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19616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干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试卷一、语文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20分)1、填入下面两段话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每小题2分)(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第一,倡导 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 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 】 A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价值B全面的、和谐发展 评价C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审美D全民的、基础 思维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 、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

2、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养成 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 】 A国家 自力、自信、自强B学校 诚信勤勉、胸怀远大、热爱祖国C民族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亲人D自然 合作、分享、积极进取2、填空题(每小题2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整体考虑这三个方面的有效综合。3、论述题(12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请你简要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答: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14分)4、下列

3、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 】招徕(l i ) 迄(q )今 扉(fi)页 斗(du) 转星移提(t)防 校(xi o)对 坎坷(k) 无懈(xi) 可击谦逊(xn ) 会(kui)计 造诣(zh) 惟妙惟肖(xio)歼(qi n )灭 星宿(xi) 爱好(h o) 前赴(f)后继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 A豁然开朗 神采飞扬 义愤填膺 自惭形秽B寒喧客套 随声附和 敞开心扉 风华正茂C浅尝辄止 杀一擎百 饿殍遍野 声名狼藉D梦寐已求 犹豫不决 弥天大罪 清山绿水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 】 A我们学校的队员在这次省青少年足球

4、比赛中前仆后继,勇敢拼搏,在最后一场比赛中终于以3 :2的成绩战胜了对手,获得了冠军。B今年,胡锦涛同志来到韶山,瞻仰了毛主席的旧居,还进农户、下车间,明察暗访,同干部群众一起回顾毛主席当年的革命历程。C山石高高低低,有的像猴,有的像狗,有的如山羊奋蹄,有的如大象蹒跚,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D因为他对社会现象观察深刻,所以他的揭露和讽刺往往能够入木三分,独抒新见。7、默写填空(8分)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俱往矣! ,还看今朝。 庄子是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5、诗歌总集。 在中国的寓言故事中,讽刺做了多余的事情有害无益的一则是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26分)(一)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b) ”,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 ki)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 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 “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

6、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 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7、?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九月二十五日8、依据文意和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地大物 b( ) ki( )叹 9、文中的“这一点现象”是指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不超过20个字。 )(2分)10、根据文意,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认为“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2分)答: 11、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准

8、确的一项是(2分) 【 】 A第自然段中加点的“中国人”,其含义是相同的。B第自然段中的“一部分人” ,是指那些只有过“他信力”,而且现在正发展着“自欺力”的人们。 C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所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D文章结尾,作者建议人们去看 “地底下”,意思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古代“ 正史”中记载的那些“中国的脊梁” 。 (二)熟读精思(节选)朱 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

9、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2、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 (2分)13、 “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的意思是 。 (2分)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对书册,详缓看字(详缓:仔细从容)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余:我)C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牵强暗记:悄悄地记下来)D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要紧、重要)15、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出了读

10、书的具体要求,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2分)答: (三)夕阳的斜辉从西边 “牛头塔”山上丈许高的天空照射下来,掠过校园花坛上那排法梧的树冠,落在校园东边那道“文化长廊”的墙根下。母亲坐在我用自行车轱辘制成的轮椅上在墙根底下晒暖 我感觉得到那阳光的热度刚好合适,母亲显得特别安详。那只伴随母亲十多年了的土陶“火笼罐” 只剩了丁点火星,母亲还是形影不离地把它放在脚底下。好多年了的习惯,母亲爱在“火笼罐” 上煨一杯开水。母亲时不时抬头望着“牛头山”上的“ 牛头塔”,望着西边的天空,西边的云彩;时不时把那根九宫山“白藤”做的手杖横在轮椅的扶手上,两手伏在上面打盹儿。 感谢夕阳 它使我深受病魔之苦的母亲

11、难得有这份夕阳底下的安详。母亲76岁,得的是肺癌。我每天有课,早晚还要下班辅导。母亲怕耽误我的工作,硬是不肯住院。主治医师也觉得我家离医院不远,建个家庭病床是很合适的。母亲年迈体弱,不宜放疗化疗,中西结合,以中医为主,在家熬药也十分方便。给母亲治病是应该精心的,重要的还有如何让母亲减少痛苦。我是独生子,除了我,母亲再没有什么亲人,病中的母亲对我特别依恋。所以,这一段我没在办公室备课了,除了有课,我都陪护在母亲旁边。后来,我有课母亲就说想去楼下晒暖。我知道,母亲已经是生命的夕阳,和我生活的日子不会太多,母亲每一个时刻都舍不得离开我。于是,我在有课的时候就背母亲去“文化长廊”那个地方晒暖。我忽然想

12、,那真是上苍的恩赐:太阳照到的位置有一堵曲尺形的围墙,正好把母亲坐的地方围成一个“避风港”;水泥花砖铺砌的地面很干净;旁边花坛上飞着的蜂蝶之类可以在母亲眼底添一些生机;而且,我高一(3)班的教室正好在教学楼最东端的一楼,离母亲不到十米。于是,每次讲课我都把声音放大,让母亲能够听见。每隔十分钟,我就给学生出一道简易的思考题,然后跑到墙根底下将母亲的轮椅移一个位 因为夕阳在慢慢地西斜,梧桐树的阴影会遮住母亲的阳光 然后我又飞跑到教室继续上课。课间十分钟,那是我蹲在母亲膝下体验骨肉之爱的幸福时光,母亲可能口渴,我可以把煨在“火笼罐”上的不锈钢水杯拿出来,给母亲喂上几口冷热适度的开水。有一天,我正给学

13、生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史铁生在文章中回忆,在他双腿残废,高位截瘫的时候,是母爱使他树起了生活的信念,那种骨肉深情深深打动着我:“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她想,要是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读着读着,我完全进入了角色。忽然,有位学生站起来打断我:“老师,让我读!”我如梦方醒,飞跑出去,梧桐树的大片阴影已投向母亲,但是还有一片阳光照着母亲的脸。我真感谢,感谢依然照在母亲脸上的那片夕阳。我给母亲轮椅挪了一个位置又回到教室,这时我发现桌上放着一张纸条:“老师,读到第二部分第三段的时候,我发现你眼里噙着泪水,声音颤抖,我回头一看,发现同学们眼睛都离开了课本,都凝神望着你,听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