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心理术》新 书 说 明 表书 名 欺骗心理术(畅销 10 年增订版)定 价 35.00 元作 者 多湖辉 著书 号 ISBN 978-7-80103-891-3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丛 书 名 多湖辉心理透视丛书开 本 16 开印 刷 双色包 装 平装印 张 14.75版 次 1出版日期 2013.3印 次 1印刷时间 2012.2中图法分类号C912.6-49字 数 195 千字内文用纸 80g 纯质纸上架建议 励志/心理学内容提要 人是很容易被蒙骗的,尤其在信息化的今天, “骗术”愈来愈巧妙,令人难以招架因此,这个社会很需要一些防止被骗的书籍基于这种想法,我写了这本书,向读者揭露最隐蔽也最常遇到的欺骗心理术例如:尽管他不了解你,却能让你觉得他很了解你用一句真话掩盖九句谎话 表示自己并无所图以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巧妙地获取利益 满足小的要求而使你忘记根本目标 尽管债台高筑,却被人认为很有钱 混淆视听,让人把少数人的意见误认为是多数人的意见 以细枝末节的事情博得你的信任,让你认为这个人没问题 让顾客将劣质产品视为优质产品 …… 实际上,在决定书名时,出版社曾提供了几个书名让我选择,但是,大部分 都太骇人听闻,我觉得还是《欺骗心理术》比较好。
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我似 乎也被出版社巧妙地欺骗了 作者简介 多湖辉日本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实用心理学大师 1926 年出生1950 年毕业于日本东京 大学文学部心理学专业曾任东京工业大学、千叶大学教授现任多湖辉研究所所长、东京未来大学名誉校长、索尼教育振兴财团理事多湖辉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出版了大量心理学畅销书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作品更具实践性他以自己独特的心理分析方法为基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关注和经历的事情为主题,以极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流畅自如的演讲式语言,帮助现代人准确地理解他人的心理,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身处复杂环境的现代人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点和劝告这些图书,在日本国内销量早已突破千万册,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多湖辉至今仍活跃于演讲、电视、广播等领域他运用心理学开发公司职员创造性的培训受到众多企业家的推崇 编辑推荐 认识和突破自己,读懂和掌控人心世界顶级实用心理学大师多湖辉的经典巨著中国大陆独家授权全球畅销 3000 万册中国 10 年销量达 200 万册现代社会防骗指南多湖辉身为世界顶级心理学家,其作品的影响力深远早已不言而喻,一系列作品自从 1997 年在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以来,一直很畅销,鉴于其作品内容经久不衰的实用性,我社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对多湖辉的作品进行分类整合后再版。
整合后的图书保留了原书的精华,剔除了和时代稍嫌不合拍的内容,以一种崭新的风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套心灵透视丛书一定会以它独有的装帧特色和内容含金量,让各位读者思维和心灵空间拓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宽度,轻松化解复杂社会里迎面而来的社交、职场、生活、情感等各种人生难题,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更好更体面的生存下去前 言 前言大概每个人都有被人欺骗后顿足悔恨大呼上当的经历吧例如,购物时以为讨了便宜而沾沾自喜时,却没想到事实上是以高价买到了次品;受到上司花言巧语的欺骗,勉强接受了棘手的工作,甚至还要替他承担责任;你可能以为某人是资本家,事实上他却债台高筑,根本没有任何一点资本,等等也许你会纳闷儿:为什么当初不能看穿这是谎言呢?实际上,人是经常容易被一些小小的谎言所蒙骗的例如本书中也提到了,最近我碰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在《每日新闻》的专栏中介绍过的“据某项调查,大约有三成的年轻家庭中没有菜刀” ,这一报道是否真实?据说某电视台对此进行了调查的确,调查表明,从厨房中解放出来的家庭主妇在不断增加,很多主妇购买流行全日本的“带回家去的热盒饭” ;也有些年轻主妇会在星期天安排全家人到郊外的餐馆就餐;有的家庭根本不动火做饭,这也不足为怪。
