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17899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专业视角看语文课堂教学沈茂德2010-10-10我怀着采蜜的心,虔诚地走进众多的语文课堂,并与部分老师进行了课后交流。下面我以非专业的视角提出若干建议,供语文组老师研讨。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于集体智慧,精于个性化备课。第一、二周,我观摩了高一年级及少年部 11 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高一诗歌专题的教学模式大约有三种:一是以诵读为主线的赏析课,二是教师讲授为主的评析课,三是“诗歌朗诵大比拼”式的活动课。我觉得,课型的设计应该有多种形式。集体备课确实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我校在 95 年,在研究、归纳众多优秀教师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注重情感、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的

2、“三注重”课堂教学策略。再如我校 2009 年起各教研组在“三注重”、“有效课堂”等课题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始的“生本课堂”的探索,这些都应是所有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朱卓君副校长与教务处、众多教研组反复研讨,研制出了我校课堂教学“主体性”、“指导性”、“有效性”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15 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反映了我校对新课程课堂设计的基本追求。当然,每一个备课组,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研讨的基本单元,还必须真正理解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度理解课程标准对每一个专题、每一节课的精神指向,以课程标准为基本的备课原则,形成具体的课堂设计原则。每一位教师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确定的方向和框架基础上,必须有自己个性化

3、的深度备课,只有备出自己的课,才能上出“自己的课”,没有这种“二次备课”,就没有真正的教学设计,也决不会有精彩、优质的课堂。二、关于课堂活力的激发:催生“内驱力”应该是“生本课堂”追求的主要目标。我曾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有效课堂”应该消灭“温吞课”、“无趣课”、“低效课”。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教育的生产力低下,实际上是教育的生产关系问题”。要建设有活力的课堂,在我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提高课堂教育生产力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把这种学生内心需要、内心追求知识、自主学习的力量称之为学习的“内驱力”。顾明远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觉得,这确

4、实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聆听众多教师的授课后,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的课堂依然气氛沉闷,而有的课堂生机盎然。王倩、钱娣老师的课堂里会有众多孩子举手争抢发言,原因是钱娣、王倩老师的课堂设计有了“生本”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也有了适时、适度的赞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课堂愉悦、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样的教室,差不多的一批孩子,都是同一个文本,为什么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总是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能使孩子们积极思维、勇跃参与?这样的设计,这样的肯定,他们是如何想到的?为什么我们想不到?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仔细分析,有的老师勤于思考,不唯旧,不唯权威,备课过程精益求精,所以才会有吸引

5、孩子们注意力、诱发孩子们无限思考的教学设计。实在无法设想,一个只依靠教材、依遵教参才会上课的教师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教师的思想自由,取决于教师广博的人文视野。当一个语文教师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时,他才可能站在人类文化成果的高峰上设计自己的每一节课。可以肯定的是,课堂的活力,在于教师自身的实力和备课的精度、深度。三、关于课堂信息量:让学生多聆听些“窗外的声音”,应该成为教师备课时的又一条重要原则。以纲为纲,围绕文本展开讲授,这大约是较多语文教师遵循的基本原则。张朝霞老师自称自己的一节课有点“散”,但在我看来,这“散”其实是一种教学内容的拓展,赏析小诗“甜蜜的复仇”、“六月,我们看海去”

6、片断、补充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等都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孩子们对“朦胧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应该思考怎么教,更应思考教什么?诗歌教学不仅应该有文本的中心,还应紧扣“情感语言审美文化”。王红芳老师对毛泽东若干著名句的复习,如“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等词句的诵读,使孩子们对伟人情感、伟人胸怀大大加深了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学生不仅应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应有相当的人文素养,而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主阵地。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

7、文素养生成”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具有自觉提升、拓宽文本的能力,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要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各种信息,回响各种人文“声音”,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植使命感和责任感。语文教学要有终极的价值追求,即需要有“全面发展”的关怀向度。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是一种扎实的言语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应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活动过程。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由此,“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殷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质: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

8、神生活的人。”张云鹰在其为了人的心灵解放一文中这样写道:“语文变成了知识的碎片,作文变成了考试的附庸,想象力、好奇心被泯灭,人的生活世界越来越狭窄,精神世界也越来越贫乏,这种现象绝非个别。”这样的批评对有的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十分警觉。在课堂观察中,我仍然发现有的语文老师只会咀嚼文本,语文课堂学习十分枯燥、单调。很多人都渐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只要放手让孩子们去“感悟”,孩子们贯通的境界,自然会有学习的精彩。倡导开放、生成的新课程理念确实给课堂吹来了清新的风。“开放”的内涵是丰富的,它的本质是人的心灵的解放。它不但把人看作活生生的生命体,还把课程、教材和

9、每一节课都看作鲜活的生命。唯有教师深度理解文本,以专业的水平达到“贯通”的高度,小小的课堂才会翻腾五洲风云。那种教师浮光掠影地匆匆浏览文本,以教学参考书对文本的分析作为自己对文本的全部解读,复制别人的 PPT,作为自己的教案,单纯地放手让学生天马行空般的“感悟”,是不可能增加课堂的诗意和气韵的。在语文教师的备课中,如果没有“磨你千遍也不厌”的水磨功夫,语文课堂绝不可能有更多更多的“窗外信息”。有的老师仍然唯“应试”是从,教学内容从课程渐变为教科书,从教科书又窄化为讲义,文化的语文堕落为习题的辨析,这样的教师期待着优异的应试成绩,但他一定会有巨大的失落感。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这么多年来,我校语文

