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7274483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整理于网络 可修改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为()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2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需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铸造完成。据此可获得的史实

2、是()A. 先秦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B. 西周青铜铸造工序非常复杂C. 商朝青铜手工工场规模较大D. 古代民营工匠技艺令人叹服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 说 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4夏商君主依据当时的“天命说”,宣称自己得天命。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天对于 任何部族都是公平的;周朝建立后,周公又提出周的先祖们长期得到天的信任,因而能配命于天。这反映出 ( )A早期政治中

3、神权与王权逐步分离B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 C周朝继承了商代的中央政治体制 D宗法制确保了周朝王权继承的稳定性5.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6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C统治

4、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D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7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到战国时期已经被废除,但后世儒者多将其视为理想的土地制度,史不绝书这反映了A 儒家无法适应时代潮流B 西周经济思想被后世广泛认同C 儒家以复古为改革目标D 民本思想影响儒家的价值判断8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A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B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C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D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9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

5、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 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10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11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

6、:“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A. 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 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 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12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13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一做法()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

7、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1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A宇宙时空 B君主权力C社会秩序 D个人价值15.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16.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出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

8、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A. 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B.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C. 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D. 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17据考证,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营建的北长城建造不在三国原有疆界之内,而远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这一状况A 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B 说明三国国力最为强盛C 反映了国家统一趋势D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18 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反

9、映出()A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B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C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D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19下表是有关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西汉司马迁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改革开放前某学者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A历史叙述无法反映历史的真实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C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研究要辨别史料的真伪20.秦律十八种厩苑律规定,使用或放牧官有的牛马,牛马若有死亡,应立即向当时所在的县呈报,由县加以检

10、验后将已死牛马上缴,如因不及时而使死牛马腐败,则令按未腐败时价格赔偿。这反映出秦朝()A. 律令严谨规范B. 严禁牛马交易 C. 重视农耕事业 D. 郡县体系完备21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22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

11、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23秦有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是帮助皇帝掌管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的官员;汉朝后尚书渐为执政要员,余五尚之职分由他官所掌。六尚的变化反映了A. 体制突破,宰相形成B. 制度沿袭,三省确立C. 风尚变迁,削弱皇权D. 制度嬗变,走向成熟24汉武帝在位54年任命了13位丞相,这些丞相离职情况分析如图所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独尊儒术”使得皇权稳固B. 中央集权统治空前强化C. 丞相“位高权重”局面改变D. 中央

12、政治斗争残酷激烈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 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6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A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国思想C孟子的义利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27.史料是认识历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史料可以证明在今

13、土库曼斯坦境内属于公元前4世纪的居民点遗址中,发现有葡萄籽核。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大宛国首府贰师城,即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A.公元前4世纪中亚能酿造葡萄酒B.大宛国向汉朝学习葡萄种植技术C.西汉时期大宛国已能够食用葡萄D.西汉时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中原28.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A. 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B. 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 是王国问题的延续29汉武帝即位次年,采纳丞相卫绾

14、建议,对所举贤良中治法家、纵横家言者,一律罢去。随即又任命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蚧为太尉。汉武帝的做法A 放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B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局面C 回归了周朝的典章制度D 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30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 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 A .儒学的影响力减弱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二、非选择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史记商君书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