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7203193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聚落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 以及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 找出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解读:选择的区域:乡村与城市学习内容:知道聚落的含义和类型, 比较乡村和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结果性目标:说出、比较过程和方法: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聚落景观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忧患意识, 乡村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与地理环境的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

2、及意图: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是对第一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认识社区是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起点,它以学生感受、 观察、 思考社会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区域类型以及区域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的观点。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平面图的能力,也了解了社区的主要功能,但这仅仅是关于社区知识的点,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关于社区知识的面,而且对于社区的认识也只停留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和经常获曾经去过的区域。所以由于要完成社区 (聚落)类型、社区(聚落之间)差异、社区联系这三大知识板块的学习任务难度较大,所以安排三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2教材结构体系:

3、含义: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和进行生产、社会活动的场所。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乡村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聚聚落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落城市城市聚落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聚落的含义及类型。2. 比较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3.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来区别不同乡村聚落的特征,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2.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正确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名校名 推荐3运用地理景观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图中所表现出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描述,培养

4、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地理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产、生活内容。难点: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五、【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渗透正确的人地观;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判读不同的景观图,获取知识信息,形成读图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在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 更有助于在教学中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 对终身发展有用

5、的地理的思想理念。利用地理景观图以导教, 又可以指导学生用地理景观图以导学, 它既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1选择合适的地理景观图2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观察要抓住图中所呈现的主要地理要素。3.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归纳该景观图所反映出当地的什么区域地理特征。4. 在归纳该景观图所反映的区域地理特征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断景观图所示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在哪儿?5.将几幅景观图互相对照,联系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形成景观的原因,即为什么?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用生活景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

6、性认识导入新课: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生活照片(要求突出景观),让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然后进行分类。从而引出聚落及分类。设计意图:从身边生活入手,切入主题,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拓展视野。(二 )运用景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承接)从刚才的照片中找出乡村聚落有哪些景观?有哪些配套设施?周围环境怎么样?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1、村落的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探究式讨论学习)讨论材料一:图1-17 和 1-18 及书本相关文字。讨论题:( 1)观察两图的村落分布形态有什么不同,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聚落?(

7、小结)一个村落的平面形态,决定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如地势起伏高低、地形是否平坦及开阔程度, 尤其是要看用水是否方便。因为大多数村落在形成的早期, 生产力水平较低,更谈不上科学技术,逐水、田而居就成为第一要因。所以,一些村落就在河流两岸、湖泊附近定居下来,并发展到今天。设计意图: 通过景观图还原地理知识,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从形象的、感观的具体事物入手, 逐步形成抽象的、理性的地理科学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发展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2名校名 推荐(补充资料)一些反映空间形态的景观图加深理解2、村落中的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讨论材料二:图1-19

8、和 1-20 及书本相关文字。( 1)房屋屋顶的形状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2) 房屋墙体的厚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3)建筑材料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建筑景观的哪些方面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建筑景观和环境的相关性 房屋屋顶的形状与当地的降水有关,墙体的厚度与当地的气温有关,从而形成地理学习能力,建立地理思维。(补充资料)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风格的景观图(利用反差强烈的图片,会有深刻的印象)(小结)同是乡村村落,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

9、等因环境而异。(三)运用地理景观图,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承接) 其实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的居住地,人们在聚落中还可以进行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聚落的范围要大于居所的范围。3、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阅读图 1-21,思考:乡村聚落中,按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同样是生活在乡村聚落的人们所从事的农业活动也有很大的差异(展示四类乡村聚落图片,提问图中人们从事的是哪一种生产活动?学生观察得出乡村聚落的四种类型。)教师总结: 通过对以上四幅图的观察与分析我们知道,乡村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四)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10、(活动)请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设计出你们认为很合理的乡村聚落模式。(从地形和地势、土壤、水文、资源、交通等方面);这种理想的乡村聚落和现实的有什么不同?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结) 不管怎样, 心目中的村落应该符合人地和谐的观念,而现阶段我国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古村落, 我们心目中的古村落也正在逐步地变化。村落的出现是伴随着人口的聚居逐渐形成的, 村落的人口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下一步是不是就会形成城市呢?答案我们下节课揭晓。设计意图: “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通过设计,真切感受村落的分布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使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物,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另外,从不同中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业) 1、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平湖地区有哪些有特色的传统聚落?2、如果你是平湖市建设规划局的领导,你将如何开发或保护这些传统聚落?设计意图: 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 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七、【板书设计】:3名校名 推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