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9620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汉朝的外交状况及其影响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秦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都知道,汉朝是我国古代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朝代,汉朝的国家版图相对于秦朝有很大的扩张,这跟它的外交政策有莫大的关系,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汉朝的亦武亦和的外交政策对其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西元前三世纪,匈奴被冒顿单于统治,国力非常强大,多次侵犯汉朝边境。西元前200 年冬,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匈奴军队佯装后退,汉军则迅速北进到平城白登山。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包围。刘邦与汉军被包围七天七夜。最后刘邦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逃出重围。由于长年战乱,国家初定,经济残破,汉朝采取和亲政策力求与匈奴暂时维持和平。到

2、了景帝时期,汉朝一方面继续和亲,另外也在边境进行屯田移民,在国内则实行复马令来增加马匹,加强士卒训练并大量制造兵器,这些都是预备反抗的准备。汉武帝年间,派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将领对匈奴进行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朝占有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与西羌的关系,为汉朝与西域之间开辟通道,而匈奴则狼狈北徙漠北。汉朝虽一举将匈奴击溃但自身也元气大伤,武帝遂轮台悔过下令休养生息。后来,在汉匈大战中战败的匈奴帝国分裂为五部,其中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要求与汉和亲,结为亲家。汉元帝以王昭君嫁与呼韩邪单于,是为昭君出塞。到了东汉时期,匈奴又分为两部,分别为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立呼韩邪之孙比为单于,与汉朝关系友好。北匈

3、奴立蒲奴为单于,在明帝时期一度侵扰汉朝边境,被击退。章和元年,北匈奴为鲜卑所破,单于被杀,其中五十八部降汉。永元八年,汉车骑将军窦宪等征伐北匈奴余部,单于遁逃,窦宪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此后,一些北匈奴南降汉朝,另外一些则向西迁徙改变了欧洲历史格局,而欧洲的罗马帝国竟然被逃遁的匈奴残余势力所颠覆!可以说汉朝的这场胜仗实际是间接毁灭了罗马帝国。西域在汉朝早期是指南疆一带,后来扩展到天山以北和中亚东部。西汉中早期,西域地区为匈奴所控制。汉武帝时期,于建元三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以联合夹击匈奴。张骞在路上一度被匈奴扣押,并在匈奴娶妻,十余年后逃出,经大宛等国到大月氏,但未能取得夹击匈奴的答复。后来张骞东

4、返,又被匈奴扣押。直到元朔三年才返回长安,回来时只剩他和随从堂邑父三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并来到长安。元狩四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约乌孙共击匈奴。虽然张骞未能说服乌孙国王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却与其使节先后游历了大宛等国,后来亦由各国使节陪同,返回长安,从此以后,汉朝与匈奴反复在西域地区争夺。元封六年,汉武帝以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细君死后,汉又在太初四年以解忧公主续嫁。同年,汉朝大破大宛,西域南道各国都转投汉朝。汉武帝在乌垒设使者校尉,又在渠犁屯田。到宣帝时,汉又驱逐匈奴驻在西域的僮仆都尉,控制西域北道,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汉末期,西域各国又因汉朝衰落而脱离汉朝的控制。东汉明帝初

5、年以后,汉朝又恢复了西域的关系,并于永平十六年在乌垒设西域都护,派班超负责西域事务。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经条支、安息等国,到大秦西界而还。随著西域局势的稳定,商旅往来日益频繁,丝绸之路在汉朝形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东汉中后期,西羌先后三次进攻汉朝。第一次是在永初元年夏,持续了长达十二年的时间。第二次在 119 年,战事主要发生在关中地区。直到建康元年才告结束。第三次发生在延熹二年,主要战争在陇西一带进行。汉朝基本以全胜收场。汉朝初期,与东瓯、闽越、南越等国关系尚友好。后伴随着国力的增强,这三国的越人国家先后被灭。武帝时期,汉朝多次派使节经略西南夷,并在这些地方设立

6、益州等郡。到东汉时期,汉朝与这些地方联系更加紧密。汉朝与朝鲜和日本也有密切联系。东汉光武帝时期,古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汉赐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至今是日本的国宝。和亲汉武帝时的刘细君,解忧公主 汉元帝时的王昭君昭君出塞作为国礼的汉朝美女王昭君,背负“和亲”使命,在胡笳哀声中西出阳关,走向苍凉的大漠,她唱出的“哀歌”一直回响了两千年之久,成为镶嵌在民族记忆里的不朽声音,标定着一个贞烈女子的自我献身。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寻常女人的生命喜剧,她要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而非要去改变一个猎人部族的行为方式。但在历史的天平上,她的个人反抗价值是如此轻忽,被沉重的“ 和亲”砝码送上了国家大义的危险高度。数千年以来

7、,北方胡人一直是中原汉政权的最大外患。汉朝虽然强盛,但面对骁勇?悍的草原猎手,却总是显示出软弱与无奈。除了武帝有过辉煌的战绩,大多数皇帝逆来顺受,指望以财物和女人作为换取和平的筹码。由于汉女姿色美丽,匈奴男人又有娶汉妻的风气,皇帝在武力不逮的情况下,除了继续加固长城,唯有把情色当作维护和平的国家战略。汉朝就此成了“美女外交”盛行的时代。有关王昭君的记载,最早出自班固撰写的官方史籍汉书.元帝纪。公元前 33 年,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前往长安访问,声称不忘汉朝恩德,备下朝贺的礼物,希望能够永远修好,永不打仗。汉元帝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选送宫女王樯给他当王后。汉书.匈奴传也有类似的简短记载,并且注明昭

