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8954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声乐演唱中头腔共鸣的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一 绪论 .1二 认识头腔共鸣 .2三 头腔共鸣与其它歌唱要素的关系 .3(一) 头腔共鸣与呼吸 .3(二) 头腔共鸣与发声 .3四 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 .4(一) 头腔共鸣的训练 .41 哼鸣训练法 .42 子母音结合训练 法 .5(二) 头腔共鸣的应用 .6结 论 .8参考文献 .9致 谢 .10 一 绪论如何将悦耳地、优美的、科学的歌唱发声运用在歌唱中,这是声乐学习者们在追求声乐艺术所追求和思考的。而归纳起来,正确的歌唱发声,除了气息的支持,还必须很好地发挥各共鸣腔体对发声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声音协调到最好的效果。呼吸如果是歌唱的发声

2、动力,那么共鸣则是线路或法则。因此,共鸣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巴尔拉最爱的格言之一就是:“谁会用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 。只有运用头腔共鸣才可能使歌唱得到形成意大利典型发声法的那种色彩,那种技巧。因为他认为在发声的过程中,歌唱者的胸腔、头腔共鸣都要用上,但是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头腔共鸣。因为他认为只有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在歌唱时先是共鸣,然后才是吐字,如果歌唱家掌握了真正的真正的共鸣,那么他的吐字也会生动起来。另外意大利著名的声乐大师吉诺贝基认为“头腔共鸣是声音的灵魂,是声音的共鸣焦点和支持点” 。歌唱家帕瓦洛蒂认为“头腔声音的共鸣使我感觉像一

3、个盒子” 。瑞点著名歌唱家则说:“我千方百计地使声音进入头腔。当我感到声音在头部有共鸣响,我就知道一切正常” 。所以,这些歌唱家在高音的安放上都是一致的。尤其是高音,头腔共鸣越多,音色就越美。声音的穿透力以及感染力才越好。福斯说,头颅及其腔室的共鸣称为头腔共鸣。埃茹巴拉说,掌握头声,就可以获得高声技巧,就可以唱一生。斯密罗夫说,将声音集中于头腔,在有关优美歌唱的所有原则中,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这些世界级的歌唱大师对头腔共鸣的重视程度来看,掌握头腔共鸣是非常重要的。 二 认识头腔共鸣在声乐演唱中对声音的要求是要用圆润,流畅、光彩的有力度和穿透力的声音唱出动听的歌曲,也就是产生共鸣的声

4、音。大家知道,任何一种乐器都是由发声体和共鸣箱组成的,比如:小提琴、钢琴、二胡、琵琶等等,在演奏时琴弦震动产生出基音后通过乐器的共鸣箱的共鸣又产生出泛音并传出,这样人们听到的声音才是宏亮的、丰满的、圆润的。人声和乐器一样也是由发声体(声带)和共鸣箱(身体中的腔体)组成的。声带就好比是琴弦,它能发出基音,而身体中的口、咽、鼻、头、胸等腔体就好比乐器的共鸣箱。声带振动产生出基音后, 再经过身体中的腔体的共鸣才能产生出泛音,即宏亮的、丰满的、圆润的声音。头腔包括鼻腔、额窦、蝶窦等。它是固定不变的腔体,是歌唱高声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共鸣是指与鼻腔贯通的窦部,它包括额窦、蝶窦、眉心、鼻梁一带所产生的共鸣

5、,作用非常重要 1。这个部位的共鸣腔体积很小,共鸣色彩明亮,在歌唱中,特别是在唱高音时,眉心部位会感觉到有些微微振动,似有点麻酥,这就是头腔共鸣在起作用,唱高音时主要使用头腔共鸣,产生丰富的高频泛音,使声音明亮集中、富有穿透力和金属感。头腔共鸣其实是打开鼻腔所产生的共鸣,声波会在鼻腔中振动,故亦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 。但由于其共鸣范围是由颚至眉心,甚至到达前额、头顶,这常令歌唱者在头部产生振动的感觉(即所谓“头声”),故我们称之为头腔共鸣。头腔部分的共鸣能把声区的声音统一到一个高位置上,让声音产生色彩和穿透力。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 19 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 2。头腔

