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20841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袁克文谏父称帝诗是否属于抄袭之作?袁世凯二子袁克文,号寒云,曾以诗讽谏,暗讽袁世凯称帝,轰动政坛,名噪一时。诗前有小序云:乙卯秋,偕雪姬游颐和园,泛舟昆池,循御沟出,文止玉泉精舍。乍著微棉强自胜。古台荒槛一凭陵。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虚室转 明镫。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小院西风送晚晴,嚣嚣欢怨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东去骄风暗九城。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山泉绕屋知清浅,微念沧浪感不平。有人说这两首诗几乎完全抄袭自清代伍祁壬无题 (见环翠楼诗藏 ):乍看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动九城。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吹梦欲三更

2、,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此人闻所未闻,不敢妄下断言。故请高人指点迷津!还想请教环翠楼诗藏又是何书?有傅举晋说袁世凯父子的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游西山龙门,在一个旮旯里,看到一个游人所写“仰笑宛离天五尺,凭临恰似水中央”对联忽生一点感慨。多年前读过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一首五言绝句,其登高临远的意态与此颇有相似之处。袁的诗写于宣统二年,其时他正处于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炙手可热的地位,万不料一通上谕下来,说鉴于他患足疾,令他“回籍养疴” ,一举夺掉了他的全部权力,他只得踉跄窜回河南彰德洹上村去,一去就是好几年,这期间,他一面与旧部暗通声气,以图伺机再起;一面偃旗息鼓,伪装一个田夫野老

3、,不问世事,以避清廷耳目。他曾拍有“洹上垂纶”照片,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钓竿,俨然一个荒江钓叟,遍投京沪各大报刊登。他又吟2有“楼小堪容膝,簷高老树齐,开窗面北斗,转觉太行低”五绝一首,为时人所传诵。这诗寥寥几句,却气度恢宏,大气磅礴。登高望远的意境,古人不是没有过,如杜甫的“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月欲三更” ,李白的“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都是,但袁世凯此诗,却别有一种龙游浅水志不得展的意境,一种想待时而动将以横绝四海的气概。因此,博得了他的党羽们的一致叫好,认为从诗句中看出来他大有帝王之象,异日必然扶摇直上,位登九五。我历来爱看闲书,后来在无意中发现宋代名相寇准(莱公)的诗文里也有一

4、首登高临远的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人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读后觉得象在哪儿见过,仔细一想,它不是很象袁世凯那首诗吗?二者不但意境风格相似,就在措词上也大同小异,自忖袁诗莫非寇诗的翻版。自古雄才大略的帝王多有发自内心的豪言壮语流传后世,汉高帝大风之歌及鸿鹄之歌,气概盖世,固无论矣,即魏武帝的短歌行,楚项羽的垓下之歌,也苍凉豪迈,使人回肠荡气。袁世凯蕞尔小人,奸佞有余,而成事不足,意欲东施效颦,玩弄这种欺世盗名的伎俩,岂不令人齿冷?袁的两个儿子克定和克文,尤其是克文,在有些人眼中,似乎也小有才华,以此当时攀龙附凤的人往往将他们父子比之于曹操父子。曹操横槊赋诗,豪情盖世,曹植七步成

5、诗,堪称绝唱,曹丕典论雄文独步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成定论,袁世凯父子何能望其项背,岂能相提并论。袁克定未见有诗文问世,不敢妄加评论,而袁克文的诗流传在外者,我都还有存疑之处。相传袁世凯称帝时,以才子闻名的袁克文颇不值其父之作为,但又不敢明白反对,只得赋诗言志:曾赋感遇七律诗一首:“乍看微绵强自胜,荒台古槛一凭临。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苍崖梦欲腾。几向远林闻怨笛,独临虚室转明镫。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其中“波飞云起”句道出了其父袁世凯有帝制自为君临天下的野心, “绝3怜高处多风雨”句表白了他对其父称帝一事危机四伏的担忧,而点睛之句则是“莫到琼楼最上层”一句,说白了,就是“你快