10、老师不断地在语文教学中淡化“应试”倾向,强化“大语文”意识,严格遵循语文教育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学生的应试成绩也自然水到渠成。从氛围上说,我校语文学科已走出了“学不学差不多,重视不重视一个样”的认识误区,语文学科也成为学校的优势品牌。从学校层面看,语文学科是“精神培根的学科”的基础地位已得到了巩固,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仍然必须依靠所有语文老师去开拓与提升。我校语文学科开设的学生阅览课,坚决不能被琐散的教师讲解课所代替;应该组织的学生语文活动,千万不要被简单的作业练习所代替;孩子们应该拥有的阅读材料、课外书籍,绝不能被黄金考典世纪金榜所代替。应该开发的语文校本

11、课程仍需全体语文教师努力,应该推荐给孩子们的优秀读物仍然要大大增加,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成长土壤必须依靠语文教师自己建设。四、关于教师自己:我就是语文!1、关于学科信仰:一个人必须有信仰,传道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需有信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文化的信仰。没有教育信仰,就没有良好教育;没有语文信仰,就没有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没有语文名师。真正有教育信仰的人,不仅有理想,有追求,而且一定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实现理想的现实路径。有位学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品质是其个人精神气质乃至全部生命景象的全息投射。”正所谓“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深爱着语文,他

12、曾动情地说:“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他更进一步地指出,“我把我的精神家园建筑在语文学科,语文课程,语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上”,以至戏称自己是“在语文的家园安身立命”,“我回头看,做教师,特别是做语文教师绝对是我的天命一开始,我跟语文谈恋爱,后来语文跟我谈恋爱,现在我跟语文紧紧地缠在一起,想分也分不开了”。就这样,一个高贵、丰富而独特的精神生命实现了向语文教育的虔诚皈依。2、关于素养:海安县曲塘小学语文老师卢青云这样写道:我以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才能,一是“教学技能”,这既包括传统的“教学基本功”,更包括现今所强调的文本

13、解读、课堂策划、对话机智、媒体运用等等教学技能,我把它称为“能教”。二是“教学思想”,这主要指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语文观,这决定了教学的品格和境界,我把它称为“善教”。许多教师经过专业的师范学习,又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多年,都有很强的“能教”素质,但不太“善教”,教学缺乏灵性和气韵;也有的教师,他有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心,工作兢兢业业,但由于底蕴并不丰厚,课堂也显得单薄而失去了动人的力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最快乐的课堂,应该是最能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也应该是最具艺术化的课堂因为古今中外那么多的经典美文,那么多情感与生命的呼唤和展现是不可能不感动孩子们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享受,没

14、有参与,提不起精神;课后也根本不愿去复习、去阅读、去写作,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的语文素养根本不可能得到提高。很显然,提高课堂学习的品质,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极为关键的因素。语文教学应该是艺术化的教学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最美丽的语言去分享每一个作品思想的盛宴。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对语文教师的艺术素养就有了极高的要求。如语言表达的悦耳和媒体信息展示的悦目,再如对作品理解、剖析的深度理性,更需引导学生们在真正理解作品之后,领受作品之神韵,感悟作者与作品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而这些都需要每一位语文老师长久的历炼、精细的备课、相互细细的观摩。印度哲学大师克里希穆那提说:生命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是一个伟大的迷。南

15、京十三中洪劬颉老师在介绍省特级教师曹勇军先生时这样描述:曹老师善于思辨,这和他的阅读经历有关。旧籍新刊,口不绝诵,手不停批。他阅读甚广,文史哲皆有涉猎。他认为,读书治学有三个基本维度:广度、深度和高度,恰与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史哲的学养相对应。如果说“文”代表语文教师的学养的广度、“史”代表了学养的深度的话,那么,“哲”代表的就是学养的高度。他针对学生只“读”应试题目、在试题堆中痛苦挣扎而根本没有读书生活的现状,把“营造自己的读书生活”作为师生角色定位的至高境界,“要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就要有选择的读书,读有文化含量的书,读可以提升自己智慧和精神的书,也就是要读名著。”他公开宣称:“敢让你的学生看

16、看你的书房?”让学生在面对他的语文老师的藏书时产生一种敬畏、一种心灵上的震颤、精神上的冲动! 有的语文老师缺少“个人魅力”的原因是“根基确实太浅”,很少能让孩子们感受教师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唯有静下心,埋头读书,坚持教学反思,撰写教育日记,用几年的时间,完全可以使自己焕然一新。3、关于语文教师的表达。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帮助儿童更深刻地感受美的最细腻的色彩,富于诗意的词是儿童大脑的清醒剂,是思想的翅膀借以翱翔的空气。” 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这样的学科素养愿景:我能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事件、哲理,我能用最丰富的语言表达情景、情感纵观我校语文教师的表达能力,普遍良好,尤其是话语的亲切、清晰、精炼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在词汇的丰富性、语言的感染力上确是有差异的。作为母语教师,必须清楚认识,自己应该有超越其它学科教师的语言能力,对语文老师的语言能力的要求:首先是良好的普通话水平,在我校语文学科教师中,有多位教师达到了播音级的水平,但确还有一些语文老师,普通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