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7233143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培优专题复习流程图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 高纯氧化铁可作为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FeO、 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 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NH4 )2CO3 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 (NH4)2CO3 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_、烧杯等。(2)写出通入 CO 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任意写一个)。(3)在该生产流程中当加入 (NH423_ 。) CO 后,应该控制的条件是( 4)滤液中可回收的物质在农业上可做_( 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 FeCO3 的化学方程式 _。高温高温【答案】漏斗3CO+Fe2 32(或 F

2、eO+CO2)温度控制在 40以O2Fe+3COFe+CO高温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氮肥或肥料4FeCO3 +O22Fe2O3 +4CO2【解析】【分析】【详解】(1)操作、操作都是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漏斗、烧杯等。(2)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高温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高温FeO+COFe+CO2。(3)因为 40以上时( NH4 )2CO3 分解,因此加入( NH4) 2CO3 后,温度控制在 40以下;( NH4) 2CO3 溶液呈碱性,所以要控制

3、酸碱性。(4)滤液中可回收的产品中含有硫酸铵,在生活中可作为氮肥。(5)在空气中煅烧FeCO,是碳酸亚铁和氧气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对应的化3高温学反应方程式4FeCO3 22 32+O2Fe O +4CO 。故答案为:( 1)漏斗;高温高温(2) 3CO+Fe2O32Fe+3CO(或 FeO+COFe+CO2);( 3)温度控制在 40以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 4)氮肥或肥料;高温( 5) 4FeCO3+O22Fe2 O3+4CO2。2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1)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

4、A 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 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C 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D 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设法除去硬水中的 _,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公共场所可利用 “活性炭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_作用(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如图流程进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A 步骤 I 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B 步骤 II、 III、 IV 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C 步骤V 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在

5、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 种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4)家中蒸馒头常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 12g 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共消耗稀盐酸72.4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0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答案】 BD 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吸附B 氯化氢4.4g 88.3%【解析】【分析】【详解】(1) A、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 错误;B、由于气体燃料与空气接触面更大,

6、燃烧更充分,故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正确;BC、天然气作为燃料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C 错误;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还可以深加工成各种产品,减少环境污染,选 BD。D 正确。故( 2)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公共场所可利用 “活性炭 +超滤膜 +紫外线 ”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3) A 、步骤 I 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通过一步反应不可实现,不符合题意;B、步骤 II、 III、 IV 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浓度更高的

7、氯化镁,符合题意;C、步骤 V 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D、步骤 I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步骤 II 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III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IV 蒸发结晶,不属于化学变化;步骤V 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故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3 种,没有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还可以和氢氧化镁反应,所以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氢;(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

8、g+72.4g-80g=4.4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 CO3 +2HCl=2NaCl+H 2O+CO 210644x4.4g106 =x444.4gx=10.6g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 100% 88.3%12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3 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设计提纯的流程图如下:请认真分析流程中各步骤的信息作答:(1)溶剂X 是水,写出加入过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加入过量Y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每一步试剂加入的量是“过量 ”,原因是_,过量盐酸会不会影响KCl 的纯

9、度,写出结论并分析原因_。【答案】MgCl2 +2KOH=Mg(OH)2+2KClCaCl 2 +K2CO 3 =CaCO 3+2KCl使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充分反应被除去不会影响KCl的纯度,原因是在蒸发时,盐酸中的氯化氢会逸出【解析】【分析】【详解】(1)加水溶解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钾、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过量KOH溶液,氯化镁会与其充分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钾,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 2 +2KOH=Mg(OH)2+2KCl 。故填: MgCl 2 +2KOH=Mg(OH)2+2KCl 。( 2)加入过量 Y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杂质,碳酸钾溶液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

10、钙沉淀和氯化钾,将钙离子转化为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 2 +K 2 CO 3 =CaCO 3+2KCl 。故填: CaCl 2 +K 2CO 3 =CaCO 3+2KCl 。( 3)加入的水过量是为了充分溶解,而加入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溶液过量是为了将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充分反应转化为沉淀除去;加入过量盐酸是为了将过量的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溶液转化为氯化钾。最后过量的盐酸在蒸发过程中,溶质氯化氢会变为气体挥发出去,不会影响 KCl 的纯度。故填:不会影响 KCl 的纯度,原因是在蒸发时,盐酸中的氯化氢会逸出【点睛】本题将粗盐的进一步提纯变换类型为提纯氯化钾,实质是一样的过程。4 硫酸钠

11、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1)滤渣中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2) NaOH 和 Na2 3_ 溶液除去。CO 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入适量(3) “后续处理 ”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_(选填字母)。A 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B 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40 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 (结果精确到 0.1%),将该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 、 _【答案】 Mg(OH)2、CaCO3稀硫酸B 33.3% 添加溶剂升(降)温后,过滤再恢复到原来温度【解析】【分析】【详解】( 1)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除去氯化镁,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MgCl 2 +2NaOH=Mg(OH) 2 +2NaCl ,加入碳酸钠是为了除去氯化钙,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2 CO3 +CaCl 2 =CaCO3 +2 NaCl ,故滤渣中的两种主要成分是Mg(OH)2、CaCO3;(2) NaOH 和 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Na2CO3 和 H2SO4 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均可除杂又不引入新杂质,所以可加入适量稀硫酸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