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57278259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中等职业特殊教育现状报告 2019/08/16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残疾学生培育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的主要阵地,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调研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的现状出发,总结其办学经验与特色,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的优化发展。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1;2017年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大力发展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以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2。国家从各方

2、面出台政策来保障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期望通过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以及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是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残疾学生培育职业素养、提升就业能力的主阵地,对满足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促进残疾人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目前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的基本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提升教育质量,构建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于2018年对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一、调研对象、内容与方式调研选取了广州市有开设中职特殊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5所和普通中职学校13所,这18所学校,已涵盖目前广州市市级以下(含市级

3、)开办中职特殊教育的所有公办学校。调研以相关专任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研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采用自编“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情况摸查表”,题目形式为封闭题和开放题相结合,内容包括办学规模、学生障碍类别、开设专业、办学条件、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和建议六大部分。问卷的发放、回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放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为100%。访谈方面,实地走访了广州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和4所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此外,多次利用组织教研活动和工作会议时间对多所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具体包括如何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和所需支持,学生就业情况,解决建议等。

4、二、基本概况广州市在原有启明学校、启聪学校开办职业高中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在3所特殊教育学校即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越秀启智学校、番禺培智学校开设了职业高中部。2013年起在5所普通中职学校尝试开设特教班及随班就读,至2017年已有13所普通中职学校开办特殊教育。2017年,全市中职残疾学生在校总人数有363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有234人,占64.5%,普通中职学校有129人,占35.5%,可知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从事中职特殊教育的专职教师有94人,兼职教师有73人,符合特殊教育师生比的配备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按视障、听障、智障、脑瘫、自闭症五大类划分,招收的学生以中度或重

5、度障碍为主,依据学生身心障碍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较有长远前景的专业来培养学生。如,启明学校(视障类)开设了对视觉要求不高的中医推拿、按摩专业;启聪学校(听障类)开设了不限听力的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和服装制作专业;培智学校(智障类)开设了对文化要求不高,但需一定操作能力的公共清洁、家政服务、汽车美容、酒店实务管理、机械加工等专业;康复实验学校(脑瘫类)根据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开设了以辅具支持的办公室文员专业,同时招收轻度智障学生,开设西式面点专业;康纳学校(自闭症类)因场地所限,目前还未开设职业高中部,根据自闭症学生自身的能力、特长和资源,分散到有开办中职特殊教育的学校就读。由于学生障碍类别

6、之间有叠加,大多数自闭症学生兼有智力障碍,实际更多归为智障类别,本文对自闭症不做大类讨论。普通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则以轻度智力障碍(含自闭症)为主,根据学生的障碍特点和学校特色开设专业。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有感统训练、沙盘游戏治疗、心理咨询室,实训场室有生活家政、厨艺餐饮、小型超市、立体塑造、营养保健、电子商务、美术、电脑、制冷、汽修、会计、芬芳干洗、汽车美容、零部件加工、手工制作、酒店实训等专用场室。三、办学经验与特色(一)探索先行:创中职智障融合教育先河广州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凭借师资、专业、课程、设备和办学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力量,2013年起,在智障、自闭症学生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融合教

7、育实践探索,是国内最早尝试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城市。办学形式有附设特教班、资源班、随班就读等多种安置方式,以单独命题单独考试的特殊教育中考,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意愿接受职业教育的轻度智障、自闭症学生提供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全市11个区都至少设有1间面向智障、自闭症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点。针对智障学生数理、逻辑、言语等方面较弱,而动作技能相对较有优势的特点,为他们重点选择餐饮、园艺、工美、汽修、物流、客房服务等专业,少数具有独特天赋的学生可往其专长方面发展。广州市举办中等职业融合教育是正视智障、自闭症学生学习能力,顺应特殊教育发展潮流,回应国家政策的重要举措。(二)培养模

8、式:多元适性,模式各异广州的视障、听障类中等职业教育,采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业率较高,基本实现100%就业。广州市康复实验学校为残联兴办,专门招收脑瘫学生,2011年起兼招轻度智障学生,采取康教结合模式,以能力发展为本位,以融入社会为培养目标,学生就业率达40%。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如番禺培智学校、越秀启智学校采用职业样本培养模式,课程分通用课程、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基本的职业人格和职业能力,以期能独立或半独立于社区生活,但平均就业率不到15%。普通中职学校采用2+1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或单元教学法,课程内容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活动课四大类,培养目标以就业为

9、导向,使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业率达64%。中职特殊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与普通中职有很大区别,除了对相关专业课程适当精减外,还需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个别化课程,如生活适应、社会适应的课程等。(三)质量保障:骨干带动,研训合一广州在整体推进中职特殊教育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牵头组织下,一方面,以开办职业高中部的特殊教育学校为示范,将其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推广、辐射到开办特殊教育的普通中职学校。另一方面,加强对中职特殊教育教师的业务交流,每月一次教研活动,形成常规,形式有专题培训、课例观摩、案例研究、招生及就业衔接辅导等;研究探索中职特教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策略