因为存在着上述情况,这个专栏的执笔者听到“有三成的年轻家庭中没有菜刀”这一说法时,也许是为了对社会的现状提出警告才写了这则报道的阅读了这则报道的人们也许会感到主妇连饭都不会做实属可叹!但是,某电视台的人对这个“三成说”却抱怀疑态度,因为他们周围的家庭中每家都有菜刀于是就组织了调查小组,要找出这句话的出处他询问了专栏的执笔人,问他这句话从何而来,这样一个一个追下去,经过迂回曲折的追根求源之后,终于找到了它的出处它是来自某位评论家,据他说是阅读了某项调查报告才传出了这个“三成说”的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他自己的理解而已因为从他读过的调查报告中反复查找,根本没有找到可以构成“三成说”的数据当然,这位评论家并非故意欺骗他人,也不是有意说谎,可是,这种没有根据的“三成说”却一传十、十传百地慢慢传播开了而介绍“三成说”的执笔人,甚至阅读该专栏的读者均信以为真,被巧妙地“欺骗”了一点儿“真实”便能隐藏全部谎言另外,一家报纸曾经报道某家庭主妇被经营盆栽花木的商人所欺骗的情况据说,这个商人是一位已过中年的妇女,她说“我是农家妇女,因为出外工作的丈夫不怎么给家里寄钱,所以才经营盆栽花木”等,不断地向这位主妇诉苦。
这个妇女看起来真的很像农家妇女,脸被太阳晒得黝黑,手上有严重的皲裂这位家庭主妇看到此情景,感到十分同情这个妇女又说,这些盆景在市场上的价格在 1 万日元以上,而现在以 5千日元的价格卖给她她买了以后,却在花店里发现,同样的盆景只需1 千多日元即可买到不论是这桩盆景事件,还是前面所说的“有三成的年轻家庭没有菜刀”的说法,都说明了人如果心理方面出现了漏洞,即使是一点儿小谎言,也会轻易上当受骗在“三成说”事件中,因为有“三成”这个数字,所以就很简单地欺骗了很多人那是因为人们总“相信数字” ,认为数字是不会有错的即使在自己的周围根本看不到没有菜刀的家庭,也会因为举出了“三成”这样的具体数字,而不加怀疑地认为社会上这样的家庭一定很多,在心理上容易受到数字的影响在盆景事件中,骗人者使用了两三种骗术,而且达到了欺骗的目的皲裂的手就是一个绝妙的小道具这就是说,本来对一个流动的商人,任何人都会有戒备心这位主妇也许在刚开始时有戒备心,但为什么还会受骗呢?可能就是因为看见经商妇女那双皲裂的手,又听了她的诉苦之言就信以为真,因此戒备心就消除了,并且产生了同情心这样一来,正中欺骗者的下怀对于她信口开河说出的昂贵的市价,受骗的主妇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怀疑,还以为买到了便宜货而暗自高兴,结果却是上当受骗。
经商妇女手上的皲裂这一小小的“事实” ,是怎样扰乱对方的判断力的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谎言中稍微加入一些真实情况,就很容易使人信以为真尤其是自己亲眼见到的所谓事实,任何人都会像这位家庭主妇一样,根本不怀疑对方的谎言人一旦被击中心理要害,就会变得很脆弱如前所述,人心理上的弱点或漏洞一旦被击中,就容易落入颠倒黑白、难辨真伪的处境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研究人类心理的奥妙,骗人的手法却能向我们提供颇有意思的材料另外, “态度变容”是心理学的一个大课题所谓“态度变容” ,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他人的思维方式,使其做出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行动可以说, “欺骗”就是这种“态度变容”的巧妙的例子以前我也很关注这种类似欺骗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有过几次受骗的经历在经商中,只要让对方相信这是很好的东西,无论多么粗制滥造,也能够卖得出去另外,也曾有过心理学家都识不破的谎言,自以为很有识别力的人,却也有被他人巧妙欺骗了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我本身被欺骗过才来谈这个问题,而是因为人具有容易被骗的脆弱的一面在这点上,大概可以说不论多么小心谨慎的人,也不会有例外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没有受过骗,那可能是因为你根本还不知道自己曾经受骗。
