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月亮古诗词:李长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25578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月亮古诗词:李长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月亮古诗词:李长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月亮古诗词:李长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月亮古诗词:李长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月亮古诗词:李长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也谈“月亮”在中国古诗词里的审美艺术贵州省瓮安县银盏学校:李长明 联系电话:13885410092邮编 550400摘要:月亮作为文学典型,走进了作家的生活视野,唤醒了古代诗文作家的创作灵魂,经过作家的审美构思,月亮成为作家的文学创作典型,被烙上了美的印痕。月亮具有丰富的名称之美,具有高尚的人格情趣之美,具有精炼的哲理意蕴之美,具有魂牵梦萦的思念之美,具有理想追求的希望之美。月亮是中国古代作家最喜爱的创作艺术对象,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关键字词:月亮 中国古诗词 审美 艺术月亮,是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可是中国古今作家却把它当作一个个艺术典型,披上了美学的外衣,使这个普通的形象显现了不同的艺术

2、效果。它上可追溯到神话传说里淮南子:“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之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这是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而下可延于今天,成为人们抒写“爱情”的意象物,当代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因此,月亮成了中国古今作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借代物,是具有文学深度的艺术典型,它丽质而清新的外表,圆而明亮的形态特征都给古今作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综观中国古诗词,赏读有关作品,笔者认为月亮这个典型具有丰富的审美艺术价值。一、中国古诗词中, “月亮”有许多不同称呼,具有丰富的名称之美。唐代诗人李白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

3、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诗人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桂树、白兔、蟾蜍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创造了月亮朗宛若仙般的美丽景致,让我们想到了中国文化习俗中“把月亮称作白玉盘、瑶台镜、玉兔、蟾宫”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就连封建科举及第也称为“蟾宫折桂” 。除此之外,南宋词人辛弃疾青云案中颂元宵节盛况词写道:“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于龙舞。 ”文中用“玉壶光转”来描写月亮的皎洁、清光晶莹,把月亮美称为“玉壶” 。陆游(宋代大诗人) 桂花:“丹怡绿叶郁团团,消得嫦娥种广寒” ,月亮又被称为“广寒宫” ,宋代大文学家

4、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又有了“婵娟”的美称。晚唐诗人李商隐霜月中,把月亮的仙姿仙态写到了极致,显得风姿绰约,晶莹剔透:“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中的“素娥、青女、霜冷”又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宝帘闲挂小银钩”你看,月亮又被叫做“银钩” ,一弯新月多象女子弯弯秀眉,人们也称它为“娥眉”这些对月亮的美丽的称呼,勾起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在人们心里构起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怪不得古代诗人要日思夜盼月亮,魂牵梦萦月亮。月亮有了这样多美丽的称呼,当然成了诗人们的构作灵魂。二、中国古诗词中, “月亮”成了友人游子情人相思的寄托物,具有魂牵梦萦的思念之美。我国的中秋佳节,

5、人们都有赏月的习惯,月亮寄写了月圆团聚的意蕴。唐代文学家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中有“一年明月今霄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怀;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文用叙述的形式2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月亮为意境烘托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由于月亮是“思念”的寄托物,自然也成了古人表达爱情的媒介,古代诗人把月亮与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了闺怨思妇诗的独有景致。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胶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意思是:“明月皎皎啊,我心上的人儿多美好,她从容闲雅姿态窈窕,我心忧愁又急躁啊。 ”从比喻角度看“用

6、皎皎来喻妇人的肤色”活画出一个“肤如凝脂”般的美人形象,怎么不僚人心乱呢!而从意境角度来看:把美人安排于月光之下,月光、美人相互映衬,俊美的秀容融入清辉的月色之中,给美人增加了一层神秘感,一种朦胧美。增加了主人公的思念和爱慕之情。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此诗“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深,接着转入抒情“天涯共此时”点题“怀远” 。此前有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后有苏轼词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同构成抒写月亮的名句,而“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此女子随时间推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只得默默对月独寄了。白居易从长相思中有“

