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7272588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备考之流程图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 MgSO4 和 CaCl2 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 NaCl 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X 溶液与 Ba( OH) 2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滤液 I 中溶质有哪些? _( 3)该实验中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_【答案】 Ba( OH) 2+MgSO4=BaSO4+Mg( OH)2 ;氢氧化钡、氯化钙;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以及氢氧化钡发生的反应进行

2、分析;(3)根据除杂的过程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加入Y,需要出去氢氧化钡和氯化钙,所以 Y 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对于氯化钠是杂质进行分析。【详解】(1)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Ba( OH) 2+MgSO4=BaSO4 +Mg( OH) 2;(2)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以及氢氧化钡发生的反应,所以滤液钡、氯化钙;I 中溶质有:氢氧化(3)除杂的过程加入的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加入Y,需要出去氢氧化钡和氯化钙,所以Y是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对于氯化钠是杂质,所以该实验中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2 某合金主要成分为Zn、 Fe、 Cu,还含有少量这三种金属的氧化物。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Zn( OH) 2 溶于NaOH 等强碱形成可溶性盐。回答相关问题:( 1)滤渣 I 中一定有 _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 此过程中Zn 还能起到除去含铜化合物的作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3)图示 “除杂 环节中,先将 Fe2+转化为 Fe3+,再加入 NaOH 溶液除去含铁化合物,写出除去含铁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_ ,该反应属于 _(填基本反应类型)。(4)图示中 “调节 pH可用 NaO

4、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_ 若这一过程中,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为_ 。【答案】Cu避免反应产生的氢气遇明火发生爆炸CuSO4 +Zn = ZnSO4 + Cu(或铜)Fe2 (SO4 )3 +6NaOH = 3Na 2 SO4 +2Fe(OH) 3复分解反应过量的 NaOH 会使 Zn( OH) 2 溶解 在表面皿上放一小段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 试纸上,等显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pH【解析】【分析】【详解】(1) Cu 与稀硫酸不反应,滤渣I 中一定有Cu(或铜)。(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有易燃性气体氢气生成,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避免反

5、应产生的氢气遇明火发生爆炸,此过程中 Zn 还能起到除去含铜化合物的作用,铜化合物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硫酸铜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uSO4 +Zn = ZnSO 4 + Cu 。(3)图示“除杂环节中,先将Fe2+转化为 Fe3+,再加入NaOH 溶液除去含铁化合物,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 (SO 4 )3 +6NaOH = 3Na 2SO4 +2Fe(OH) 3,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4) Zn( OH) 2 溶于 NaOH 等强碱形成可溶性盐,图示中“调节 pH可用 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过

6、量的 NaOH 会使 Zn( OH) 2 溶解,若这一过程中,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为:在表面皿上放一小段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等显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 pH。【点睛】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3 某干燥剂含有 CaO、 NaOH 和 CaCl2 中的两种物质,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依据实验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7、。(1)向溶液 a 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_。(2)白色固体 b 一定是 _(填化学式 )。(3)加入过量稀 HNO3 的目的是 _。(4)现象 c: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成分为_。若有白色沉淀,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溶液变蓝CaCOCaO和 NaOH3 完全除去 NaOH、 Na2CO3,以免干扰检验 CaCl2NaCl + AgNO 3 =AgClNaNO 3【解析】【分析】【详解】(1)某干燥剂含有CaO 、NaOH 和 CaCl2 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水后形成的溶液a(至少含有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一定呈碱性,所以溶液 a 中加入紫色

8、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会是蓝色。故填:溶液变蓝。(2)溶液a 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形成白色固体b ,而干燥剂中含有CaO 、NaOH和 CaCl2中的两种物质,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白色固体b 一定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故填:CaCO。3( 3)溶液 a 中加入过量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或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溶液中一定会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氯化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 HNO3,再滴加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目的是想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从而确定干燥剂中是否含有氯化钙,

9、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会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它们遇到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为排除他们的干扰,所以加入过量稀硝酸,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转化为硝酸钠和水及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加入过量稀HNO3 的目的是完全除去 NaOH、Na2CO3 ,以免干扰检验CaCl2。故填:完全除去NaOH、 Na2CO3,以免干扰检验CaCl2。( 4)根据以上分析,加入过量稀硝酸,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别反应后会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跑走),若溶液中有氯化钠,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c:若无白色沉淀,干燥剂中不含氯化钙,所以干燥剂的成分为CaO 和NaOH。故填: CaO和

10、NaOH。若有白色沉淀,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NaCl + AgNO 3 =AgClNaNO 3 。【点睛】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4 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下图是利用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已知CaSO 和 MgSO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44(1)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2)写出步骤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3)

11、沉淀A 的成分是SiO2 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 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 还有_。(4)步骤中的操作a 名称是 _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MgCO3+H2SO4=MgSO4+H2O+CO2CaSO4降温结晶【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自然界中开采出来的镁矿石是块状的,如果不将其粉碎,稀硫酸只能和块状镁矿石的表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2)步骤中碳酸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MgCO3+H2SO4=MgSO4+H

12、2O+CO2(3)沉淀 A 的成分是SiO2 和部分硫酸钙,过滤1 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MgSO4 还有硫酸钙( CaSO4)。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大部分变为沉淀,但有少部分溶解在水中。(4)从题中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加大,故步骤中将溶液浓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就会有七水硫酸镁晶体析出。因此操作a 的名称是:降温结晶。5 工业上常利用电石制乙炔气体C2H 2 时产生的灰浆和残渣制备化工原料KClO 3 和超细 CaCO3 1 电石制乙炔气体 C2H 2水时产生灰浆和残渣的过程如下:电石CaC2灰浆露置于空气残渣,其中电石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残渣中主要成分是Ca(OH) 2 和 _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