例如,太平洋战争结束时,一定有许多日本人发觉受到国家的欺骗,参加了这场鲁莽的战争战争失败后,日本人民才知道所谓的“鬼畜英美”这个口号也是为了欺骗国民们而制造出来的可是,如果日本没有被打败而是打胜了,那么相信谁也不会想到是受了国家的欺骗当然也会继续相信“鬼畜英美”这个口号这是不难想象的在这点上,有些人觉察不到自己被骗而继续被骗,这也许是最幸福的所以,对于一个买了便宜货却认为自己是买了高级品的人,如果你告诉他买了便宜货这一事实,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那是因为他相信这个谎言的时候,对于这个东西也已经感到十分满意一旦知道事实真相之后,这种满足感也就随之破灭了不是也有“希望你继续欺骗我”这句歌词吗?的确可以说这表明了人的一种心理攻击人的心理弱点的技巧有很多,如前面谈到的利用数字或一点小事实等等但是,最容易使人受骗的可能就是“只有你”这样的字眼吧那是因为,不论什么人都希望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比如“顾客就是上帝”这样的名言,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 “只有你”这句话就是能够争取人心的甜言蜜语不只限于“只有你”这句话,像“你是最好的” 、 “为了你,我才这样做”等等,都能使对方得意洋洋由此可见,人实际上是非常脆弱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最大的弱点。
许多诈骗犯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的这种心理另外,在广告和销售战略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法例如,所谓的高级手表,都是以量少品种多的方式进行销售的据说,一个品种只生产 100 只左右当然,这并不是要欺骗消费者,而是促使顾客购买昂贵手表的一种策略这就是运用了“只有你”的心理策略,让顾客感觉到“只有我”才拥有这种手表这种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欺骗的方法愈来愈巧妙没有比现代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信息更为发达的社会了在这种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了那就是说,如果你要欺骗一个人,就必须隐藏“真相” 但是要隐藏下去,却又非常困难例如过去演员很容易以纯洁的形象推销自己,但现在不同了,哪怕是一点儿丑闻也会马上被报道出来,其纯洁的形象就会彻底消失可是,正因为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骗人的手法也愈来愈巧妙、高明,令人难以看透因此,在这个社会中也最需要一些防止被骗的书籍基于这种想法,我写了这本书不知什么时候你会被“看不见的对方”所狙击,这本《欺骗心理术》如能帮助读者识破这种巧妙的陷阱,我将感到荣幸另外,就是关于本书的书名问题当我将本书定名为《欺骗心理术》时,曾担心这一书名会被人误解为是传授欺骗人的方法。
因为如果是那样,就与我写这本书的宗旨——“为了不受人欺骗”完全相违背了实际上,在决定本书书名时,出版社曾提供了几个书名让我选择,但是,大部分都太骇人听闻在这些书名当中,我觉得还是《欺骗心理术》比较好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也被出版社巧妙地欺骗了多湖辉目 录 目录前言/ / / 001第一章 让别人把谎言当成事实(通过操纵信息扰乱他人判断力的心理战术)◎ 让对方把“不好听的话”当成“好听的话” / / / 002◎ 用一句真话来掩盖九句谎言 / / / 003◎ 毫无根据的话也会使人信以为真 / / / 004 ◎ 借助他人之口,使没有根据的话变得有根据 / / / 006◎ 让人将不能办到的事认为能够办到 / / / 007◎ 通过忠告让对方接受对自己不利的话 / / / 009◎ 把来自上司的强制提案,让下级觉得是大家的综合意见 / / / 010◎ 让对方放心,才能使他吐出真情 / / / 012◎ 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吐露心声 / / / 013◎ 掌握让对方的回答只对自己有利的询问技巧 / / / 014◎ 以欺骗性逻辑让人信以为真 / / / 016◎ 利用自己过去的艰苦身世,博得对方的同情 / / / 017◎ 即使工资很低,也要让职员满足 / / / 019◎ 让对方把不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