题意;B.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 NaCl 混合溶液 (未除 O2),同时满足两个反应发生的条件,既可能是 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也可能是铁片发生了吸氧腐蚀,B 不合题意;C. 铁片、 K3Fe(CN)6和 NaCl 混合溶

8、液 (已除 O2 ),不能发生吸氧腐蚀,只能是Cl-破坏氧化膜,然后 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 C符合题意;D. 铁片、 K Fe(CN) 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 O ) 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片与盐酸直接362反应生成Fe2+,也可能是K3Fe(CN)6与铁作用生成Fe2+, D 不合题意。答案为:AC;(4)为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可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Fe 电极附近的溶液,放在另一仪器中,加入K3Fe(CN)6 溶液,进行Fe2+的检验。答案为:取铁片(负极 )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点睛】在进行反应分析时,我们需明确Cl

9、-的作用,它仅能破坏铁表面的氧化膜,而不是充当铁与K3Fe(CN)6反应的催化剂,从硫酸酸洗铁片,命题人就给我们做了暗示。2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若 X、 Y 都是惰性电极, a 是饱和 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1)电解池中 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在 X 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2)Y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_。【答案】 2H+2 2e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2e =H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2Cl=Cl放

10、在 Y 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解析】【详解】由题意或图像可知,此池为电解池,X 极为阴极, Y 极为阳极。电极为惰性电极,饱和NaCl 溶液中存在 Na+、 Cl 、 H+、 OH ,在阴极上, H+ 放电能力强于 Na+,故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因而导致 X 极附近有气体放出,溶液呈碱性,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在阳极上,Cl放电能力强于OH ,故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Cl2。3 某小组在验证反应+2+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Fe+2Ag=Fe +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向硝酸酸化的-1硝酸银溶液( 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0

11、.05 mol L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 “溶液呈黄色 ”,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变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取样时间 /min现象3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30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 时加深120产生白色沉淀;较30 min 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 时变浅(资料: Ag+与 SCN-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对 Fe3+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