10、及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如特殊学生教育案例、个别化课程建设评比等,增强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四、问题分析(一)管理衔接不顺畅一是协调机制缺乏。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分属于教育、残联等部门兴办,其中,教育部门举办的学校又分属于市、区两级。这种多元的办学格局有利于调动各方资源兴办中职特殊教育的积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条块分割,缺乏有机统一协调机制,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比如,康复实验学校和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分属市残联和市教育局,同设在市中心,均招收轻度智障学生,均开设面点专业,资源重复建设。另外,由于学校场地限制、外延性资源缺乏、学生安全问题等

11、,无论是普通中职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均缺乏针对残疾学生的实训场地,企业也不愿意接受中、重度障碍学生,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脱离真实情境无法提高就业适应能力。二是管理职责不清。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在特殊教育体系内运转并当作基础教育来管理,这导致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符合基础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却达不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举办中职特殊教育的普通中职学校身兼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重角色,在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中,主管特殊教育及中职教育的部门对其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相关数据并未纳入教育统计报表当中。三是招生衔接不顺。普通中职学校有意愿招收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的轻

12、度障碍学生,但招生情况不甚理想。其原因包括:(1)标签化的招生效应。在普通中小学,很多特殊学生隐于其中混读,毕业后这些学生部分就业分流,部分在家待业,部分进入中职。特殊学生家长更愿意选择隐瞒身份就业,或混读直升进入高职院校,尽量避免被标签化,而要进入中职特殊教育,需取得残疾资格证才能报名,且升学通道受限,标签化效应使很多学生及家长却步。(2)学生接送不便。相当部分已取得残疾资格证的特殊学生,因设点区属中职学校或特殊学校离家较远,接送不便又没有寄宿而放弃就读。(3)错位发展未普及。相当部分的区属特殊教育学校因未开设职业高中部,特殊学生欲进普通中职学校就读,却因基础知识太差或障碍程度太重,不符合中

13、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难于进入,只能居家安置,进入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工疗站。四是经费划拨、待遇兑现和职称晋升未统一。调查发现,除了特殊学校和极个别中职学校有落实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和特殊教育教师的津、补贴外,大部分普通中职学校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仍按照普通学生标准拨付,专职特殊教育教师未享受特殊教育津贴,随班就读教师未享受特殊教育补贴。在职称晋升方面,普通中职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处于一个尴尬地位,特殊教育职称单列并归入中小学系列,而中职教师一般属于中专系列,特殊教育职称里没有中专这个学段,而中专这个系列里没有特殊教育这个学科,教师需要做转岗或转系列才能参加特殊教育的职称评审;其次,特殊教育的职

14、称评委几乎都源自特殊学校,容易以狭义的视角度来看待特殊教育并形成圈层势力。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普通中职学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中职特殊教育管理处于灰色地带,导致了中职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划、经费划拨、人员配置、督导检查没有统一性和连续性。中职特殊教育体制管理衔接不顺畅。(二)安置形式利弊各彰显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目前采用特殊学校以及普通中职特教班、资源班、随班就读等多种安置形式,经探索实践,优缺点亦各彰显。特殊学校安置形式易于形成规模,便于管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但实训场室和职教专业师资不足,安置形式不利于社会融合,学生障碍程度重,就业率低;普通中职特教班,能借

15、助学校现有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课程设置支持度高,可形成微型团队力量,管理方便,但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成本,独立成班在专业选择上仍难于满足学生专业选择的需求;普通中职资源班,即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进行学习,部分时间在有助教支持的情况下随科融合就读,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形式灵活,但对学校的管理及排课形成一定的挑战。普通中职随班就读,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还可以做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来分班,但随班就读学生人员分散,管理难度较大,较少获得特殊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容易被其他同学排斥。学生的数量决定师资支持的力量,普通中职学校因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并举,难于将精力放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缺乏有力的团队力量而导致其在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就业指导、个别化教育的实施上后劲不足。(三)师资薄弱支撑力不强首先是专职师资短缺。很多普通中职学校因学校师资紧张或上级部门没落实编制等原因,没按残疾生比例划拨教师编制,就算有也多为临聘或兼职,流动性较大,不利于中职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人才的培养。其次是缺乏复合型师资,特殊学校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相关技能,普通中职学校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知识技能,需要做复合型师资培养。第三,课程及教学支撑力不足,除了开办特教班的学校有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个别化课程设置外,很多随班就读学校因缺乏校内团队的力量,课程设置因校制宜,执行随意,目标不明,缺少针对性和适应性,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