6、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高音(头声区)时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1邹本初.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11.2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 三 头腔共鸣与其它歌唱要素的关系良好的头腔共鸣离不开其它歌唱要素的支持,下面我们主要从呼吸和发生两方面来简要分析。(一)头腔共鸣与呼吸共鸣

7、需要腔体,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连通一气,从心理上塑造人的整体歌唱发声状态。共鸣腔体不仅互为相通,而且,在歌唱发声时要积极而又松弛地打开。沈湘教授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通畅有力的气息支持,是一切良好共鸣的基础。适当地使“劲”和合理地送气,是训练共鸣时必须做到的。富有弹性和力度的声音才能产生良好的共鸣。如用力太大、太猛,发出的声音僵硬、刺耳,就不会有好的共鸣;送气太猛、太强或太弱,也不可能有好的共鸣。沈湘教授就曾经说过:“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

8、感觉把腔打开了等在那儿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 ”共鸣与呼吸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才能游动,声音靠气才能流动,这就是以气带声 3。(二)头腔共鸣与发声良好的共鸣是依靠正确的发声方法,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和呼吸的正确应用而取得的。唱高低不同的音,有高低不同的共鸣点,称为共鸣位置。发声是否正确,与声音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声乐专家都认为正确的声音位置是一切好的歌唱的基础,在歌唱训练中对声音位置的共同要求是寻求高位置的声音 4。就是要求歌唱者在所有的声区和唱任何一个字、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有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就是人们常说的“头声” ) ,高位置的声音

9、的效果就是头声的效果,声音的位置越高,头声的成分就越多,音质也就越美。 3 沈湘.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4 薛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06. 四 头腔共鸣的训练和应用(一)头腔共鸣的训练1 哼鸣训练法用声母“m”闭口哼唱,这种训练方法叫哼鸣法。 训练方法用打“哈欠”时的吸气状态,笑肌微提,将嘴唇轻轻闭上,上下牙略分开,口内略呈“0”型状,舌根放松,软腭上提,用平缓的气流冲开声带发出带“m”音的哼鸣声,音量不宜过大,并将声音延长哼唱,尽量使声音的集中点和着力点往前、往上,好象声音发自鼻腔后部的上方。这时,嘴唇有“麻”的感觉,同时眉心及周围的骨面应

10、有明显的振动感觉,说明初步掌握了哼鸣方法 5。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要使嘴唇“麻”的感觉逐步减轻,让声音集中在鼻腔后部引起较大的振动,使眉心及周围的眉骨、额骨、鼻骨都有更明显的振动感觉。 注意事项哼鸣要轻柔、气息要均匀,相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当放松,集中精力想象发声的位置,使大脑中有一个准确的高位置声音概念。 自我检验方法在哼鸣延长声音时,将嘴唇轻轻打开,音色特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哼鸣发声位置正确。若打开嘴唇时,音色立即起明显变化,说明发声位置不集中或发声位置在咽喉部。 纠正方法认真按照打“哈欠”吸气时的动作状态练习,注重软腭的提起和咽喉腔的打开两个中心环节,使声波顺利通过喉腔在咽腔以上集中振动。

11、自我检测方法在唱“mi(咪)、ma(妈)”延长音时,用手指将鼻孔口堵住,这时若鼻孔内没有气息5 刘颖.教你学唱歌M,蓝天出版社,2009.05. 受阻现象,声音仍保持不变,说明头腔共鸣正确,若鼻孔中有气息受阻现象和声音有明显变化,说明有鼻音,应及时纠正。纠正鼻音的方法发声时软腭适当上提,舌根放松使舌身自然前伸,打开口腔和咽腔使声音自然放出,将发声的集中点和着力点放在哼鸣发声的位置进行振动,有一种气息从鼻咽部位向下回流和声音往上走从眉心飞出的感觉。切忌让气息进入鼻腔从鼻孔排出。2 子母音结合训练法用声母“m”结合韵母“i、a”进行发声共鸣练习,这种训练方法叫子母音结合法。歌唱要求“发声位置要高,声音集中、靠前” 。从发声的特性分析,多数声母的发声都是在口腔前部,不会影响歌唱声音高位置的固定和声音集中。而多数韵母发声都是在口腔后部和咽喉部,直接影响歌唱声音位置的集中统一,不易获得固定的高位置 6。因此,需要利用特定的声母与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