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7274101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doc(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文摘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春秋时代的管仲(公元前685-前645年)是我国古代人地协调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管子地员篇中提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表达了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管子轻重甲中提到:“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主张“天人合一论”的代表人物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与庄子。中国杰出的哲学家老聃(公元前580前500年)在涉及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宣称自然无人性,因而缺乏一种意志感,只能被动地对待。他认为人的责任仅仅是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他的名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共

2、生,万物与我为一。”战国时代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思想,认为只要人们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大自然。哲学家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88年)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他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了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发表了“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精辟议论。他认为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掌握规律,“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荀况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向自然控制人类命运这一陈旧观念提出抗争的学者。荀子王制篇提到:“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对于人口繁衍过造成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提出警告:“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子。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即农作物的种植必须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宜。墨子认为“顺天意而得赏”,承认人应该按自然规律办事。吕氏春秋首时中提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