8、君是王的小字。自此,一个名叫王昭君的宫女,开始从历史的缝隙中探出头来,成为汉胡政治棋局中的美丽卒子。这种“美女外交”伎俩,汉元帝此前已经干过一次,当年老单于刚刚即位,汉文帝就让一名王室女子去当他的王后,却遭到了女子的婉言谢绝,皇帝的使者重申了边防忧患和国家大义,逼迫其乖乖就范。好在单于对这位汉室女儿百般疼爱,令跨国婚姻由悲剧变成了喜剧。王昭君的出嫁,完全是“美女外交”的故技重施。老单于死后,匈奴陷于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汉朝远征军乘其内讧,杀掉了呼韩邪的死敌郅支单于,而仅剩的匈奴残余在呼韩邪单于的率领下,已成强弩之末,只能借助汉室的力量重整旗鼓。元帝顺水推舟,送了一个由宫女冒充的公主给他当老婆,

9、又把年号改为“竟宁”,暗喻北方边境的安宁;匈奴人大喜,也尊她为“宁胡阏氏”,意思是“安定胡人的王后”。这两个称谓似乎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此后数十年间,北方边境都太平无事,嚣张了数百年的匈奴人,突然变得温顺起来。和亲的效果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的主动和亲政策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匈奴仍然入侵,还杀死百姓,到汉景帝时期,国家实力增强,匈奴就没有大规模的入侵了。到了汉武帝时,国家强大起来,和亲政策发生了变化。 在公元前 127 年、公元前 121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三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兵反攻匈奴,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这时候,匈奴打算和亲,让汉朝还像原来那样臣服于他。汉武帝不同意,

10、他要求匈奴派儿子到汉朝做和平人质,而且要反过来向汉朝称臣。双方在地位方面没有达成协议。 到汉宣帝时,匈奴国势力衰落,加上内部战争,匈奴王呼韩邪单于决定归顺汉朝,他派儿子到汉朝做人质。西汉王朝与乌孙的和亲,同历代统治集团之间的联姻一样,其本质都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为一定政治利益服务的策略和手段。在国家民族的旗帜后面,却是和亲执行者个人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扭曲贬损。当我们赞扬封建帝王雄才大略时,切不可忽视了那些远涉流沙的深宫闺秀们的自我牺牲,她们应受到称道和同情。这种政治婚姻,显然是对女性的摧残,是反人道的。但在客观上,却达到了联姻双方的政治目的,加强了西汉王朝与乌孙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西域的安定和建立

11、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建元二年(前 139)到元朔三年(前 126)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在经过河西走廊时,他们被匈奴发现并俘获。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依然不忘身上的使命,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然而此时大月氏早通过战争使大夏臣服,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 元狩四年(前 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 ,“以断匈奴

12、右臂” 。这一次,他顺利地到达了乌孙的赤城谷,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但他却利用这次机会,与西域和中亚各国建立起了官方互通使节的关系。 影响汉 通 西 域 , 虽 然 起 初 是 出 于 军 事 目 的 , 但 西 域 开 通 以 后 , 它 的 影 响 , 远 远 超 出 了 军 事 范围 。 从 西 汉 的 敦 煌 , 出 玉 门 关 , 进 入 新 疆 , 再 从 新 疆 连 接 中 亚 细 亚 的 一 条 横 贯 东 西 的 通道 , 再 次 畅 通 无 阻 。 这 条 通 道 , 就 是 后 世 闻 名 的 “丝 绸 之 路 ”。 “丝 绸 之 路 ”把 西 汉 同

13、 中 亚许 多 国 家 联 系 起 来 , 促 进 了 它 们 之 间 的 经 济 和 文 化 的 交 流 。 由 于 我 国 历 代 封 建 中 央 政 府都 称 边 疆 少 数 民 族 为 “夷 ”, 所 以 张 骞 出 使 西 域 成 为 汉 夷 之 间 的 第 一 次 文 化 交 融 。 西 域 的核 桃 、 葡 萄 、 石 榴 、 蚕 豆 苜 蓿 等 十 几 种 植 物 , 逐 渐 在 中 原 栽 培 。 龟 兹 的 乐 曲 和 胡 琴 等 乐器 , 丰 富 了 汉 族 人 民 的 文 化 生 活 。 汉 军 在 鄯 善 、 车 师 等 地 屯 田 时 使 用 地 下 相 通 的 穿 井 术 ,习 称 “坎 儿 井 ”, 在 当 地 逐 渐 推 广 。 此 外 , 大 宛 的 汗 血 马 在 汉 代 非 常 著 名 , 名 曰 “天 马 ”,“使 者 相 望 于 道 以 求 之 ”。 那 时 大 宛 以 西 到 安 息 国 都 不 产 丝 , 也 不 懂 得 铸 铁 器 , 后 来 汉 的使 臣 和 散 兵 把 这 些 技 术 传 了 过 去 。 中 国 蚕 丝 和 冶 铁 术 的 西 进 , 对 促 进 人 类 文 明 的 发 展贡 献 甚 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