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7247474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句式变换训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各项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B.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C.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D. 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答案】A【解析】 【分析】 A.由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变换错误,变换后与原句不符,应改为“谁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B.句式变换符合原意。C.句式变换符合原意。D.句式变换符合原意

2、。故答案为: 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句子变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首先明确各种句式的特点:(1)长句与短句:长句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2 )散句与整句:整句的结构基本相同,形式比较整齐匀称;散句的结构不整齐,常常长句和短句交互运用;(3)常式句变成变式句时,要搞清强调和突出的对象,再依此改变原有句子的结构,同时还要保持意思的通畅;( 4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主动句变被动句,只需将“把 ”字所带的宾语提到主语的位置上,将 “把 ”字改成 “被 ”字即可,被动句变主动句则相反,即将“被 ”字所带的宾

3、语提到主语位置上,将受动者放到动词后面,去掉“被 ”字即可;(5)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一般而言,有偶数个否定词的句子最终表达肯定的意思,有奇数个否定词的句子最终表达否定的意思(反问语气表示否定的意思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所谓 “工匠精神 ”,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 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 ”的魅力。 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 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1)给 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

4、符号()A.;B.,C.D.?( 2)写出 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 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 “_”。( 4)请将第 句改为疑问句。【答案】 ( 1) A( 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3)铸( 4)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 【分析】( 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第 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故选 A。( 2)考查词语的解释。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3) “踌”是个错字, “铸就 ”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

5、,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 4) “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 “难道不 ”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如: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故答案为: A 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 铸 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 本题考查同音字字形的辨析,注意结合语境明确汉字字形,辨析同音字字形的区别。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要

6、求句意不变,所以可以把陈述句变成反问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 sh?n 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sh?n_吸堤 _岸悸 _动(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 3) “擎起 ”中 “擎 ”的意思是 _。 “贪婪 ”在文

7、中的意思是 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答案】 ( 1)(吮)吸;堤(d)岸;悸( j )动( 2)沧穹;苍穹( 3)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4)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解析】 【分析】(1 )字形题中的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吮吸”: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悸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字音。(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沧 ”“苍”,造字法

8、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如“贪婪 ”本义: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在文中是“渴求而不知满足”之意。( 4)方法: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正在)改为否定词(不正在),在否定词前面加上“难道”等反问语气词(也可不加),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吗 ”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故答案为: (吮)吸;堤(d)岸 ;悸( j )动 沧穹 ;苍穹 举;渴求而不知满足 那未来的一切,不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吗?【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

9、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在平时掌握常用词语,注意积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考生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掌握基本的就是,能够灵活运用。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只见这些挺拔伟岸的黄山松,巍然 s ng立在我们面前。虽然雨雾濛濛,但是它们那厚实粗壮的腰身,亭亭如盖的树冠,在雾气中却更显示出巍俄浑厚之美,如同缥缈仙境中的神树一般。而傍着一颗

10、巨石,树冠如云,树身如柱,喷薄而出的,就是黄山标志的迎客松了。在这种海拔之上,能有这么壮观的腰身和树冠,简直堪称一绝。(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s ng立 _缥缈 _喷薄 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 3) “盖”有以下几种义项,请为 “亭亭如盖 ”中 “盖 ”选择恰当的一项()A.遮掩、蒙上的其,其密B.动物的甲壳C.伞;车篷D.器物上有遮蔽和封闭作用的东西( 4)将画线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答案】 ( 1)耸; mio; b( 2)巍俄;巍峨( 3) C( 4)在 种海拔之上,能有 么壮 的腰身和 冠,不能不算一

11、 。【解析】 【分析】( 1)本 作答 ,注意易 音的 累,掌握 拼写 , 范拼音 写,不要写成英 字母;根据拼音写 字,除了根据具体的 境, 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 “ ”的字形和多音字 “薄”字的 音。( 2) 字的 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 个易 点,根据 字的特点, 合句意和 辨析判断。巍俄巍峨。( 3)本 作答一定要 合 境和句意来理解 的含 。“亭亭如盖 ”一般是指 枝繁茂如同 篷一 。本 中描写的 象是“ 冠 ”,所以 “盖 ”的意思是 “ , 篷 ”。( 4)原句 “ 直堪称一 ”是肯定句,改写 ,要把肯定句中“必 ”“肯定 ”“一定 ”之 表示肯定 气

12、的 可改 “不能不 ”“不得不 ”或 “非 不可 ”。据此,可改写 :在 种海拔之上,能有 么壮 的腰身和 冠,不能不称之 一 。故答案 : ; mio;b 巍俄;巍峨 C 在 种海拔之上,能有 么壮 的腰身和 冠,不能不算一 。【点 】 本 考 考生 字字音、字形的 能力。考 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 的、容易 、写 的基 字,学生在平 要重点 和 累,注意 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本 考 的是 字的辨析,解答此 要注意仔 体会形近字之 用法的差 ,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 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 写。 本 考 考生 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 要求考生注意平 的 累,要 合具体的

13、境理解和分析 的意思。 本 考 考生 句式的运用能力。解答此 要求考生在平 掌握常 的句式及其特点,要按照要求作答。5本文多以短句 主, 将下列的 句改 一 意思不 的短句。著名学者 家通 明了很多人 水利工程技 人 提出的关于 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 站的可行性 告 行 后得出的不同意 是不科学的。【答案】 水利工程技 人 提出了 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 站的可行性 告, 多人 个 告 行了 后得出了不可行意 ,著名学者 家通 明 个不可行意 是不科学的。【解析】 【分析】此 考 学生把 句 短句的能力。此 我 可把附加成分“水利工程技 人 提出了 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 站的可行性 告, 多人 个 告 行了 后得出了不可行意 ”从句中抽出 复句中的分句。故答案 :水利工程技 人 提出了 江三峡修建大型水利 站的可行性 告, 多人 个 告 行了 后得出了不可行意 ,著名学者 家通 明 个不可行意 是不科学的。【点 】 句 短句的方法:1、抽出 句的附加成分, 成复句里的分句或 独成句;2、借助复指,把 句的附加成分 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 去取代它;3、拆开并列的修 成分, 其分 同中心 搭配,形成叠用的句式, 复句里的几个分句。6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