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8785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0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试题下学期月考1-2单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日照一中 2011 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2、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 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 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 以种植业为主A B C D 23、春秋时期,促进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 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 统治阶级的提倡4、在 2007年央视的

2、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C、在瓦肆中边喝酒边吟咏白居易的琵琶行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3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6、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 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 通过接受赏赐

3、获得土地 C 土地兼并 D 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7、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4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早市) 。”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8、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 “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9、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5A宋代景

4、德镇的官窑 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D明代景德镇的官窑10、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11、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6正确的是 施复夫妇是机户 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

5、C、 D、12、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13、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影响14、清代王应奎

6、在柳南续笔中说:“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过与桑蚕也。 ”“其”指的事A 丝织品 B 棉织品 C 麻织品 D 编织品15、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 资金雄厚 实行规模经营 工匠富有经验 市8场竞争的需要A B C D 16、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17、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18、近期中央电视台将拍一

7、部有关我国古代某朝末期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9你猜此部电视剧可能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A.汉朝 B.隋朝 C.秦朝 D.明朝19、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限制、打击工商业 B 保护小农经济,稳定政府收入C 确保赋役征派 D 巩固封建统治20、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A B C D 21、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正确的是10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

8、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A.B.C.D.22、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明清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A.B.C.D.23、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11达伽马和麦哲伦远航探险时才开始。 ”这样说主要时由于A.在此以前未出现著述世界历史的史学家 B.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曾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4、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

9、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这里的“新天地”主要是指A.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D.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25、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12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 。这充分说明了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重要来源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26、从 15 世纪中期到 18 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

10、为 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13A B C D27、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28、 18 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

11、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142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先进的通讯手段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C.物美价廉的商品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30、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二、非选择题(共 2小题,40 分)31、 (22 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材料一: 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王祯农书书影16材料二:生之有时

12、,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基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元 王祯农书插图)17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4 分)(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

13、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8 分)18(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6 分)(4)综合以上材料,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4 分)1931、 (1)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与水利技术的改进。 (4 分)(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2 分)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6 分)(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帮,商业资本活跃。 (2 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

14、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 、 “ 守信、讲义”等或答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 分)20(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4 分)32、(18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化、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 1500 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21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材料二 1897 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 年)即位 60 周年发表专号,对 60 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 60 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