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18955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45 分)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及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在试题上直接作答无效。一、基础知识(45 分,每小题 3 分)1. 诗经蒹葭中有“蒹葭凄凄” , “蒹葭采采” , “蒹葭苍苍”三句,其在文中的正确顺序是( )A.

2、B. C. D.2.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次”字正确的解释是( )A.次序 B.次第 C.停泊 D.名次3. 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李白 B.杜甫 C.高适 D.刘禹锡4. 卖炭翁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_天寒”一句,横线处应填( )A.怨 B.愿 C.缘 D.苑5. 陆 游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一诗最后一句是( )A. 夜深还过女墙来 B. 曾是惊鸿照影来 C. 忽见千帆隐映来 D. 犹吊遗踪一泫然6.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之“胜”的正确释义是( )A.胜利 B.尽 C.禁得住 D.通“剩”7. 与“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中的“既”释义

3、不同的是( )A. 既来之,则安之 B. 既已,无可奈何 C. 既祖,取道 D. 既而得其尸于井8.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 函封之 D. 使工以药淬之9. 和“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中“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贾季戮臾骈 B. 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 C. 与诸侯戮力同心 D. 王使执而戮之10.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几缕血痕抹杀了。 ”本句的修辞手法有( )A. 反语 对比 B. 反

4、语 呼告 C. 互文 对比 D.互文 反语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

5、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 ,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 、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文言文阅读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 刘大櫆许君讳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逐发愤以卒

6、。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舟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

7、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徒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

8、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值母病笃 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遂发愤以卒 B填淤则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D既为方伯所知月出于乐山之上 秦王为赵王击缶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

9、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好,有机会升迁时却病了,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第卷( 非选择题,105 分)二 文言翻译1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10、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译文:_-_三 名句默写 17 (8 分)(1)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_,_。(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3)复为慷慨羽声,_,_。(4)真的猛士,_,_。四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27 分)听朗诵 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

11、里也没有泪水。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他

12、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时间无情,时间淘洗。时间沉淀,时间反复。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

13、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1985 年 9 月 21 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18.作者听朗诵时, “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答: 1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