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7211092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 ”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 ”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B. 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C. 古代通常男子 20 岁、女子 15 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D.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

2、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答案】 B【解析】 【分析】 B 项有误,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2文中有许多表称谓的词语,下列对文中各种称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下 ”是对自己的谦称。B. “我小老 ”是旧时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C. “世先生 ”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语。)D. “生 ”是旧时对读书人或晚辈的称呼,如“晚生 ”是后

3、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答案】C【解析】 【分析】 C项, “世先生 ”是敬称。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对称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考生要注意对文中称谓的学习,注意区别和理解。3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 (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B. (称谓)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 “令郎 ”“家君 ”“贤弟 ”,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 “尊君 ”“舍妹 ”“小儿 ”等。C. (年龄)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

4、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D. (文体)词在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时期,又称【答案】B“曲子词 ”,也叫 “长短句 ”“诗余 ”等。【解析】 【分析】 “家君 ”:家父。是谦辞。“尊君 ”: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是敬称。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4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

5、隽,记行则高简瑰丽”。B. “社 ”是土地神, “稷 ”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C.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 “愚、鄙、敝、子 ”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 “令、尊、贤、仁 ”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 “足下、先生、大人 ”等。D.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中划线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答案】C【解析】 【分析】 C项有误, “子 “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

6、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用 “阴 ”“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 ”“五经 ”是儒家经典。“四书 ”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指诗书礼易春秋。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答案】A【解析】 【分析】A.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故选 A。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学

7、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基本能力。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B.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C. 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D.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答案】D【解析】 【分析】 D 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会试考中的称贡士。故答案为: D【

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前,最好先理顺清楚科举考试中的各种考试制度和名称。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B. 在我国古代, “始龀 ”指孩童四五岁, “加冠 ”指男子十八岁, “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D. 对联,亦称 “楹联 ”,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答案】 B【解析】 【分析】 B 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始龀 ”指孩童七八岁,“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故答案为: B。【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9、,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8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 ”“守岁 ”等各种习俗。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 ”渐淡。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B.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D.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答案】 C【解析】 【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

10、 ”。驾车出游属于现代。故选 C。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9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果然天上 文曲星 是打不得的”一句中的 “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

11、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 “卿 ”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答案】D【解析】 【分析】 “卿 ”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10 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吃 ”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 “团团圆圆 ”。B. “喝 ”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C. 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D

12、.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答案】 C【解析】 【分析】 A. “吃汤圆 ”是正月十五的习俗,八月十五的习俗是吃月饼。B.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C.说法正确。D.中秋节的亲人团聚与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1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词又称 “长短句 ”,句式

13、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B. “牺牲玉帛 ”指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C.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D. 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变色龙的作者是莫泊桑。【答案】 D【解析】 【分析】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不是莫泊桑。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12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 “门庭若市 ”、 “无人问津 ”、 “咏絮之才 ”,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B. 契诃夫,被誉为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而立 ”、 “始龀 ”、 “不惑 ”、 “弱冠 ”、“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 “节气 ”的身影,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分别写到了 “白露 ”、 “惊蛰 ”两个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