7、月明人倚楼”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些诗词都借明月抒写恋情或相思之苦,形象具体,意蕴浓烈。月亮高悬空中,俯视人间,多情默视,似解人意,又常成为诗人孤独寂寞的知己,抚慰感伤心灵的佳友,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把天边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梦幻成三人,举杯共酌,使清冷的场面就热闹了。月亮成了作者形影不离的朋友,慰解自己孤寂的心灵。苏轼酹江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一场浮空梦,只有你我最相知,你孤独,我也孤独。给月亮斟杯酒寄托自己的情怀。岳飞小重山

8、:“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诗人夜不能寐,心事难排,只有月亮为伴了。三、月亮在古诗词中,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具有高尚的人格情趣美。月亮冰清玉洁,幽静明净,耐得住寂寞孤独,如此不同寻常的超脱境界,如此纯洁高洁的品格,与诗人心灵世界最为契合。晚唐诗人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寒宫中无世俗之气,无一点尘滓的霜月精神,是追求隐逸生活的高士诗人们所向往的。王维山居秋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螟,皓月当空,群芳虽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显得幽清明净。而诗人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难

9、道不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王孙自可留”就是很好的明证了。东晋大诗人陶潜看不惯当时统治阶级尔虞我诈的世风,胸怀高雅的志趣,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表达隐逸的情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因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到失败。诗人为了排解心中不快,再次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摆脱世俗的困扰,这真是一个理想的场所啊!唐司空曙的江村即事:“约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月下闲适、安详、平实的生活。这也是诗人所敬慕的生活理想。四、月亮在中国古诗词中成了抒写人生哲理的意象物,具有精典凝

10、炼的哲理意蕴美。月亮从古到今,亘古不变,古今作家望月而发思古之情,感慨沧桑人事的变迁,折射“世事难料,兴衰更替,荣辱无常”的哲理火花。把事物的周期规律与人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有机的思考与联系。月亮闪烁着深刻的哲理意蕴美。最有名的要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词中借月亮的大开大合抒作者的宽广胸怀,哲理意蕴很浓。除此之外,北宋王安石有:“明月何时照我还” ;张先(诗人)有:“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同时,这3种哲理还体现在诗人们对“人事有代谢,往来无古今”的感慨上。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文中“

11、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日月”而“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这两句运用了反复、错位、回环和互文修辞,烘托出“古人今人犹如逝水,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古今一样”明月长而人生苦短。这蕴含多么深刻的哲理意蕴啊!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一二句形成千古奇问,给人留下永恒思索“江月有恨,流水无情”寄寓了人类自我认识的觉醒人类的苍凉历史。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依然还过女墙来。 ”六朝的繁华如寂寞空城,一江寒水,而旧时之月还来相照,它目睹了人类兴衰,记录了悲欢离合;南宋姜白石扬

12、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自古繁华,夕日的欢歌笑语,而今只有冷月一轮默默无语五、月亮,在中国古诗词中,成了人们幻化人生理想的寄托物,具有理想追求的希望之美。人生理想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行动的原动力。但人在追求理想的进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带给追求者一定的情绪体验。而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喜欢把这种体验借用“月亮”这一意象物来传达。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诗人在这之前认为自己随时光的流逝而毫无作为而烦忧,自己又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有宏大的理想和报负。对自己

13、的政治理想始终没有放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高处不胜寒”有很大区别, “上青天揽明月”是作者毕身梦寐之事。月亮与我国古代诗人心心相印,与我国古代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诗作家形影不离的朋友,伴侣和追求者,是美的化身,是诗作的意象物,是诗人们喜闻乐见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月亮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净化了人类的美好心灵,带给人类无穷的希望,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真切的情绪体验;月亮具有美的外形,美的色泽,美的质地,给人与美的联想;月亮引发了中国古代众多作家的诗情,成为创作艺术的典型。同样,月亮必将成为当今作家的创作构思灵魂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 10 次印刷;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 6 月印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年 3月印刷;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年 6 月印刷;诗经鉴赏河海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8 月出版印刷;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