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简介【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7208126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晷简介【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日晷简介【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晷简介【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晷简介【教科版小学科学精品资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日晷简介日晷简介 (1)太阳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 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 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 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 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 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 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

2、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 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 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 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 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 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 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 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铜制的指针叫“晷针” 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

3、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之大王国。 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 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 公元 574 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 即地平日晷 。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 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 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 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 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 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 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 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 这 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 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 使用的,直至 1270 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 1601 年 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 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 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