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21992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混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 第 1 页 (共 4 页)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一、文言文练习(七)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 齐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 其尸,罪夫当 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选自韩非子)注释 布帛:泛指 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戮:侮辱。【译文】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

2、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羞辱尸体,没有了名声可图;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没有了利益可图,人们为什么还要做那种事呢?没过多久,葬礼豪华的风气的停息了。 文化常识“棺椁” 及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 ,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 “棺” 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 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 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

3、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 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 标。 思考与练习1解释:无以_没有什么用_ 对_回答_ 为_作为、行动_2翻译:齐桓公患之 _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_;禁之奈何? _用什么办法禁止_ _;非名之则利之也 _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_ _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句首语气词,无义_;“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那些_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非名之则利之也 (八)董叔攀附权贵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4、。 ”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之槐。叔向 过之曰: “子盍 为我请乎?” 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选自国语晋语)注释 范氏:晋国正卿范宣子的女儿范祁。叔向:晋国大夫。系援:结交攀附。董祁:范祁嫁给董叔后便称董祁。范献子:范祁的哥哥。纺:吊、悬。【译文】董叔将要娶范献子的妹妹范祁做妻子,叔向说:“范家富有,我看这门亲事就算了吧!”董叔回答说:“我正想借婚姻的联系来攀附范氏家族呢。 ”婚后某一天,范祁向范献子诉说:“董叔不尊敬我。 ”献子就把董叔抓来捆绑了,吊在院子里的槐树上。正巧叔向经过那里,董叔说:“你何不替我去求求情呢?”叔向说

5、:“你过去谋求联系,现在已经系上了;想求攀援,已经攀援上了。你想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还有什么可请求的呢?” 文言知识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几种倒置旬式。上文 “不吾敬” 是其中之一。 “不吾敬” 要按“不敬吾”理解,意为不尊重我。这是一个否定句,有否定词“不”表示(其他否定词如“未”、“莫”、“毋”等) ,另外它的 宾语是代词“吾”(其他代词如“ 我” 、“尔 ”、“之”等),因为有这两个前提,所以构成动宾倒置的句式。又如 “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 ”,即“ 未有之 ”。 思考与练习5解释:他日_往后的某一天_ 执_抓起来_6翻译:范氏富,盍已乎! _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_

6、;子盍为我请乎? _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_;欲而得之,又何请乎? _(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_?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 第 2 页 (共 4 页)二、文化经典练习(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 分)子华(1)使于齐,冉子 (2)为其母请粟(3)。子曰: “与之釜(4)。”请益。曰:“与之庾(5)。”冉子与之粟五秉(6)。子曰:“赤之适齐 也,乘肥马,衣轻裘。吾 闻之也:君子周(7)急不济富。 ” (论语雍也第六 4)原思(8)为之宰(9) ,与之粟九百,辞。子曰: “毋,以与 尔邻里乡党(10)乎!” (论语雍也第六 5)【参考译文】 (一)子华出使齐国,冉

7、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评析】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 发的。孔子的 “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 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 认为 ,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 义。(二)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

8、的)就给你的乡亲们吧。” 【评析】 以“仁爱”之心待人,这 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 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 【注释】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 42 岁。(2)冉子:冉有,在 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3)粟:在古文中,粟与米 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4)釜:音,古代量名,一釜 约 等于六斗四升。(5)庾:音,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6)秉:古代量名,一秉 约等于一百六十斗。(6)周:周济、救济。 (7)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 鲁国人。

9、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 515 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 (8)宰:家宰,管家。(9)邻里乡党:相传 古代以五家为邻, 25 家为里,12500 家为乡,500 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7.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鲁国做官,派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公西赤家富有,但孔子还是给了一些。B.冉求觉得孔子给少了,请求再多给一些,孔子就同意再增加了一点。冉求却自作主张,给了五秉。C.孔子对冉求的做法很不赞同。他认为,君子要雪中送炭,不去锦上添花,不该接济像公西赤这样的富有人家。D.孔子给

10、了原思九百斗小米做俸禄,原思推辞不要。孔子就告诉他,你既然不要,就把它拿去周济邻里乡人吧。答:D(孔子的愿意:这是你应该得到的,不要推辞;如果用不完,就把它拿去周济邻里乡人。)8.根据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孔子在财富分配上的态度和方法是否符合礼义?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该多给,所以就尽量少给;而原思的俸禄是劳动所得,合乎礼义,该拿就拿,不必推辞。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上依据道义,遵守礼义。(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无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第六 28)子畏于匡(5),曰:“ 文王(6)既没,

11、文不在 兹(7) 乎?天之将丧 斯文也,后死者 (8)不得与(9)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10)?” (论语子罕第九 5)【参考译文】 (一)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评析】 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 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 话,就 让上天去 谴责他。此外,孔子在 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译文】(二)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

12、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高一年语文周周练(三) 第 3 页 (共 4 页)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 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 传播者。不 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 之于天,表明他 对“天命”的认 可。 【注释】(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 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2) 说:音,同 “悦”。(3) 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13、 (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5)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 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 496 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 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 。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6)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 亲 ,是孔子 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7)兹:这里,指孔子自己。(8)后死者:孔子这 里指自己。 (9)与:同“ 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10)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9.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

14、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很不高兴。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誓,是为了表明自己清白。C.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鼓励弟子,又镇住了匡人。D.孔子认为,上天已将复兴周代的礼乐文化的使命赋予自己,他坚信天不会让他灭亡,自己一定能脱离困境,完成历史使命。答:C(“又镇住了匡人”,于文无据)10.根据上面的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答: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可见天具有惩罚人的力量;孔子又说,上天有能力决定要不要毁灭周代的礼乐文化,可见天又具有主宰人的祸福的

15、力量。三、文学名著练习(一)选择题11下列对家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高老太爷病危,陈姨太要觉慧找觉民回家,说高老太爷不再逼他成亲,希望能在临死前看看他。觉慧找到了觉民,告诉他这个消息。两人连忙赶回家,高老太爷已经死了。B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觉慧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答应了祖父的要求。C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 ,还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D觉慧热心地参加了黎明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E琴装病,要觉民去探望她,觉民去了,两人畅怀而谈。回来时遇见了觉新,觉新说自己知道琴是装病,他告诉觉民。觉民是幸福的,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答:A B(A “陈姨太”应为“高老太爷” , “已经死了”应是“快要咽气了” 。B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觉慧没有答应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