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7239361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专题题库∶综合题的综合题含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1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 的变化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 p 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 n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C m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和 HClD 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沾有浓氨水的棉棒放在浓盐酸瓶口为什么有白烟生成:_。(4)图 2 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A 装置的作用是 _。C 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B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现

2、有 73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和 127g 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答案】单质D 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后续实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O+FeO高温32Fe+3CO 5.85%22【解析】【分析】【详解】(1)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 p 点所示溶液的pH 大于 7,所以溶液为碱性,正确;B、 n 点所示溶液的pH 等于 7,溶液显中性,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正确;C、 m 点所示溶液的pH 小于 7,说明氢氧化钠不足,盐

3、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和HCl,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 pH 是从小于7 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故选D。(3)浓氨水、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和氯化氢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即有白烟生成。(4) 混合气体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二氧化碳的干扰。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白色沉淀产生。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 B 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 氧化铁和一氧化高温3CO+Fe2O32Fe+3CO

4、2。(5)盐酸中 HCl 的质量为73 g 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 的质量为xNaOH+ HCl = NaCl + H 2 O36.558.57.3gx36.5 = 58.57.3gxx=11.7 g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g100%=5.85% 。73g+127g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85%。2 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 。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酸和

5、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 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 _ (填离子符号 )。( 3)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 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中有氢氧化钠_(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85%。

6、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答案】 C HCl + NaOH = NaCl + H+和 Na+碳酸钠和硝酸钡硝酸钠 可取少量滤液2OHC 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8%【解析】【详解】( 1) A、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选项 A 不正确;B、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不正确;BC、酸电离时一定生成氢离子,碱电离时一定生成氢氧根离子,故酸和碱中都含有氢元素,选项 C 正确;D、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要遵循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水、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

7、,并不是任何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 D 不正确;故选C。(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H2O;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 6,说明酸过量,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H+和Na+(3)白色固体A 溶于水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得无色滤液,说明A 中不含有硫酸铜,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则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滤液 C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则滤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证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可取少量滤液C 于试管,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静置后,取上层清液,

8、加入酚酞,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含有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4)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HCl + NaOH =NaCl+ H 2 O4058.550gx(50g+50g)5.85%40 =58.55.85%50gx(50g+50g)x=8%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 SO2(Na2SO3 +H2SO4(浓 )=Na2 SO4+SO2 +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该瓶

9、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 Na2SO3 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2SO3 +O2=2Na2SO4;(2) Na2SO3 能与酸反应产生 SO2 气体 ;(3)SO32-、 SO42-均能与 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 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 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 2 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 _ 。(实验探究 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组甲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没有变质,还是;组泡23Na SO乙取少量样

10、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组入足量稀盐酸。_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实验探究II)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 该样品(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3)关闭活塞 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4)打开活塞 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5)再次称量 C 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 的质量分数为 _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 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填”

11、偏小 ”或 ”偏大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一步 :称取试样ag;第二步 :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第三步 :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第四步 :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第五步 :计算溶液中 Na2SO3 的溶质质量分数 =(1-142b/233a) 100%。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 ;(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 。【答案】部分变质,成分是Na2324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SO 和 Na SO失,生成气体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10%偏小使溶液中Na2 4沉淀SO 全部转化成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密封保存防止氧化【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