6、别想当皇帝了吧!”我对这诗起初也颇为欣赏,该诗虽如泣如诉,却哀而不伤,怨而不诽,深得诗人蕴藉之旨,只是觉得“莫到琼楼最上层”句似乎凑巧和谭嗣同的“独上红楼第一层”有点依稀相似(谭嗣同古意诗:“六幅秋江曳画缯,珠帘垂地暗香凝,春风不动千秋索,独上红楼第一层”)谭嗣同死于他父亲袁世凯的告密,袁克文却恰恰套用了他这句诗,莫非巧合。当然,要说这是巧合,引用、套用或化用均无不可。不料后来我又在环翠楼诗藏中看到清代伍祁壬的一首无题诗:“乍看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动九城。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吹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这才明白袁克文的感遇诗实系脱胎于此,并非他真

7、正的心声,而只是一种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是他拿去应付当时的尴尬局面的。昔人有言, “要做好诗,先要做好人” ,袁世凯父子既没做好人,也没做好诗,正由于没做好人,何况他们的诗有的还是套用甚至剽窃之作,是有识之士所不屑一顾的。古人作诗间有袭用前人诗作者,唯能融会贯通,化为己出。或添花锦上,美者益美;或鬼斧神工,神奇窳朽。全凭作者手段,与灵性、悟力、学殖相关,万万勉强不得。无经纶之手,则不啻佛头着粪,流为笑柄。诗人玉屑引李淑詩苑類格 “詩有三偷:偷語最是鈍賊,如傅長虞日月光太清 ,陳主日月光天徳是也;偷意事雖可罔,情不可原,如栁渾太液微波起,長楊髙樹秋 ,沈佺期小池殘暑退,髙樹早凉歸是也;偷勢才巧意

8、精,各無朕迹,盖詩人偷狐白裘手也,如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絃 ,王昌齡手擕雙鯉魚,目送千里鴈是也。”葛立方韵语阳秋云“陳去非嘗謂余言:唐人皆苦思作詩,所謂吟安一箇字,撚斷數莖鬚 、 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 、 蟾蜍影裏清吟苦,舴艋舟中白髪生之類者是4也。故造語皆工、得句皆奇,但韻格不高,故不能參少陵之逸歩。後之學詩者,儻能取唐人語,而掇入少陵繩墨歩驟中,此速肖之術也。余嘗以此語少藴,少藴(此处当佚一字):李益詩云開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 、沈亞之詩云徘徊花上月,虛度可憐宵皆佳句也,鄭谷掇取而用之,乃云睡輕可忍風敲竹,飲散那堪月在花 ,眞可與李沈作奴僕。由是論之,作詩者興致先自高遠,則去非之言可用;

9、儻不然,便與鄭都官無異。 ”寒云两律,虽櫽括他人诗,却自然得体,切合身份时事,不愧高手。读者就中得以体味其真情实感,不可轻率诟病。另外,网上的“断头消息”是否可靠,尚待鉴定。所谓环翠楼诗藏及伍某,斯集、斯人,无人交代出处。若伍某实有其人,则此诗“写作”年代,也需认定。不能排除好事者剪裁袁诗所为。 “衆女嫉余之蛾眉” ,令人生疑。环翠楼诗藏是何书确实没有查到,但是有关环翠楼的记载。环翠楼始建于 1489 年,坐落在奈古山东麓,西负苍山,东眺碧海,南北分别与佛顶、古陌岭群峰相望。环翠楼,飞檐斗拱,八窗洞达。后年久失修倒塌,清代又多次修建。1931 年 7 月,威海卫管理公署将颓废的环翠搂改建,砖墙

10、瓦顶,由 12 根水泥柱凌空托起,楼长、宽均为 11.27 米,高 7.01 米。楼上中堂供奉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领木主和肖像,墙上嵌有专员徐祖善撰写的重修环翠楼记石刻。1934 年 5 月 30 日,冯玉祥登临威海卫西北角上的环翠楼,并写了登环翠楼怀先烈诗,热情赞扬丁汝昌和邓世昌。1944 年12 月环翠楼被日军焚毁,1978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环翠楼,1980 年竣工。不过问题好像还没有解决。问题是有时“借用”和“抄袭”之间的界限似乎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关键就是所谓的环翠楼诗藏到底有没有?抑或是一善本书或孤本书?(袁寒云对善本、孤本收罗甚丰。也不排除这一可能。 )记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 、 谈艺录二书中对此类借用前人诗句的现象辨析甚精,惜无此诗之分析。否则,以钱先生之博5学卓识,定能探幽发微,了却这一段公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